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她胆小如鼠/律师她有点帅+番外(24)
他没有说什么,感觉这一周下来,他们真是节奏太快太累了。
新的一周,尽调工作依然忙碌地进行,资料源源不断地提供上来,小秦一个人是不可能录得过来的,谭知秋不写备忘录的时候也一起录材料。王刚偶尔也能帮帮忙,但他行踪不定,是不是要开庭或者见客户,能够在现场待的时间并不多。
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也开始实施了,谭知秋陪着何姐跟几个员工签了股权激励协议。
趁着没人的时候,她轻声问何姐:“公司怎么还没有聘董事会秘书?很快要报辅导了,该聘董秘了。”
何姐小声道:“还没想好聘谁呢,公司推荐了黎副总,但新引入的基金股东不是很满意,觉得没有工作经验不合适。券商也觉得董秘要专业一点的人。我们还在找人选。”
董事会秘书虽然带了“秘书”两个字,但是和普通的秘书完全不同。通常大家理解的秘书是助手一样的性质,但是董事会秘书不是普通的助手,他级别很高,属于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董事会秘书是上市公司与证券交易所、投资者之间的联络人。上市公司需要对外披露信息,而这些信息披露的工作就是由董事会秘书来完成。董事会秘书还负责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等相关会议的筹备工作,保障公司能够规范化运作。
董事会秘书不仅要懂得证券行业的专业知识,还要非常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因为他们要跟很多人打交道。跟交易所之类的监管机构联系时要保证信息传达准确,回答投资者问题时要谨慎小心,和公司内部各部门打交道时又要灵活自如。
老张曾经形容董秘这个职业,是人精中的人精,“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种人才确实不容易找,看来公司还要再寻一段时间。不过董秘下边还有一个证券事务代表,那个只要专业知识过硬,可以作为董秘的后备力量。
晚上和方庭信一起从食堂吃完饭回来,谭知秋问他:“你在大学是什么专业?”
他答道:“在国内学的经济,后来出国学的管理。怎么了?”
她试探着问他职业规划:“你将来有什么打算吗?会在这里待多久呢?”
他看四下无人,如实道:“我之前有没有跟你说过,原本我要管理我家老头子的一只基金?其实他老人家名下也有一家企业,看规模和我们现在这家公司差不多,行业上有区别。我打算在这边历练一下,看一看企业上市的历程,再回去帮家里的忙。”
她想起来,他曾经说过,他爸的公司打算投资这家企业,所以他应聘过来看看企业的情况。
她看着暮色下公司大楼模糊的影子:“那看来你不用考虑了。”
他没明白:“考虑什么?”
她解释道:“我原本想,你会不会考虑竞聘一下公司的董事会秘书,那也是个不错的职业。但是你不打算长时间待在这里,就不需要考虑了。”
他沉默了片刻,又问道:“我没有法律基础,也可以当董秘吗?”
她答道:“当然可以的,实际上很多董秘都是没有法律基础的。在上市之前我们会给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进行法律法规的培训,交易所也有相应的培训,培训结束后需要考试,考试合格了才能算是合格的董秘。这些基础的法律知识,倒是可以先学习一下,不管将来是否当董秘,都有好处。”
眼看就要走到办公楼大门口了,他还不想进去,停下脚步问她:“那你对我,有没有什么建议?”
她也停下来,微笑着看他:“我没有什么建议。一来工作方面的事情完全是自己内心的选择,别人说什么都不重要。二来你也没给我付费,我们不免费咨询的。”
后一句是玩笑话,他当然能听出来:“我觉得你已经给我建议了。你说得对,不管我在这里待多久,先学习一点法律知识都是正确的。其实我原本也有学习的规划,也想问你从哪里下手。”
她点头道:“回去我把学习资料发给你。”说着往办公室里走。
他跟上她的脚步,高兴道:“谢谢谭律师!”
办公室里灯火依然通明,券商在加班,会计师更不用说,每天都是十一二点才能走。公司财务部、研发部也有人在。研发部应该是在做常规的研发工作。财务部作为点亮项目的组成部门之一,负责配合会计师提供资料。
方庭信感慨地说:“我在进这个项目之前,一直是读书、旅行,偶尔帮家里打理一些事情。我从来不知道,有这么多人,这么努力地工作和生活。”
谭知秋打开电脑给他发资料,毫不留情地打他的脸:“努力个头,要不是家里有困难,谁愿意加班?”
第二十一章
发完培训资料,谭知秋开始看白天小秦录的材料。小秦还是个新人,即使把文件都看一遍录一遍,也不一定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所以每天谭知秋都要再仔细检查一遍。
这时,有人过来敲门了,原来是券商那边的李潇潇:“谭律师你们忙吗?孟总说讨论一下那个事业身份员工的问题。麻烦方经理也一起参加。”
公司有国企背景,之前为了扶持公司的发展,国企派了一名专家过来任职,目前是公司的一名副总。按照法律规定,准备上市的公司应该和所有员工签劳动合同,这也就意味着他需要放弃事业单位编制的身份才能继续留任。
谭知秋道:“稍等一下,我之前做了一个关于事业编制身份和劳动合同身份的对比表格,我先打印出来。”
李潇潇说了声好,就在一旁等着谭知秋打印。
谭知秋看看表,已经晚上九点了,她问李潇潇:“孟总还在办公室吗?这么晚了还不回去休息,她还是个孕妇呢。”
李潇潇道:“在的,我们孟总是个加班狂人,每天都很晚才走。”
谭知秋也看出来了,孟令彤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手下的人和其他中介的人要求也很高。
券商作为整个项目的协调人,她作为券商的现场负责人,可以说是整个项目里中介机构的核心负责人。
她非常努力地推动项目,恨不得每个人都开足马力每天转二十个小时。
和她一起工作很累,要跟上她的工作节奏很难。好在谭知秋战斗力也不差,跟她配合得还不错,这段时间她对谭知秋的质疑也少了很多。
三人拿着对比表去了券商办公室,孟令彤还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地发邮件,见他们进来了,招呼道:“稍等一分钟,我马上发完这个邮件。”
她发完邮件,扶着腰站起来,自嘲道:“我也站起来活动活动,一坐下就起不来了,两个小时一转眼就过去了。”
谭知秋贴心道:“您保重好身体,毕竟是两个人呢。”
孟令彤笑了笑,叹气道:“项目要尽快往前推呀,希望在我生娃之前能报进去。那个林副总,今天何姐过来说,昨天董事长和他谈是否可以放弃事业编制身份,他不太愿意。咱们商量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
谭知秋把手上的对比表递给她:“关于事业编制身份和签署劳动合同的区别,我做了一个表格。实际上,目前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都是正常缴纳社会保险,主要区别就在于医疗保险,事业编制是公费医疗,签劳动合同是缴纳医疗保险。”
李潇潇在一旁道:“今天何姐说,事业编制身份的工资受财政拨款所限,如果改为劳动合同身份,公司还可以给他涨工资呢,至少是翻倍的工资。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要是我,马上就转劳动合同了。”
谭知秋问:“涨工资这个事,何姐跟他说过吗?”
李潇潇撇嘴道:“何姐其实不太清楚,都是董事长直接跟他沟通的。”
方庭信也凑过去看那张表格。从上面的对比来看,确实主要区别在于医保。他问道:“这个公费医疗和医保,区别在哪里呢?”
李潇潇看了一眼孟令彤,她没有反对的意思,于是解释道:“公费医疗,就是生病住院不用交钱,全部都公费解决了。医保需要到一定额度才会报销,而且有报销的比例。”
方庭信琢磨了一下,片刻又道:“如果他签劳动合同,工资会高很多,跟看病的钱相比,划算得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