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74)

但老杨没有回过头看他一眼。

杨母也噤了声,飞快地站了起来,加大了音量来遮掩自己的心虚:“那就这样,我带着孩子走了。”

“所以如果杨耀自己不上报,这事就只能这样算了。”霍昭冷静地分析,皱着眉头思考,“我怎么觉得他在心虚,如果没舞弊,为什么不上报呢?”

“他有句话说得对,这些已经没意义了。”老杨云淡风轻地笑了笑,“一开始是觉得有些难过,也有些失望,还有些自我怀疑,到底是不是他骗了我,那个孩子自尊心那么重,性格偏执到了极点,是不是一时想不开。”

“但是辞职以后我到处走了走。”老杨说着微微一顿,将茶几上的烟扫进垃圾桶里,继续道:“没有什么比一条人命重要。”

霍昭看想他眼睛,对方似乎是真的毫不在意,他低低问出声:“那为什么——”

“为什么不回江市?”老杨打断他话,接了后半句,“是真的因为江川忙不过来。”

其实一开始是因为赌气,身边的朋友拿这当谈资,恶意倒没有多大恶意,不过说多了总是会觉得烦,恰逢杨爷爷生病在床,老杨以照顾老爷子为借口拒绝了许多没必要的社交。

而杨家旁系多,在老爷子病倒以后忙着争夺利益,真心希望杨爷爷身体好起来的没几个,尽管老杨贴身照顾,杨爷爷还是没有撑过那个秋天,处理好杨爷爷后事以后,老杨解散了竞赛班,又托人以别人的名义给杨耀赞助了笔钱。

尽管具体事情无可考究也没法再挽救,但至少对杨耀,他确实曾真情实感地把对方当做自己的学生,而对方那样的家庭,要说责怪,老杨更多的是愧疚,如果当初他没有动恻隐之心让他跟着学竞赛,也许也不会造成这样的局面。

就当是对那孩子最后的一点帮助吧,他这样告诉自己,处理好一些私事后选择离开了江市。

最初老杨的确是想着出国算了,但至于为什么最后会来到江川,这件事说来又属实是另一场意外。

第34章 向阳 这一句谢,就承载了老杨十多年……

“我走之前给你爸打了个电话。”老杨回忆道:“当时只是嘱咐了两句希望他好好照顾燕燕。”

他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好笑的事情, 眼里泛开笑意,“你爸那个人也认死理,我都说不用查了, 他非得退出省会,非得说要给我查个明白。”

霍昭对此不可置否。

老杨又继续道:“你妈她, 生下你就不太好了,我期间去看过她几次,但是没什么用。”

说到这里他似乎很自责:“怪我,闹出这事,做哥哥的还让妹妹担心。”

“但是你妈妈自小就比我懂事, 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以前我还要问她拿主意。”许是说久了, 老杨嗓子有些沙哑, 他端起茶几上的水杯灌几口水, 接着说:“燕燕去世后,我本来是打算出国的。”

当时处理完一些财产后,就去办了签证,但就在准备出国的前一晚,他接到了大学同学的电话。

和老杨保持联系的大学同学其实不多,但电话里的算一个, 这个人, 就是目前向阳学校的语文老师——何思源。

“老杨,我可能有个事要找你帮忙......”对方支支吾吾,显然是犹豫了很久才决定来找他的。

彼时老杨正在收拾着行李,用耳朵和胳膊夹着电话,问道:“咋了老何,什么事你说,能办到的我一定帮。”

“你能不能, 借我一笔钱?”何思源似乎是觉得有些难堪,鼓足了勇气说出口后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有些无力,他赶紧补充:“如果不行也没关系,我就是问问。”

老杨没急着拒绝,停了手边的动作拿起手机问:“你先说说你要用钱来干什么,差多少?”

两人关系虽然在大学还不错,但毕业后几乎没什么联系,逢年过节群发短信才会扯上两句,老杨只知道对方当了老师,但具体是在哪不是很清楚。

何思源觉得难堪也开了口,再说出后面的话反而顺畅了许多:“我们学校要办不下去了。”

一开始还能勉强支撑下去,但老牌的教师面临退休,新来的老师在这里待不下去没过多久就辞职走了,来来去去换人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孩子家长有些也不想送他们上学,激进点的家长已经闹到学校,说反正也没老师,根本就是白费钱,堵在学校门口让他们退学费。

附近的居民开始对他们指指点点,本来也就没几个真正想读书的学生也自己退了学,何思源家境并不富裕,和几个老师自己凑了点钱贴了些,甚至好几个月工资都没拿,但依旧不够学校的运转。

何思源一个大男人在电话里哭得哽咽:“我没办法啊老杨,上大学时就记得你家境还不错,我就想着,能不能先向你借一笔钱把几个老师的工资先发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