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37)
弯绕得太大,现在他的无暇他顾。
午后,祁元询慢慢踱步到了户部。
朝户部尚书郁新要了最新的宝钞发行、更换数额数量记录,又查阅了京师一地黄册,祁元询提笔记录了几个重要的数字。
紧接着,他又往工部走去。
工部这里,他要的则是所铸之钱的库存统计。
户部掌管的是天下的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应财政事宜等事,原先的宝钞有专门的宝钞提举司负责印制、发行等事务,后来宝钞提举司便转至户部门下,由户部负责管理。
国朝初年曾有过只发行、使用宝钞的日子,后来发行了铜钱——也就是宣武通宝后——市场上的货币使用便是钱钞并行。
户部管的是宝钞,而铸钱之职,则交给了工部。
其他的资金补充只是想法,还需要时间实行,祁元询现在只好先想办法做好信息搜集,之后再派人去做调研,尝试小规模宝钞与金属货币兑换,看看这样是否可行。
各部衙门的地址都离皇城不远,祁元询步行去了各衙门,回宫后,时间也不晚。
回宫后,祁元询没有回住处,而是先去了文华殿见太子。
不管怎么样,办事是需要人手的,和亲爹略略交个底,让他派人来帮忙,也是应有之意。
自己一个人去户部、工部衙门可以看成是锻炼身体,但是后面的事也只是自己一个人闷头干,那就是傻了。
祁元询还没进文华殿呢,就见天上的光幕更新了。
本朝沿海之倭寇,早年有许多都是前朝末年,与天子争龙失败的其他诸侯势力的余党,但之后,倒有颇多日本势力。
光幕上给出的信息,完美解释了为何日本当年天子多次遣使却屡屡无视,还常有倭寇犯我地界。
原来这几十年间,日本分为了南北两朝,各有“天皇”,南朝势弱,在与北朝斗争中屡屡受挫,南朝的一些势力便转向中原,搜刮物资补充损失。
至宣武二十五年,其国南北朝和平统一,但十几年后,仍会生乱。
祁元询看着光幕这没头没尾、一反之前围着国朝中央播报信息的状态,突然想到了自己之前的想法。
我前面想的是什么来着?
光幕有本事就更新能让本朝插手日本事务的信息出来?
第31章 准备
光幕的信息更新并没有准确的时间, 但是每次显露出的信息都与未来有关,不得不让人重视。
是以朝廷令专人记录光幕文字。
宫中的光幕文字,是起居注官负责记录的, 当然,起居注官所记之事乃天子亲历种种,轻易不得查阅,就算只是光幕信息, 除了天子之外,也没谁能任意差使他,想要查阅起居注官所记,自然很麻烦,太子、太孙、诸王等人身边,俱有他人负责记录。
祁元询往文华殿里走的时候,便见一文官执笔,快速记录着光幕文字。
这文官眼生得很,祁元询怀疑此人是新征辟入朝的,能被太子安排来记录光幕, 也算是入了太子眼了。
本朝为官, 尚且没有那非科举出身不得为高官的传统,甚至于, 有许多人连功名都没有,受到朝廷征辟,便能入朝为官。
本朝在科举之外,因国朝初立,征辟、推荐、国子监入朝, 也是主流, 朝中一应官员, 年纪轻轻便占高位的不在少数。
太子的人手与天子的人手是两回事,祁元询这个太孙入朝时间更是不长,又不似太子——太子能有东宫属官,一应配置除品阶外,皆似朝廷,俨然一个小朝堂——太孙除了名义之外,是没有属官配置的。
他和堂兄又不一样,他的亲爹才是名正言顺的储君,他不过是第二顺位继承人。
太子在文华殿内处理事务,并不在前殿文华殿,而是在后殿主敬殿,边上的东配殿本仁殿是太子专门分配给祁元询用的。
祁元询回来的时间颇迟,主敬殿内,只有太子在处理政务,并不见臣僚的影子。
若有人要来汇报,得在西配殿集义殿先略略等一等。
令人通禀之后,祁元询进到殿内,便见太子的案上叠着厚厚的两摞奏章,太子端坐其后,手仍在写着。
“今日怎么这个时候来?可是你管的宝钞一事有什么变故?”太子边说边写,过了一会儿,将奏本置放在一边,显然批完了,这才抬起头,看着祁元询。
祁元询不显眼地略略抿了抿嘴,真是的,这是亲爹嘛,怎么不想点他的好?
虽然是这么想的,他还是面色不改地将手中记录的资料呈给太子:“爹,这你就看错孩儿了。虎父无犬子,我都亲自出马了,能有什么办不成的?”
“你可不要说大话。”太子翻看着祁元询送上的资料。
得益于祁元询对亲爹、亲娘毫无多年不相见的生疏的撒娇卖乖,又有他的儿子、太子和太子妃如今独一个的嫡亲孙儿加分,父子、母子之情日益浓厚。
太子对祁元询多数情况下开口称呼的“爹”很受用,但饶是如此,也不会轻易夸奖儿子,这大概就是典型的古代严父吧。
祁元询送上的资料,所用的记录格式是后世的表格式、图表式,与常用的奏章表文格式不同,但是简洁明了的优点是不用多说的。
太子起头便赞了句“你倒是会想,送上来的表文总是与别人不同”,而后才仔细看下去。
虽然天子和太子都认为宝钞贬值一事,用来磨砺太孙最好,让他知晓政事的厉害轻重,可若是太孙能有好的解决方法提出来,那便是国朝之幸。
那样不仅能体现出太孙的能力之强,国朝后继有人,更能解决宝钞贬值一事给国朝带来的困扰。
太孙初管此事,便有突破“倒钞法”之限制的魄力,至少说明他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
能以昏烂钱换新钞之后,最起码,京师之中使用宝钞的人是多了起来。
以成效来看,纵然只是扬汤止沸,太孙也还算有能为。
太子看罢祁元询送上来的资料,沉吟半晌才道:“以工部之存钱,京师一地的宝钞兑换,倒也不是经不起。只是,若是百姓无知,将宝钞尽数换为铜钱,又该如何?”
“孩儿也想呢,是以只是草拟了个章程,预备是只在京师试行,另限时间。”
祁元询原也想过这个问题,才只是预备着在京师试行,还预备先规定个期限,试行外加试用期,成效如何,多少能看出来。
只是他观古代的百姓,更爱金属货币,宝钞通行的年份毕竟不如金银铜钱久,否则的话,何必在当年铜产稀少的情况下,在发行宝钞的同时,又发行“宣武通宝”铜钱呢?
他前世的时代之前,曾发行过粮票等物,若是想令百姓多用宝钞,这宝钞便不能只作为纸币,还要兼具粮票的作用。
只是国朝已开将近三十年,早些年不实行这个制度,如今一开,难免惹人非议。
在能积累可供兑换的金银货币之前,祁元询只把这个方法当做最后的解决方法。
当然,若是其他方式都不成功,祁元询也算是吃了苦头,最后这事是不是仍让他操办还是两说。
“你小小年纪,想得倒是颇周到。”
祁元询给了亲爹一个矜持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亲爹是看当初的王府护卫军和如今朝堂上的官员们看多了吗,是像这些人一样已经开始蓄须或者已经留了长长一把胡须的才是正当盛年吗?
他已经成婚了,孩子都生了,结果在亲爹眼里还只是小小年纪?
“爹,孩儿原想着,只许宝钞与通宝相换,只是若换的人多、量大,储量不足又该如何?”
“所以?”
“若是有足量的金银供以兑换,宝钞必可保值。”
太子也是知晓前朝发行宝钞之事的——毕竟天子之后,他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宝钞如此重要的一样国家重器,知晓其来由与维持宝钞之价值,也是他的必修课——闻言便道:“怪道你这允换通宝的主意我看着眼熟呢!原来是要仿前朝宝钞可兑银两之旧例!”
祁元询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你这主意倒是有实证的,只是为何说是‘原想着’?”太子道。
在这一点上,祁元询也不必隐瞒什么:“孩儿是见着外头的光幕,有感而发。”
“光幕?光幕又有什么新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