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331)

作者:宝妆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爽文 女强 腹黑 升级文 本文又名:《师兄看我眼神怪怪的》、《盐商阔少要包我》、《将军邀我抵足夜谈》、《那个王爷总与我作对》、《陛下您有断袖之癖?》程卿穿越了。 开局死了爹,一个柔弱娘,三个美貌姐姐,而她是程家鼎立门户的独子…… 程卿低头看自己微微发育的胸,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 程家群狼环伺,换了芯子的程卿给自己定下两个小目标: 第一,继续女扮男装,努力科举入仕。 第二,保住自己的性别秘密,要位列人臣,也要寿终正寝!点击展开

在临清只有几百流民,可在东昌府其他地方,在整个山东,流民的数量加起来已经有小两万了!

山东富庶,还是孔孟之乡,今年的天虽然也挺干的,降雨量不够,却远不到淮南那种赤地千里的程度,老百姓们紧一紧裤腰带,日子还是能过下去。

就是淮南的流民涌入山东境内后,有像临清城外这小规模聚居的,也有几千人结伴逃亡的。

人数少,可以去山里挖挖野菜,河里捞捞鱼,只要逃出干旱到寸草不生的淮南,流民活下去的机会就大了。

但人数一多,流民所经过的地方就如蝗虫过境。

当地百姓们田里来不及收割的粮食,流民帮忙收割到了自己肚子里,养的鸡鸭,种的菜,树上的水果,就没有不拿的。

这还是灾民吗?

说是蝗虫已是美称,简直是匪嘛!

像江知州这样的父母官,遇到大规模流民来袭最是头疼,那些人在流民与暴民两者之前切换,一日没有打出反朝廷的旗号,一日不能派兵围剿。

杀又不能杀,救又救不完,几千上万人一天得消耗多少粮食,举城之力,能供几天,供一个月,还能供养一年一辈子?

不仅是临清城把流民阻挡在城外,别的地方基本也是如此。

流民在当地找不到生路,也只有继续往北方迁移,走到天子脚下,朝里的大佬们总要拿出办法来安置。

天塌了,有个子高的人顶着。

地方官们大多是类似的想法,少做不一定对,多做肯定容易出错。

江知州也有同样的顾虑。

江知州最怕临清城放进几百个流民,整个山东境内的流民都闻讯而至,全部跑来临清,到时候自己怎么办?

临清虽然富庶,江知州也不能强迫那些富绅和大商人掏银子掏粮养活流民。

城里的房子,城外的土地都是有主之物,江知州更没有能力把有主的土地白白分给流民们。

要想把流民收编,得有土地,没有土地,流民就是无根的浮萍,他们自己没有努力的精气神,江知州怕这些人在临清城里坑蒙抢掠,坏了临清的治安和风气。

有了自己的土地,流民才会被约束,踏踏实实种田,老老实实给朝廷交税,轻易不敢做违法乱纪的事。

可江知州又变不出那么多土地,不就得来请示五皇子么。

结果程卿给他出了个主意。

江知州想得是长远,程卿的法子是救急。

穷是救不了的,自己不想努力,官府怎么扶都没用,程卿去流民聚集的窝棚区逛了一圈,一看那些流民的精气神就心中了然。

临清城拿不出土地安置流民,那就不拿。

想要土地,想要在临清城安家落户?

行啊,自己努力呗。

要是别的地方,商业不发达,找个零工短工都难,但临清是大运河边上的大粮仓,接纳几百个流民却不难。

程卿给江知州提供的不是什么史无前例的绝妙点子,说白了就是以工代赈,她更多的是给江知州理清了思路,增加了魄力。

江知州在路上就和俞三交流了一番。

俞三听得一愣愣的:

“程大人说要修个码头?”

“是啊,程大人要修码头,说是临清的码头不够用,实不相瞒,本官到任后,早就想扩建临清的码头,几次提起都因种种原因搁置,这次程大人也算帮本官下了决心。”

江知州满脸是笑。

俞三没整明白。

他还以为程卿会建议五皇子就地放粮呢。

临清本就是粮仓,不说动用从通州、天津卫和德州拨运的粮,就把临清本地的粮放出去,五万石赈灾粮养活几百个流民轻轻松松,流民人数增加十倍,甚至二十倍,五万石粮食也能支撑好久了。

不发粮,也不发银子,只让江知州修码头,江知州还能笑成这样?

俞三很聪明,却没有多少实务经验。

从前还没有弃文从武时,他就爱和亲爹俞大人对着干,哪里会去关心俞大人做地方官时是如何处理公务的。

今年进了锦衣卫,俞三就更不用学了,现在的技能点分配的非常偏科。

不过看江知州笑成这样,俞三也不好意思说自己没明白,非常谨慎请江知州指点。

“就是以工代赈,本官出面新修码头,征召流民去做工,以银钱和粮食支付流民的报酬都行,流民的生计暂时解决了,临清又多了新的码头,本官也有信心继续收编淮南过来的新流民!”

江知州讲得眉飞色舞。

俞三抓住了重点,“修码头的银子,是由朝廷出?”

江知州摸着胡须摇头,“淮南的灾情严重,本官怎能为朝廷增加负担,修码头的银子,大部分会由临清城的富绅大商们承担。”

俞三懂了。

强行摊派啊!

没想到程卿会这样做。

从富绅大商们口袋里抢出银子来赈灾,程卿真的能平安离开临清么?

江知州卖了个关子,不肯细说。

谷宏泰将俞三和江知州的谈话从头听到尾,很是羡慕。

这种强行摊派的事,富绅大商们肯定经常遇到。

不过程卿这样给江知州出主意,别人却不好骂程卿,程卿站着赈灾的大义,临清城的富绅大商们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了。

谷宏泰羡慕程卿,就是羡慕人家连做坏事都能被赞扬。

——果真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六元及第的状元郎放个屁,都带着文墨香,旁人还必须捧着?!

第429章 :欢喜认捐!(3更)

岂止是俞三和谷宏泰这样想。

江知州请人去通知临清当地的商会会长来衙门,商会会长赶紧就来了。

临清水运发达,不仅有粮仓,还设有收税的运河钞关,京杭大运河除了运漕粮,也给南北商贾提供了方便,不过商船、民船遇钞关就要交税。而临清的钞关,税收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可见其繁华程度。

临清的地理条件如此优越,商业发达远超别的地方,最鼎盛时期,临清还有‘富庶甲齐郡’的美称。

商业如此繁荣发达的地方,岂能没有商会?

一听五皇子奉命到淮南赈灾,途经临清,临清商会、临清的大商人们都知道自己肯定要掏一大笔银子。

主动给是给,朝廷摊派也是给,不如老老实实主动给,还能在五皇子面前落得个好印象。

五皇子记不住他们,随同赈灾的大人们能记住他们也不错。

送银子也要有讲究,商会会长可算等到了本城父母官的召唤,会长需要江知州从中牵线啊!

把江知州撇开了,商会单独出风头肯定不行。

等临清商会的会长急冲冲赶到衙门,江知州果然张口就提银子。

唉,江大人也太着急了吧?

临清商会的会长开口就许诺愿意代表商会捐一万两银子,在江知州身后当布景板的谷宏泰眼皮狂跳。

一万两!

临清人可真有钱啊。

一万两银子说捐就捐,这要是给了自己,还清欠债都还剩好多呢。

江知州却皱眉,“鲁会长,本官不是叫你来捐银子的,当然,鲁会长若想为淮南旱灾出一份力,本官也不会阻拦……不过咱们还是得先说正事。”

谷宏泰羡慕:江知州心真黑啊!

俞三疑惑:这个江知州,该不会要打着程卿的名头捞钱吧,借着淮南旱灾,想从临清商会榨几万两银子?

在码头时,俞三忙着和崔彦菜鸡互啄,并没有将程卿和江知州的谈话都听全,不确定江知州想做什么。

俞三和谷宏泰都这样想,临清商会的鲁会长是什么心情可想而知。

这话翻译一下,就是一万两满足不了江知州的胃口!

那位途径临清的五皇子,胃口就真的那么大?

鲁会长愿意提额,但也有附加条件,他想亲手把银子送去五皇子面前捐。

江知州哭笑不得,“鲁会长,您是误会了,本官叫你来是想问你们临清商会愿不愿出钱建码头!”

码头?

什么码头……

鲁会长精神一振。

临清就是靠水运发展的,每天船来船往,码头就代表着商机,是下金蛋的母鸡,鲁会长怎么不想要?

江知州说临清要建新码头,为了不给朝廷增加负担,决定将码头交给临清商会等组织或者个人承建,朝廷不拨款,只圈出兴建码头的地方。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