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三不得不再三重复,“错了,我们姓赵,不姓李!你们去敲隔壁的门。”
人流涌到李家门前,柳祥恩、柳先恩和奉官、远山、近水一同抵着门。眼见那门框已经被人从门里推下,整个地向内倾倒,柳祥恩忍不住说:“哥,咱撒手吧。”
“撒手?怎么撒?”柳先恩知道柳祥恩心里有怨气,他就罢了,早先跟着李正清、邹氏沾了光,柳祥恩一直跟着李正白、蔺氏,可是一点好处都没得。
厅房上,李正清脸色煞白,他攥了攥拳头,咬着牙根向外走。
“他爹,是我害了你。你别去,叫我去跟那些人说清楚。”邹氏慌地去拦李正清,李正清叹了一声:“你个妇道人家,哪好出门?还是我去吧。千错万错,都错在我身上。”可惜,他埋头温习半年,临了连自己究竟有多少才干都摸不清。
“爹、娘,红豆已经出去了。”蕙娘看了看邹氏,又瞧了瞧李正清,想不到她家怎么就落到这个份上了。
“红豆——”邹氏口中叫着,两只手紧紧地揪住李正清的袖子。
院门咣当一声落下,亏得柳先恩、柳祥恩、奉官几个跑得快,才没被压在下头。
“李正清,你快点滚出来。”领头的人,也不是旁人,正是宋枕书,其他人待要向前冲,就见影壁前,站着一个雪肤月貌的女孩子。
“这就是李正清的二姑娘,被陶少爷看上的那个。”宋枕书说,那群被意气冲昏头脑的读书人,立时叫道:“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二姑娘,比烟翠楼里的金枝还水灵,难怪陶少爷喜欢!”
“她比金枝强?你长得不是两只眼睛,是两个黑窟窿!拿她比金枝,她给金枝提携都不配!金枝那回眸、一抬头,真把人的魂都勾走了。”
……
“依本朝律例,进京赶考的举子不得□□宿妓,否则,十年内不得下场科考。”红豆瞥了一眼那几个貌似文质彬彬的读书人。
门前稍稍地静了一下,旋即,有人叫道:“少啰嗦!你一家招摇撞骗,还有脸数落我们?李正清呢,叫他滚出来,老子倒要瞧瞧,他长得哪点像榜眼?他一个倒数第八,也敢在老子跟前要强?就是他这种卖女求荣的人,弄得我大梁乌烟瘴气!”
宋枕书眼角瞅着众人,待要起哄叫人挤开红豆向里冲,就听红豆问:“我爹中榜眼了?那报喜的呢?”
“你们还想等人来报喜?”
“杀人也得给个确凿的罪名,你们无非是以为我爹这个倒数第八,不配中榜眼。那么,他现在当真中榜眼了吗?”红豆问。
“你爹中了!”有人斩钉截铁。
“中了没有?”有人觉得心虚。
宋枕书说:“有陶家罩着,你爹怎么没中?来呀,跟我向里面冲,把李正清捆起来,咱们来个‘榜眼’插花游街!”
“走——”一堆人叫嚷着向里头冲,红豆不但没后退,反而向前走了两步,一巴掌扇在宋枕书脸上,“姓宋的,你先是骗婚,后是逼婚,现在,竟然带一群乌合之众来欺负我们!”
“李红豆,你以为你是什么天仙不成?”宋枕书咬牙说,他只是不甘心被人那样打脸。
“都站住,报喜的人来了。”斜地里忽然响起一声,红豆听是赵筠,宋枕书当即冷笑一声:“英雄救美的来了!赵筠,你想捞个榜眼岳父?想得美,这太阳还没打西边出来呢。”
“先听听报喜的人怎样说!”赵籍跟在赵筠身后,瞅着眼前的乱相,暗暗地吐舌头。
“好,我们就来听一听,人家是怎么给李状元报喜的!”宋枕书抱着手,闪在一旁,李正清早被读书人揪出来了,他狼狈地被摁在仪门下,勾着头,不敢抬头看人。
“喜报!”一阵锣鼓声传来,隔着老远,就有人扬声问“请问杨之谚杨老爷住在这吗?恭喜杨老爷高中榜眼及第!”一堆人涌过来,望见前来闹事的人,不由地一怔。
李正清一直勾着的头,抬了起来。
“杨老爷?对,杨老爷,快把杨老爷请出来。”虽闹事的人还在,但听说女婿高中,邹氏不由地咧嘴大笑。
“杨之谚,他是谁?”闹事的书生们叽叽咕咕,没一会子,杨之谚就被人拥了出来。
邹氏忙着说:“快,绣鸾、绣凤拿赏钱出来!小哥儿,不知道我家老爷中了第几名?”
“你家老爷是?”
“李正清。”邹氏傲然地说。
“不算数!有人在考试之前,大卖考题,今科的榜单不算数!”宋枕书猛地一挥手,邹氏冷笑道:“你考试了吗?你说不算数,就不算数?”
“李正清呢?他考了第几名?”一群人不停地催问,报喜的人愣住了,将抄来的喜报在手中翻了又翻。
“你只说,一甲中有李正清没有?”书生们急眼了,这是一场预谋已久的闹事,不少人都已经准备为了维护科考的庄严撞壁自戕。准备得太久,情绪酝酿得太足,所以,这群人竟没留意到,看过榜单的书生都没向杏花巷来,过来的,都是没看过榜单的。
报喜的说:“第一名姓丁,是丁翰林的内侄儿;第二名姓杨,就是咱们杨之谚老爷;第三名姓鲍,是鲍御史的第三子。”
“这么说,没有我家老爷了?”只要李正清不中前三甲,邹氏的底气就来了,她掐着腰,抬手向一个年级小小的书生脑门上弹,“难怪人家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该闹的不闹,不该闹的瞎胡闹!有本事,你们去丁翰林、鲍御史家门前闹去!”
“走,全都走!”李正清怒吼一声。
“等一下,杨老爷,你中了江南省第几名?”有人忍不住问,邹氏怒急了,她柳眉倒竖地说:“你们先去问问丁状元、鲍探花中了第几名,再来问我们!”伸手把书生们使劲地向外推。
“喜报!”又有报喜的人登门,那群书生们冷笑着,站住了不走,“一甲第四名、第五名,也可疑得很!”
邹氏、李正清的心猛地提了起来。
“喜报,恭叩李老爷讳正清高中殿试三甲第一百七十名进士。”
赵筠蹙眉,“三甲拢共有多少名?”
“一百七十二名。”报喜的人等着领赏钱。
倒数第三?书生们呆住了,江南省的倒数第八,中三甲的倒数第三,也不算不合理。
“还不滚?”邹氏忍不住来了一声狮子吼,李正清忽地叫道“我中了!我中了!
众人看他一蹦三尺高,以为他要痰迷心窍,谁知他又安静了下来,负着手,对邹氏说:“快,我要沐浴更衣,告慰列祖列宗!”
“是、是。”邹氏喜出望外地送李正清去堂屋,赵筠忙说:“快送杨榜眼去更衣!老三,回家拿几吊钱来,重重地赏!”
“哼,别高兴得太早,这名次未必作数!”宋枕书哼了一声,却见一堆官差涌来,见到书生就抓。
赵筠拱了手,上前问道:“为什么抓人?”
“这群落榜书生大闹贡院,还不该抓吗?把他们统统抓起来!”
书生里只有几个硬骨头的,还在不停地叫嚣,余下的见大势已去,纷纷做鸟兽散。
杏花巷里一阵鸡飞狗跳,赵颁却很有闲心地来说,“怎么把个门框挤掉了?赶紧找人把院门修一修。”远远地望见李正清神清气爽地走来,忙上前道喜,“恭喜李老爷!”
“欸,也不知是哪个说我中了第八名,将我捧在半空中,下不来。”李正清言谈从容了许多。
赵颁含笑道:“还提那老黄历做什么?李老爷现在可是进士了——李老爷,不知道早先你的话还算不算数?”
“什么话?”李正清迟疑。
赵颁含笑望了望赵筠,李正清不在一甲之列,不堪和陶府结为儿女亲家,想来,李正清不会再攀龙附凤了。
李正清不知赵颁大笔钱财,已败在他身上,料到自己就算做官,也是个穷官,还得赵筠这大财主帮衬,笑道:“李某说话,从来一言九鼎,怎么不作数?待李某叩谢天恩后,就来定下红豆和筠哥儿的事!”
杏花巷里一片喧腾,李正清不似早先那般畏首畏尾,笔架似地坐在前厅上,和前来道贺的老爷们谈笑风生。
赵颁一直陪坐在边上。
次日五更时分,杨之谚、李正清一同进宫朝见皇帝。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先扫过一甲,最后向长长的队尾望去。昨儿抓了七十几个书生,竟有一半未参加今次科考。一甲的卷子,他瞧过,丁状元、鲍探花个个都是真才实学,杨榜眼虽略差一些,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也挑不出什么大错。就算他这皇帝,在榜单上也挑不出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