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国/性别战争(149)

张全用小型电磁炉煲上水,然后加入玫瑰花和龙眼肉。在氤氲水汽中,玫红的花、褐色的果肉上下翻滚,煞是好看。

看着张阿姨的做派,冯晨夏知道她准备和自己长谈。最近大家都很忙,俩人很久没有聊过了,冯晨夏也希望和她聊聊集团的未来布局。

“你想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吗?”张全给自己和冯晨夏各倒了一杯花果茶,“你知道完整的工业体系包括什么内容么?”

“按照联合国的产业分类目录,所谓完整的工业体系,包括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我当然希望能够搞齐全!”

“好的,那让我们一个个看看吧。”张全拿出准备好的资料,手握签字笔勾划起来,“煤炭、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非金属采矿业,高度依赖本身的资源。我知道祁平柳搞到几个矿,也占了一个海上天然气平台,不过目前集团并没有黑色金属富矿,甚至贫矿也不多。虽然顾氏水泥可以部分替代钢铁的作用,但是现代科技依然是建立在大量使用黑色金属的基础上的。这个你准备怎么解决?另外,我们再说说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你现在解决了几个?光是口粮,目前已经捉襟见肘了吧?”

冯晨夏看着这长长的表格,气馁地点点头。

“还有石油化工、纺织等轻工业,以及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仪表、通信设备、IT类硬件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工业、机床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和能源装备……你说说,我们哪项大类是完整的?”

“医疗、医药、高新材料及新能源、粮食加工业,部分IT技术等等,还是不错的吧?”冯晨夏想了想目前集团的强项,“我们的优势在于,除了IT行业,其它专长之处,不仅掌握了核心技术,也可以控制原料供应链,至少可以保证原材料的可替代性……像菊花5G制造公司那样被亚米国卡住脖子的事儿,在我们集团应该不会出现。”

“这方面你说的没错。”张全拿起筷子夹了几口小菜,“现在的情况是,目前我们无法建成这么庞大的体系。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后面的任务了,我们只能找一些关键的行业重点发展,且这些行业的原材料和关键技术不能被人左右……还有销售市场问题。如果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是不可替代的,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被赶超,则这个产业就是安全的。”

冯晨夏看了看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盘算着哪些领域集团必须进入,哪些目前应该布局,哪些可以外部采购——能源、材料、医疗行业的优势要再扩大;设备制造业和精密仪器设计制造,得准备人才了;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船舶制造业,关系到安全问题,也必须马上开始布局……什么也别说了,继续扫荡人才吧。

“知道要做什么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先确定发展路径。”张全看着聚精会神的冯晨夏,笑了笑,“我记得你本科副修经济学。那你应该知道1993年获得诺奖的道格拉斯·诺斯是怎么解释落后国家为什么走不出怪圈吧——某个经济体,一旦选择了一种体制,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以及既得利益约束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自我强化。换句话说,做了选择就是走上了不归路,惯性的力量让该选择越来越有黏性……想逃出来,就会有大动荡!”

张全赶紧扒了几口饭,然后她给冯晨夏讲了发生在20多年前的一场网上论战。

上世纪末,满是“三来一补”、“来料加工”工厂的深海,被冠上了“山寨之都”的称号。21世纪初,这个称号传遍华夏后,在《强国论坛》“深水区”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大讨论。

在那个年代,《强国论坛》可谓国内第一高端论坛,其“深水区”经常冒出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神,比如说网名“数学”的深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讲师陈必红。此公70年代在南海舰队服役5年,77年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后陆续考上国防科技大学电子技术系和华清大学无线电系,1988年获得华清大学工学博士。可惜,陈必红做事儿有点魏晋风范,于人际关系一窍不通。他拿着80年代的博士学位,却在深海大学做了一辈子讲师,连个副教授都没有评上。

当初,张全就是追着“数学”的文章来到强国论坛的,没想到在2004年年底,赶上了这次网上大论战。

2004年12月18日至2005年2月21日,网名“chenjin”真名陈经的网友,和网名“愚蠢小猪”真名钟庆的网友,就经济发展路径展开了论战。

日后,陈经整理了他的20多万字回帖,出版了《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一书,并提出了“发达国家粉碎机”概念。陈经认为,2001年9月华夏正式加入WTO,将加快华夏的经济发展速度,通过仿制、逆向工程和技术追赶,华夏将把大部分“高端产品”变成“低端白菜”,从而碾碎那些没有核心技术的二流发达国家——前些年华夏的发展,证明了陈经的判断非常准确。

而陈经的对手钟庆,是一名旅居东瀛的科研人员。他在2005年后的几年内,陆续出版了《刷盘子,还是读书?》、《大国兴衰之道——铁·制度·文化》以及《市场经济——大国衰落之路》等书。目前,他和陈经都是著名的民间经济观察者,而两人的论战,则引发了大家对路径选择的思考。

钟庆在他的第一本著作里提出一个问题:想要赚大钱,一个人应该选择读书,还是干脆打小工刷盘子?假设一个人在亚米国留学,TA有两个选择:打工赚钱,或者边读书边打工,打工的钱可以支付学费并维持简单生活即可。这个人应该怎么选择?如果选择在餐馆刷盘子打工,每个月能拿到五六千元无须打税的现金,当然,此人每天的打工时间肯定超过10小时,没有时间读书;如果TA选择边读书边打工,这段时间赚的钱肯定没有全职打工多,且投到教育上的费用不一定能带来回报。

钟庆认为,国家和个人也有相通之处。选择加工业、选择卖资源、选择赚快钱就是选择了“刷盘子”,刷盘子的诱惑是巨大的,且很快能看到效果。但是真的选择刷盘子,而不是读书(提升国民素质,搞高科技研发而不是仿制),即便GDP增长再快速,也不可能绕过“中等收入陷阱”——巴西、天竺、双头鹰等国,就是埋头刷盘子不读书的例子。

“这是两条路径,一条先甜后苦。目前亚米国技术封锁后,国内很多产业的日子非常难过,这就是刷盘子的结果;另一条是先苦后甜。当然,做得不好的话,这个甜会不会有,也难说。”张全笑着看看冯晨夏,“选择了一种路径,就会产生高度路径依赖。想转变几乎不可能。所以你现在必须下决心,你打算让我们集团走哪条路?”

冯晨夏靠在沙发上想了很久,才抬头告诉张全,她准备“读书”,而不是“刷盘子”。

“很好,那你得忘记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大部分内容,特别是‘比较优势’理论,那玩意儿就是一个陷阱。”

……

回到办公室后,冯晨夏还在想刚才张全说的话。现在自己给新华集团选择了一条艰难且不可能短期看到效果的路,对集团的发展是福是祸尚不清楚。冯晨夏只知道,这一步真的迈出去了,则再回头已是百年身,甚至不可能有再回头的机会。

要不要更谨慎一点呢?冯晨夏想了想,给脑库出了一个新课题——国际间的贸易是必须的吗?假设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经济体,其经济模式会变成什么样子?

刚把这个课题传上去,冯晨夏就接到祁平柳的“新新通”视频请求。

“大大,现在有个很划算的买卖,期限长达270年,签不签?”视频接通后,祁平柳还没有开口,她旁边的雷振宇就兴奋地嚷嚷起来,“签的话,今天我们就得下手了。”

“条件怎么样?”冯晨夏知道她们说的买卖是什么,觉得心脏都漏了一拍,“多大地儿?”

“41万平方公里!”祁平柳笑着说,“条件嘛,还不错,蛮便宜的。不过他们提供了两种支付办法,一种是用亚米国的货币支付;另一种用粮食。粮食支付的话,可以便宜15%左右。”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