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不愿意被婚配的人曾经去府衙闹过,不但没闹出个结果,还被官媒压着提前成了亲,否则每年要上交给知府大人每人一百两的税费。
而且逐年递增。
宋毅交了一千两银子,也才能免掉十年内成亲的官府条例。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怀秀还能和她一块生活,嫁给宋毅也比被胡乱指配给陌生人要好。
隔壁面馆老板娘的女儿,带着五百两嫁妆,被嫁给了隔壁街卖米老板的傻儿子,这种惨事,刘老太一想到就直打哆嗦。
“怀秀,你随我进来。”
刘老太摸不透她心里的想法,直觉再也忍受不了这种猜来猜去的煎熬,打算和她摊牌。
房门被关上,发出吱呀轻响。
怀秀坐到床沿,抠着被子不说话。
刘老太半天张不开嘴,最后没办法才挪过去拉住她的手:“秀儿,你跟奶奶说实话,你还想不想嫁人了?”
这话问得云里雾里,怀秀却听得明白。
她直视刘老太:“不想嫁,就这么过吧,我觉得挺好。”
“好什么好!你知不知道,宋毅他是个……”
后面的词刘老太说不出,也不想说,怕污了怀秀的耳朵。
怀秀轻笑一声,站起身:“奶奶,当初若不是你执意要救他,现在就没有这些糟心事。”
如果宋毅没被救出来,她们的日子就还是按部就班,怀秀也可能会遇到良人。
但是那里还有回头路,不过是硬着头皮过生活罢了。
望着走出门去的怀秀,刘老太自责不已,难道,她真的做错了吗!
不管刘老太在房间里如何流泪难过,怀秀和宋毅两个都装傻充愣,打算就这么过完下半辈子。
生火烧柴,猪油在锅里滋滋乱跳。宋毅把干豆腐煎到两面焦黄,捞起备用。
怀秀蹲在炉灶前,抽出几根烧得正旺的柴火,插进炉灰堆里灭掉。
她的额头被溅起的热油烫到,还没来得及惊呼,就被宋毅的手掌覆盖住。
混合着鱼肉的焦香味,怀秀听见他缓缓说道:“除了孩子,我什么都可以给你。”
“你想得倒美,谁说要跟你过了?”
怀秀自幼就懵懂地意识到,女人还是有爱情才能过得舒心。
就像林家奶奶一样,有丈夫的关心,有孩子的疼爱,才算得上人活一世。
而自家奶奶,早早就失去了男人的倚靠,起早贪黑地拉扯刘兰香长大,攒下嫁妆送她出门,也没落个好。
可见,女人也得有自己的孩子,才算倚靠。
“我出一千两银子才换来十年的自由,十年之后,你若是不愿意跟我,你就出一千两给知府大人。这钱也不算多,你现在开始存,也还来得及。”
宋毅发现,每次只要怀秀因为自己而生气,他就特别满足。
这感觉像是蜜糖,能让他夜里睡个好觉,摆脱那个噩梦的困扰。
一千两银子,去哪里存一千两银子!
每次都拿钱说事,怀秀觉得自己受够了!
她噌地立马站起来:“今天咱们就一次性把事情解决了吧,免得再拖下去,我们一家失了气性,被你呼来喝去,不知道哪一天就成了奴仆。”
宋毅的自尊心驱使他点头:“也好,与其这样双方都过得不自在,不如趁早分开。反正你年轻,还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第36章 番外
江州镇地理位置偏僻,却有着小粮仓的称号。
现在是九月份,正是水稻成熟的季节。
怀玲今年已经十三岁,长得亭亭玉立,是个爱笑的姑娘。
今天是重阳节,刘老太一大早就和镇上的几个老姐妹到镇上的朱员外家去领慰问品。
朱员外年纪不大,却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善人。
逢年过节,他体谅镇上的老人家生活不易,是以,都会让自家夫人筹备一些新衣服被褥分发给老人们。
只要年满五十,都可以去排队领取。
对此,怀秀是不赞同刘老太去的。
毕竟,这镇子上比刘老太过得辛苦的老人还有很多。
而她们现在有十家铺面可以收租金,生活实在算不上艰辛。
时值正午,刘老太还没回来,怀秀有些不放心,便想让怀玲去看看。
怀玲在这个小镇上生活了十年,早已经把这里的街道烂熟于心。
她手里提着装有怀秀亲手蒸熟的大肉包子的小篮子,哼着小曲慢慢跳过一块又一块的石板,往朱员外家里去。
镇上的居民大部分都在午睡,而要守店的小二,也都趴在柜台上昏昏欲睡,无心招揽客人。
小镇非常小,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怀玲就来到了朱员外家。
奇怪的是,朱家大门口安安静静,大门紧锁,一个人都没有。
去年怀玲曾经跟着刘老太来过,她分明记得,朱家分发礼品会到天黑才结束的,怎么现在刚刚正午,就没人了呢?
她有些踌躇不前。
若是就这么回去,指不定姐姐得多着急呢!
也许,奶奶是到相熟的人家里去唠嗑了呢?
刘老太自十年前从崇州城搬到这里,就不再管家务事,全部由怀秀一人打理。
她每天乐此不疲的事情就是和几个老太太一起出门,要么种菜,要么在镇子周边到处走走,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
心态越来越年轻,也越来越看得开了。
除了就是怀秀不再改嫁这件事,让她耿耿于怀。
怀秀七年前由刘老太做主,嫁给镇上的一个教书先生。
这个教书先生比怀秀大了五岁,无论相貌还是性格,都十分得刘老太的欢心。
他家里就他一个,靠着常年的积攒,已是小有资产。
怀秀一嫁过去,就能当家做主。
既不用操持家务,也不必侍奉公婆,日子过得舒心自在。
谁知造化弄人,恩恩爱爱的两个人,过了三年都还没有孩子。
教书先生到处奔波求医,大夫们得出的结论是,他的身子弱,需要进补。
后来只要是对身体有用的药方,他都一一尝试。
日积月累,他的身体经不住这么一通乱补,越来越差了。
在把家底掏空的那一天,他也终于熬不住,永远合上了满含不甘的双眼。
怀秀的幸福日子短短不过四年,就戛然而止。
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每天闷在家里绣花,轻易不出来交际。
刘老太怕她闷出病来,曾经提过几次让她改嫁的事情。
每次她一开口,怀秀就用那双死水一般的眼睛望着她不说话。
每当这个时候,老太太就莫名感到心虚自责,久而久之,便不再提了。
实际上,刘老太也不敢待在家里,和怀秀面对面一处坐着。
只好每天尽可能地在外面走走,不到天黑不会回家。
对此,怀玲是清楚不过。
所以,现在找不到刘老太,她也不着急。
反正天黑,人就会回来了。
朱家位于小镇的入口处。
周边是大片大片金灿灿的稻田。
远远望着,望不到边。
怀玲拿出一个包子,边啃边往稻田旁边的小溪里走去。
那里有几个姑娘在洗衣服,嬉笑声远远传来,让她心痒难耐。
一路小跑,她离小溪越近,就越是高兴。
这几个姑娘她都认得,不但认得,还很熟。
张丽香站在小溪中间,看见怀玲跑来,便哈哈大笑起来:“怎么今天有空来找我们了,你姐姐不拘着你练字了吗?”
怀玲把包子拿出来分给她们三个,嘟囔一句:“看在包子的面上,别再取笑我了,我一个村姑,练字做什么?”
李丹丹正觉腹中饥饿,把包子几口就吃完了。
她伸手进篮子里又拿一个,边吃边口齿不清道:“你姐姐不是想让你嫁给读书人嘛,你不练字将来怎么和读书人沟通呢?哎呀,你姐姐的手艺越发好了,这包子真好吃!”
“你才嫁给读书人!谁说我要嫁给读书人了!”
怀玲潜意识里是不喜欢读书人的,总觉得读书人身子骨比不上练武的人。
男人,总得有能力保护家人,不让她吃苦受累才算好男人!
“你们一个个的,真不知羞,把嫁人挂在嘴边,被人听见了可不好。”
四个人里,数赵云美最稳重。
她一开口,其他三个姑娘非但没住口,还一齐对着她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