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不敢当+番外(14)
回府之后君澜便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南下。
“你……”萧颜推门而入,入眼的便是坐在书桌前满目疲倦的君澜,心中划过一丝难受,沉默了片刻,终于还是道,“去西洲,我跟你一起。”
君澜幽幽睁开双眼,望着身前的萧颜道:“西洲距邺京路途遥远,你一个女儿家,还是留在邺京吧。”
“你!你也知路途遥远。”萧颜气不打一出来,望着君澜,最终也只能无奈叹气,“我同你一起,好歹也有个照应。”
“你留在府中,太子府还需人打理。”
“……”
萧颜沉默半晌,终于还是开口:“你是不是还生我气?跟你发脾气,是我的不是。”
听到萧颜的话,君澜挑了挑眉:“我为何会生你的气?”说完才想起前几日萧颜来她这里闹得事情,又是一笑,道,“你说彩云的事情吗?我还没那么小肚鸡肠,会因这种事情与你置气。”
“……”萧颜望着君澜精致白皙的侧脸,沉默不语。
“还有事吗?”见萧颜还不走,君澜转头看他。
“你……我……”有一瞬间,萧颜想与君澜坦白自己的身份,可是话到嘴边,又实在说不出口,“没事了,那我先走了……”
离开那日,君澜在门口等了许久都不见萧颜出门。
“殿下,要不要奴婢去看看太子妃?”娉婷见君澜面色不佳,便上前小声问道。
“罢了。”君澜摆摆手,“兴许还在气头上。”毕竟没有让他随行,兴许萧颜心里还有些不开心。
“姐姐总是任性,殿下这般宠爱她,她却总使小性子。”一旁红玉添油加醋道。
“好了,走吧。红玉也要照顾好自己。”君澜最后交代了一声,回到马车里,招呼车夫行进。
谁都不知太子妃殿中,萧颜褪去繁冗复杂的衣裙,盘膝坐在床榻之上。
仔细听能听到“咔嚓”骨头摩擦的声响,若是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床榻之上的人的四肢竟然比之前要伸长许多。
没有人知道,早已失传的缩骨术会在此处现世。
缩骨术不仅是江湖禁术,并在使用时极其痛苦,萧颜身上白色衣裤都已被冷汗打湿。站起身来,这衣物显然已不合身。
但是萧颜没有在意这些,拿起旁边放置的黑色劲装穿上便闪身出去。
第16章 西洲
君澜行了小半个月,总算是进了江南的地界。
自从入了江南,一连下了几日的雨,眼看就要进入西洲城,这不雨势渐大,君澜不得不就近寻了个客栈,先在客栈修整一日。
客栈的空房还有很多,足够将随行的人全部安排下。
这几日路上颠簸,君澜也很久没有休息好,回了房便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次日一早君澜便醒了过来,雨比昨日小了许多,天却依旧不见放晴。
听着屋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君澜也没有想要继续补觉的意思,拿了一本《水经注》便出了房间。
客栈里一楼已经有人在用早饭,客栈里绝大多数人还未醒来,客栈中安静一场,因此哪怕是小小的交谈声也足够君澜听清楚。
“西洲这雨已经下了十日有余,若是再这样下去,怕又要决堤了。”
“这几年漓江泛滥一次比一次厉害,今年不知道要淹多少村庄,我那远房表弟,就是去年被洪水冲走了,再也没回来。”
“去年我家夫人的舅舅,一家子躲过了洪灾,没有被洪水淹死,却是在水灾之后被活活饿死,真的是……”
“我就是西洲人,我儿子就是去年,饿死了……”
“唉,这饿死的可要比淹死的多。”
君澜听着不远处几人的谈话,微微皱了皱眉。邺京每年都会接到西洲的奏折,自然是了解近几年西洲越发严重的洪灾,但每一年邺京都会拨下大批银两给西洲赈灾救济,并且要求西洲开仓放粮。
西洲当地政府每年上报都是灾情得到控制,伤亡人数不多。
君澜思考的正投入,没有注意身旁有人经过,君澜一转身刚好撞到那人身上,手中的书掉到了地上。
君澜后退几步,稳住身子,抬头却见那人已经将书籍捡了起来,递到了君澜的身前,声音清冽:“抱歉。”
眼前的人一席墨色衣袍,一条墨色发带将头发高高束起,干净利落。他面上带着一张银色面具,君澜在他一双黑曜石般的桃花眼中看到了她自己的倒影。
意识到对方这般注视着自己,君澜接过书籍后退一步道了声:“无妨。”
这人给君澜的感觉十分熟悉,君澜不敢确定自己在哪里见过他:“这位公子可是西洲本地人?”
“不是。怎么了?”
君澜一笑道:“公子给我一种十分熟悉的感觉。”君澜脑海之中突然闪过一个身影,那日她从城北观音庙出来不久便遇到刺杀,幸得一人相救,如今对比这两人身形,的确是差不多,特别是……
“公子的声音听得甚是耳熟。”君澜心中有数,看着眼前的男人笑道。
而眼前这男人听到君澜这话心底却是慌到了极点。
萧颜心中忐忑,这他男扮女装时,声音是通过药物刻意改变过的,都伪装成这份上了,难不成君澜还能发现?
君澜离开时他也未能与她道歉,若是让君澜知道自己一直在骗她,会不会更加生气?
实在不行,要不主动承认错误?
萧颜反复思考,刚想开口认罪,便听君澜道:“你就是那日在邺京救我的大侠吧,本想好好谢谢你,醒来却没见到你。”
萧颜刚要出口的话硬生生被他自己憋了回去。强颜欢笑咧了咧嘴道:“是……没想到还是被你发现了。”
“还不知道怎么称呼你呢,不知公子怎么称呼?哦对了,我姓君。”君澜道。
“免贵姓萧。”
“萧公子可用了早膳?若是还未,不妨一起?”君澜看了看周围,发现空桌还有挺多。
“萧某恭敬不如从命。”
君澜用了早膳便带着书回了房间,提了笔继续做笔记。
近几年西洲人口剧增,许多百姓都在江边开垦了土地。原先蓄水的湖泊面积越来越小,导致湖泊蓄洪能力下降。
原先漓江河道弯曲,前朝早有先人用裁弯取直之法,更改漓江部分区域河道,成效显著,按理说不该再出现严重的洪灾。
君澜叹了口气,具体情况估计只有去了才知道。
到了晌午,雨已经小了很多,君澜直接命令车队出发。
前方不足十里便是西洲地界,因地形的原因,西洲城外多有低山丘陵,而下游则是平原广布。因此,漓江的下游是西洲的农庄,也是每年洪灾最严重的受灾区。
而上游则是西洲城最繁华的城区,受灾面积相对较小。
君澜到了西洲城,西洲府知府、通判早早便接到了消息出来迎接。西洲城外与西洲城内,就像是两个地方。西洲城外农庄地带破败不堪,而西洲城内又繁华堪比邺京。
“殿下远道而来,路上舟车劳顿,不如先去小的府上休整一番?”西洲知府张义提议。
“有皇命在身,不敢懈怠。”君澜道,“直接去衙门吧。”
白天君澜查看了衙门中有关近几年灾情的卷宗,发现卷宗记录均是长期降雨,漓江决堤,但损失不重。与历年上报朝廷的奏折相符,却与沿路来百姓口中的话不符。
君澜不得不怀疑卷宗与上报消息的真实性。想了想,君澜换了一身衣服,低调地出了衙门。出了衙门,也没人注意她。
傍晚时分,天色阴沉,街上行人稀少。君澜步行出了城门,城门口还有官兵守卫,城门口似乎有人在争吵,声音传得很远。
“官老爷,求求你们让我们进去吧,我孙子都快病死了,求求你们放我们进城。”老太太的声音充满祈求,她抱着怀中的男孩,匍匐在地上,苦苦哀求。
“说了多少次了,乱民不得进城!”守门的士兵一脚将老人踢开。
老人被踹倒在地上,压抑地哭泣。她怀中的小男孩似乎是感受到了阿婆的悲伤,也开始哇哇哭泣。
“这位阿婆。”君澜上前,将老人从地上扶起,“您没事吧?”
老人见到君澜,先是愣了片刻,然后才颤颤巍巍搭上君澜伸过来的手,从地上站起身来。
君澜从老人这里知道,每年一到涝季,西洲城便增强对西洲城出入的管制,城外的人是不能进入城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