(综同人)综红楼之重生之后+番外(412)

作者:松影明河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红楼梦 前世今生 重生 励志人生 贾敬,王熙凤,林如海,薛宝钗 ┃红楼梦,重生 当红楼人物重生后…… 点击展开

两人直觉地打了个寒噤,不禁面面相觑。

——这不对劲儿,很不对劲儿。

“姐姐,你……怎么了?”元二姑娘小心翼翼地问。

元婠娘笑得更加温柔了,“我没事呀,我能有什么事?”

两人再次对视一眼,这回开口的是元大爷:“妹妹不久后就要出嫁了,想不想出去玩一玩儿?”

“好啊,不知道哥哥有什么推荐的地方。”

这反应太正常了。

可就是因为太正常了,反而让元大爷心里毛毛的。

——以他大妹妹的尿性,这不应该呀。莫不是,憋着什么大招呢?

作者有话要说:吃晚饭的时候才反应过来,今天过年了。

大家留个评论呗,让作者菌发个红包,大家一起高兴高兴。

第342章 史鼐(八十一)

茜香国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 圣人便命钦天监尽快测算吉日,又命礼部和内务府准备太孙大婚事宜。

“一切规制,以太子之礼为准。”

虽然太孙与太子都是储君,但太孙毕竟是太子的儿子。按理说, 太孙大婚的规制应该是低于太子而高于众皇子的。

圣人下这样的命令, 一是为了显示太孙的身份贵重, 二就是因为太子大婚的章程都是现成的, 免去了礼部为了“该低多少”而扯皮,耗费时日。

收到圣人的旨意,礼部和内务府也松了口气。

——实在是这种差事, 不好办呢。

其实, 礼部也不愿意无休止地扯皮呀。但若是迅速就拿出了章程, 圣人定然要以为他们礼部不够尽心了。

想当年, 先太子大婚的时候, 因着圣人做太子的时候已经成婚了, 先太子便是本朝第一个大婚的太子, 礼部可是被圣人给坑苦了。

原本, 礼部是按照前朝太子大婚的规格,修改了一番, 去掉了不合时宜的, 又增添了一些本朝的特色。

这份章程, 怎么说也算是不错了。

可是, 圣人看了之后, 却把当时的礼部天官喷了个狗血淋头。

“难不成, 我朝储君大婚,都不配有自己的一套礼仪章程吗?偏要拾人牙慧,岂不是要让天下人耻笑?”

得了, 礼部尚书抹了抹脸上的吐沫星子,拾起被圣人丢到他脚边儿的折子,回去继续号召礼部同僚,彻夜奋战。

这一回,礼部上下可是把历朝历代,能扒到的关于储君大婚的典籍全都扒出来研究了一遍。最后,制定了一套极其繁复庄重的礼仪章程。

最重要的是,这一套章程,和前朝没有半点儿相似的。

礼部尚书想着:这下,圣人总该满意了吧?

可现实是残酷的,他再次被圣人给骂了出来。

“原本的跪三回变成了跪五回,该是三拜的全改成了九拜。原本一天就能完的,生生拖成了三天。你们是想累死太子吗?”

礼部尚书:“……”

——我太难了!

“臣有罪,是臣思虑不周,臣这就拿回去改。”

一个大婚的章程,礼部来来回回修改了有九次,圣人才不情不愿地说了句“准”。那一任的礼部尚书被圣人给打击的要怀疑人生,没两年就告老了。

如今的陈尚书,当年还是个小小的员外郎,却也被风暴尾给波及了。至今想起,他都还心有余悸。

因着有旧例可循,礼部很快就把章程制定了出来。

太孙妃的嫁妆是内务府置办的,提前送到了元家。元家可以根据自家的境况,酌情再添加几抬。这个却并不强求,也没有硬性的规定。

本来嘛,娶媳妇儿对于皇家来说,再好的女子都不过是锦上添花。皇家还差那点儿东西吗?

但元家是勋贵,还是那种子弟比较争气,不曾没落的勋贵。

——要不然,圣人也不会选了他家的女儿给太孙做正妃了。

前朝为了避免外戚做大,后妃皆从平民中选。结果却弄得幼主当政时,太后没有底气,皇帝只得用宦官辖制权臣,名声大多数都不好。

本朝汲取前朝教训,觉得外戚强胜些也没啥不好,至少正室的出身都挺不错。

总而言之,元家很有些家底。且旁氏亲族见嫡支要出一个国母,哪里有不趁机巴结的?

因此,元家里外凑了有二十抬嫁妆,算起来,竟是比太子妃当年只少了五抬而已。

太子妃听着宫人的议论,觉得这个儿媳妇给自己长了面子,日后那些庶子的正妃,肯定是比不上元氏的。

因此,元婠娘还没过门,就先得了婆婆的好感。

太孙在给母亲请安的时候,听着母亲言辞见对元氏的满意,也是暗暗松了口气。

——他就怕弄出个婆媳不和,让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为此,还专门私底下请教了少保史鼐,该如何处理此事。

史鼐无语了一下,但还是在请教了系统之后,给他支了招。

“一般做母亲的之所以不喜欢儿媳,都是觉得是儿媳妇抢走了自己的儿子。太孙只需注意这一点儿,便万事大吉了。”

太孙回想着史鼐的话,面上蹙了蹙眉,混不在意地说:“她嫁妆多少倒在其次,反正咱们家也不差那点儿东西。只要她进门之后,能好好孝敬母亲,儿子也不要求她别的了。”

果然,太子妃听了这话,心花怒放,笑得眼角的皱纹都开了,“你们夫妻,还是要和睦相处才是。”

太孙一脸的勉为其难,“行吧,儿子听母亲的。”

见太子妃高兴了,他就转移了话题,“对了,儿子那些弟弟们,没来给母亲添麻烦吧?”

这次选秀,圣人不但给太孙指了婚,也顺便给其他适龄的孙子也都指了婚。太孙有两个庶弟都是比他小两岁,也在指婚之列。

而他之所以这么问,就是怕那两个庶弟的母亲,为着他们的婚事,到太子妃面前要求什么。

太子妃神色一淡,脸上的厌恶丝毫也不掩饰:“该他们的多少,宫中自有旧例,谁敢来烦我?”

“那就好。”太孙点了点头,迟疑了一下,劝道,“母亲就算是为了儿子,就随意赏他们些东西吧。他们毕竟是儿子的兄弟,总比叔叔和堂弟们亲近。”

太孙体谅母亲的心思,说话已经斟酌再斟酌了。可是,就这么一句话,却仍是点炸了太子妃的心火。

太子妃怒道:“我的东西,便是扔了、砸了,揉了喂狗,也不会给那些庶孽之子!”

太孙哑然,半晌,才开口:“母亲,父亲已经故去多年,您又何必……”

“住口!”太子妃气得眼都红了,几乎是恶狠狠地瞪视着太孙,“你父亲才去了几年,你就忘了咱们母子受的苦了吗?”

这一下,太孙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说真的,太子虽然和太子妃感情并不和睦,但绝对不是个宠妾灭妻的人。准确地说,太子的心思从来都没有在后院妻妾的身上停留过。东宫的一切内务,也都是按规矩来。

太子妃口中“所受的苦”,不过是被规矩压着,不能如寻常人家的主母一般磋磨姬妾而已。

而且,太孙之所以让太子妃给两个弟弟赏点儿东西做脸,并没有丝毫低头的意思。

对太孙来说,这只是一种拉拢示好的手段而已。

在他和少保的规划里,他日后的江山,定然不止于中原九州。他需要宗室去为他镇守那些远离大夏政治中心的地方。

单以血缘论,他那些庶出的弟弟,却要比那些叔叔和堂弟们亲近得多了。

他原本以为,他的母亲就算不能理解他的心胸与报复,也该先问问他这样要求的原因。这样,他就有机会解释一下。

介时,母子同心,太子妃是名正言顺的嫡母,拉拢庶子岂不是更容易吗?

可他再也想不到,太子妃竟是连这点儿心胸和政治敏感度都没有。

太孙觉得,他似乎可以理解,为何太子那样看重正统的人,会和自己的妻子半点儿不亲近了。

——这样的妻子,非但添不了助力,反而尽是添乱。寻常人还受不了呢,更何况自幼便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太子?

太孙暗暗叹了一声,道:“母亲既是不愿,那便算了吧。孩儿那里还有些公务,便先行告退了。”

“我就知道,你不肯听我的话。”太子妃骂道,“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却跟我从来不是一条心!”

太孙蹙着眉,脚步匆匆而出。太子妃的叫骂声却不绝于耳,一直到他出了端本宫的正殿,耳根子才算清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