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330)
程卿还想说话,俞三哒哒迈着长腿过来:
“程大人,殿下请你过去!”
俞三面上一本正经,心里快笑开了花。
只要程卿和崔彦凑在一起说悄悄话,俞三就不爽,五皇子还没发现程卿回了码头,俞三眼睛尖,瞧见程卿带着人回来,立刻提醒了五皇子。
果然,五皇子就请程卿过去说话,立刻将程卿和崔彦“拆散”,俞三不动声色就达到了目的。
“我们过会儿再说。”
程卿知道在临清停留的时间不会太长,早点和五皇子商议,把流民安置的问题解决,程卿心里的石头才落地。
她匆匆和崔彦作别,俞三得意看了崔彦一眼。
崔彦觉得俞三这样子怪眼熟的,一时想不起像什么东西——哎呀,想起来了,像自己幼时养过的斗鸡,一身羽毛五彩斑斓的,时刻都仰着脖子,好斗,好战,见什么就啄什么。
鸡脑子也就那么点大,自己何必同俞斗鸡生气?
崔彦冲着俞三笑了,俞三直觉崔彦笑得不怀好意……死胖子莫不是瞧上小爷了?呸,不要脸!
第427章 :程卿又在骗人了!(1更)
崔彦对着俞三笑的颇有深意。
俞三在心中默念:反弹死胖子一切龌龊想法!
程卿脚步快,没看见自己身后两个菜鸡互啄。
五皇子身边的临清知州一见程卿就很热情,六元及第的状元郎,今年刚入仕就连级跳,成了从五品的侍讲学士。
临清知州也是五品呢,不过知州大人已经四十多岁了,和十七岁的程卿没有可比性。
人和人就是不能比的!
临清知州吹捧程卿年轻有为,程卿就说知州大人爱民如子,两人一番商业吹捧后,程卿直入主题,说起了临清城外聚居的流民。
五皇子点头,“程学士你回来的正好,江知州刚才提起流民问题,颇为担心。”
江知州苦笑:“程大人许是嫌本官没有能力,连五六百个流民都安置不好,还要找五殿下讨个主意。”
“江大人怎能这样想?您安排衙门的人一天给流民送两顿餐食,对他们已是有活命之恩,您做的已经很多了!”
程卿不必拍江知州马屁,她是清贵的翰林院侍讲学士,与五皇子一路南下赈灾,不是什么穷京官,在京里也是时常能面圣的。
哪怕江知州比她品阶高了半阶,两人见面,也该是江知州拍程卿的马屁才对。
程卿的夸赞是真心的。
就算江知州做的真不够,程卿也不能说实话。
她在五皇子面前让江知州下不来台,除了显摆她自己比江知州厉害以外,临清城外的流民根本得不到任何好处!
程卿是要跟着五皇子继续南下的,真正安置淮南流民的,还是江知州这些地方官。
再好的安置方法,不都得靠地方官去施行么?
如果使劲夸一夸江知州,知州大人可以更用心安置流民,程卿觉得这门生意太划算了。
程知绪过来,正好听见程卿在变着花样夸江知州。
在程知绪印象里,程卿是见他一次就怼一次,不明着怼也要暗着怼,却没想到程卿会如此诚恳夸赞一个知州……若江知州真的特别厉害,程知绪也认了,可这位江大人明显是魄力不够,在地方官中算比较平庸那种,换了程知绪是临清父母官,在五皇子的船队到码头之前,早就安置好了区区几百个流民!
程知绪听着听着,渐渐觉得不对味儿了。
程卿一边夸江知州,一边提出了自己对流民安置的意见,不过她都是先说半截儿,由着江知州补充下半截。
说到最后,倒像那一条条安置措施是江知州自己想出来的。
五皇子一直用赞许的眼神看着江知州,把四十多岁的江知州看得满面红光,越说越激动。
程知绪听不下去了。
蠢货,真是蠢货!
不远处,崔彦和俞三两个菜鸡也不互啄了,都竖着耳朵关注着这边的动静,等江知州说要把防疫和安置流民的措施写成一篇折子,上呈给五皇子时,崔彦很是无奈:
“程卿又骗人了!”
崔彦嘴上说着程卿骗人,语气中却带着小骄傲。
俞三翻个白眼,“那是临清知州愿意被骗!”
临清知州未必看不透程卿的招数,可程卿这样搞,对临清知州很有利,人家为什么要反对?
有功劳,是临清知州拿。
若是安置流民的措施出了问题,则有程卿和五皇子一起承担责任,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郎,一个天潢贵胄,这样的两个人都同意的安置措施,地方官当然可以放开手脚去做嘛。
俞三心想,程卿可真大方啊,白白把功劳让给临清知州。
再一看,江知州与程卿说话已经没刚才那么客套了,反多了几分真诚,一定也是看出来程卿是在给自己送功劳——临清知州不是傻,是心甘情愿被程卿“骗”。
俞三想起了从前在南仪,程卿给程珩下套的事了。
当时看着程珩百口莫辩,被程卿一步步把后路给堵死,俞三觉得程卿做的事格外舒爽,让他很是激动。
现在又亲眼见到程卿给临清知州下套,俞三没有了当初那种热血沸腾的毛躁,反觉得身体里的血液流动变慢了——所以说,如果他真对程卿起了不该有的心思,也不能怪他是吧?
都怪程卿。
和光同尘,与别的年轻郎君一样不行吗?
非要这么特别做什么!
俞三抓起了佩刀的刀柄,崔彦很是警惕后退了两步:“你想做什么?”
俞三轻哼:“你胆子也太小了,这么多人看着,我能对你做什么!”
俞三已经放弃了和崔彦斗嘴。
崔彦可以清点粮食,可以查天津粮仓的账,难道自己就不能也帮忙做点事?
不仅是保护五皇子,而是其他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否则程卿岂不是白白拉下脸,吹捧了一个老菜帮子。
俞三大步流星走过去,程卿和江知州正好谈完了。
五皇子鼓励江知州要放开手脚去做这件事,俞三找了个空隙表明心迹,“殿下,卑职愿意跟着江大人学一学,等到了淮南,卑职能帮上殿下的忙就好了!”
五皇子自然不会拒绝。
五皇子就怕自己带着人去淮南赈灾,这群人却都不主动做事。
俞三愿意跟着江知州学学如何安置流民,五皇子乐见其成。
特殊时期,也不要讲什么文官和武官的差别了,文官能做的事,武官同样可以做嘛。
何况程卿身材纤细,一看就是文弱书生,五皇子还不放心让程卿直接和流民接触。再看俞百户,身强体壮,锦衣卫的衣服穿在身上很有气势,再加上腰间佩刀,不老实的流民看到这样的俞百户,也会心存敬畏!
五皇子都同意,江知州就更不敢拒绝了。
江知州想的比较多,这位锦衣卫的百户大人,是五皇子派去监督自己有没有认真办事的啊。
这样一想,江知州下意识收腹挺胸,对俞百户表示出了十二分的欢迎,并坚称,俞百户不是跟着自己学习,而是自己和俞百户相互学习,共同落实流民安置的措施。
俞三带着些人,跟着江知州离开了码头。
五皇子才对程卿说道:“程学士真是辛苦了!”
“殿下岂不是也很辛苦?”
没有五皇子配合,程卿想给江知州戴高帽子,效果也没这么好,看来讲学的时候,两人的确是培养出了一些默契。
五皇子离开天津卫后就紧皱的眉头,稍微舒展了一些。
第428章 :以工代赈,强行摊派?(2更)
功劳全是江知州的?
怎么可能!
五皇子虽然年纪不大,程卿做了什么,五皇子心里都明白着呢。
五皇子要是不明白,程卿也不至于明珠暗投——她总会找机会让五皇子明白的!
防疫的方子,程卿已经让江知州带走了,安置流民的法子,也借由江知州的嘴总结归纳了出来。
说到底,富庶的临清城并不是养不起几百个流民,临清码头每日船来船往,这么大的船只吞吐量,收留几百个流民轻轻松松。
江知州魄力不够,做事不爽快,但人家也有自己的顾虑。
程卿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个劲儿指责江知州。
江知州作为临清城的父母官,得到的消息的途径要比普通百姓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