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国/性别战争(305)

“俊朗也想上去。”曹慕辰笑着说,“她不敢和你提,怕你揍她,所以她让我试试,看能不能曲线救国。”

“有名额就给她一个吧。”冯坚朗也笑了,“想让这家伙脚踏实地是不可能的。那就让她当一个有想象力,又有基本科学素养的科幻作家,其实也不错……总得有人给孩子们种下想象力的种子。”

戚欢吃完饭就走了,曹慕辰却留了下来。

冯坚朗领养俩孩子后,曹慕辰也经常帮忙。刚开始,她帮着伺候孩子睡觉后,还是会回自己的宅子。但从嘈杂喧天的冯宅回到冷清寂寥的家,曹慕辰觉得自己蛮惨蛮凄凉的。因此最近曹慕辰在冯坚朗家混饭的次数越来越多,还在她家一楼搞了个舒适无比的专用客房,准备在此长居。

老二勉勉强强能坐了,冯坚朗好说歹说,终于把她也送进了装备部的托儿所。俩孩子都上托儿所后,家里不再需要保姆,护士小王也是隔一天来一次,因此曹慕辰的帮助,给冯坚朗减负不小。

看着俩孩子都睡着了,冯坚朗正准备拉着曹慕辰进书房聊聊正事,冯俊朗也跟了过来。

“你们说,我们能把月球改成咱地球的‘度假别墅’吗?”

冯坚朗不耐烦地低声吼道,“说人话!”

“我刚才听你们说什么磁气圈。”冯俊朗也压低声音说,“月球磁场衰落了,这也是月球没有大气层的原因……如果咱们在月球上重塑磁场,说不定也能搞出月球大气层。”

“想多了……月球没有大气的原因,不独磁场这一个因素。”冯坚朗把妹妹推出书房,“你先陪俩孩子睡,我和你辰辰姐还有事儿商量。”

“物理所的人动作最快。”目送冯俊朗身影离开,曹慕辰笑着拿出几袋零食,扔给冯坚朗,“大型射电望远镜已经安装好了,深空探测实验室也差不多了。她们在月球上研究宇宙起源时,受的干扰会比地球上更少。”

“别的方面都好说,关键还是食物。”冯坚朗笑笑,“蔬菜种植问题不大,动物蛋白嘛,不告诉那些科学家和游客咱月球基地的肉是怎么制成的,问题也不大。”

曹慕辰噗嗤一声笑了,“面包虫!很多动物蛋白制品,都用面包虫来做,确实恶心。”

“其实味道还行。再建个人造肉工厂,动物蛋白供应,就不是大问题。”

“最好能养殖禽类……我就不明白了,你大女儿身体健康,小女儿有所好转,广寒宫项目进展不错,再加上你又有了我这个超级保姆,”曹慕辰不解地问,“那你最近怎么还老是心事重重的?”

“张时铭那边,进展不太顺吧?怎么最近没什么消息,我有点担心她。”

“是啊,陈穆康也不知道在忙啥。”曹慕辰点头道,“年初张姥姥来咱金杜视察,只见到时诵,剩下俩人都没看到……你说她俩现在是在天竺,还是在中东?”

“不在天竺,也不在中东。”冯坚朗摇摇头,“时铭应该在我和你的出生地!”

有心人会留意到,华夏等东亚人和亚米国等西方人的衰老表现是不一样的——东亚人上了年纪,大多皱纹不多,但是面部会有明显的下垂;而西方人下垂程度相对较轻,面部皱纹却密如蛛网。

究其根本,是因为大家发音时用到的肌肉群不一样。亚米国土生土长的华人,衰老时面部肌肉走向和华夏人也有不同。

所以拉皮术在亚米国中老年中非常流行,所以,打了S因子抗衰老剂,体力、精力已经恢复到10多年前的Goldstein参议员,在一个月前又做了一次拉皮手术。

Clair Rosenberg弃医从政前的最后一个整形手术,就是给当时在圣玛利亚医院当普外主任的Goldstein做的。这次Goldstein参议员整形手术的主刀人,则是Clair的学生……Goldstein盯着镜子里的自己,挑剔地审视了一番,嗯,还行,这才一个多月,已经很自然了,再过3-4个月,自己的外貌,看起来不会超过65岁。

这是一场大战,自己不仅需要年轻的体魄,年轻的状态,也需要年轻的外表。

两年后的2052年参议员竞选自己必须参加,也必须连任。如果那时自己和集团的目标未能达到,2058年,自己85岁时,会像前简州参议员Dianne Feinstein一样,以8旬高龄再度登上竞选连任的舞台……目标如此美好宏大,所以必须为此继续奋斗。

Goldstein参议员现在不在华府的办公室,不在自己潘州匹市的家,而是在Clair Rosenberg的新乡曼岛上东区的宅子里。

已过九旬的Clair Rosenberg,前段时间日子过的有点无聊。

孙女大了,女儿又忙。Clair Rosenberg在新华集团跟着小区的老太太们学了几套广场舞,觉得还是政治更能让她焕发青春。于是在中京市陪女儿和俩孙女住了5年后,她最近又回到了亚米国。

“你现在很棒,”Clair Rosenberg坐在后院的椅子上,看着一走出屋子就把窗户当镜子的Goldstein,笑了,“真的不用一天照一百次镜子,咱们还是说正事吧……缅因太北,冬天又漫长。除了更冷的阿拉斯加和中北部的女性外,其她人都不爱去那里定居。我们还得再找找别的地方。”

Goldstein点点头,弯腰拿起园艺剪,一边修剪着灌木枝,一边想着心思。

之前集团“脑库”估计气候变冷将持续30年。现在已经过去20多年了,各地积温却没有回暖的迹象。杜敏娟作为研究长期气候的专家,认为拐点将在近期出现。但是她的爱人王晔却认为堪比明末小冰期的寒冷期,持续时间不会短于100年。

即便按照杜敏娟最乐观的估计,积温拐点出现后,恢复到以前的高峰,也需要20-30年。换而言之,人类依然要与低温作战。像阿拉斯加、中北部地区和东北部山区,确实不适合人类居住。

因此,在缅因建立女性社会到底是不是好选择?Goldstein作为倡议者,现在也有点犹疑了。

缅因北部山区降雪量大,交通不方便,这一大片区域无法充分利用;南部和沿海区略好一点,但冬季频繁的暴风雪依然让人无法忍受。即便集团有近乎取之不尽的冷聚变能源,即便冷聚变电池和其它物质每周定时运到该州的港口城市波特兰(亚米国有很多地方叫波特兰,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港口),即便集团在缅因建了很多工厂和公司,想大规模吸引女性来这个州,难度也很大。

“怀俄明不好吗?为什么不把女性社区建在那里?”Clair Rosenberg道,“怀俄明的人口密度快赶上蒙大拿和阿拉斯加了,每平方公里只有不到1个人。”

“我们现在依然高度依赖集团的物质和人力支持。”Goldstein叹道,“所以女性社区必须建在靠近大西洋的东海岸……怀俄明在西部腹地,真有点什么事儿,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为什么亚米国这么难搞?”Clair Rosenberg丧气地说,“中东四战之地和天竺国,最多两年,女性社会就成气候了,咱们在这里搞多久了?连缅因这个孤悬之地都搞不掂。”

Goldstein放下园艺剪,看着老朋友说,“别抱怨了……明天我学生的大女儿就要来看咱俩,我们赶紧商量商量,千万不要被孙辈看低。”

插在中间的话

之前百合贴吧有个人说我写的太“平”了,应该先描写一个极端男权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女性被彻底压制。一个女孩在黑夜里秘密组织女性搞各种活动,最后在这个女孩的领导下,女性终于反败为胜。(百合吧的这个帖子后来爆了,因为有男权分子在里面故意谈论敏感问题然后举报)

这样的小说,也许写出来确实好看,就像《使女的故事》一样……但是没有一点意义。

当女性已经获得男性6-8成权力的今天,尚且无法看见未来的曙光。如果女性被打压到只有男性1%的权力时,有能力组织反抗吗?

印第安人反抗了吗?印第安人成功了吗?!

真落到这个境地了,有可能弄出有效反抗么?要知道,那个时候女性不仅没有政治资源,连科技资源都没有了,拿什么反抗?

永远永远,不要让自己陷入绝境,也不要幻想陷入绝境后的反败为胜。

背水之战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实在太难了。在99.99%的情况下,陷入绝境者,会湮灭地无声无息。所以,要么在有能力的时候就开始,要么,永远也做不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