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翰急忙再次给母亲赔礼道歉,“妈,您千万别生气。木梓从来没有跟我说过您的不是。今天是我错了,刚才的话就算我没说,以后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肯定没意见。”文翰给母亲拿来面巾纸,文母拿过来就扔了出去,继续骂道:“你们是黄鼠狼给鸡拜年,都没安好心。就连你爸也嫌我花钱多。我像奴隶一样劳累了一辈子,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我买几件衣服穿你们就说我浪费,我还有没有自由了?你们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我算想明白了,这个家根本不是我的家,我已经没有家了,呜呜呜……”
此时,文翰才知道父亲已经给母亲打过“预防针”了。文翰很懊悔,父亲的话对母亲来说都没起作用,自己也太过于自信了。见母亲痛哭不止,说出话越来也离谱,文翰只好拿出“杀手锏”了。他从包里拿出来100元钱笑嘻嘻地对文母说道:“妈,您可别误解你儿子的孝心,我错了,我正式给您道歉。为了表达我的诚意,这100元钱算是我给您的赔礼费,给您买好吃的,妈,您就给儿子一个面子吧,啊。”
儿子三番两次地给自己道歉,文母觉得再不下台阶也说不过去了。于是就停止了哭声说道:“我才不要你的钱呢,说不定以后还要给我按个什么罪名。”
文翰一听有戏就笑着说道:“这钱可不是老妈开口要的。是我主动孝敬您的,您别混淆。今天这钱您要是不拿着,就证明您还生我的气。妈,您如果还生我的气,您就打我几下出出气。”文翰使出了浑身解数终于让母亲露出了笑容。他转身长出了一口气,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第81章
作为儿子,文翰以为凭着自己对母亲的拳拳孝心,他的话母亲应该能够理解。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他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增添了他们夫妻与母亲的嫌隙。
自那次交流以后,文母更加地肆无忌惮了,依旧不停地买买买,仿佛是故意给文翰他们看,在和他们叫板。其实,文翰知道通过上次与母亲过于冒失的交流,他就明白自己触碰了母亲心中“天下无不是父母”的底线。与其说了令母亲反感的话倒不如不说,这样做反而相安无事。而且母亲花的钱也有一部分是父亲给的,母亲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即使母亲不想和自己分担一些家庭的困难,那也无可厚非。毕竟她们已经步入了老年,自己也成家立业了,养家糊口本来就是自己分内的事。况且,他和母亲交流的主要目的还是劝母亲少浪费,并没有指望他们和自己分担什么。以母亲的性情要想天下太平,自己最好做个乖儿子。
他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和木梓进行了沟通。木梓也知道婆婆的性格,儿子和丈夫的话都不起作用,自己还是保持默认最好。木梓的做法基本和文翰保持了一致,。然有时感觉也很郁闷,但从此不再和文翰提文母有关的事了。
有道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儿子儿媳的宽容和退让并没有换来文母的善意理解。相反,由于他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不再关注,任其自然,她倒觉得是文翰他们对她的意见更大了。所以,即使她照样随心所欲地生活,只要她看见文翰的面马上就表现出咳声叹气的样子。这个时候,文翰只能满脸堆笑地上前问寒问暖。时间一长文翰就觉得心很累。
对于母亲的变化,文翰有时候也感到费解。尤其是在外甥女丽珊的教育问题上,他和母亲的想法就产生过分歧。
丽珊虽然是个女孩,但是胆大有主意,性格比较外向。丽珊上小学五年级时,不爱写作业。作为舅舅,文翰见了就要批评几句。但母亲就会有意见。她认为,丽珊的妈妈不在身边,作为舅舅,他不能随便批评她。否则孩子会产生心理阴影。犯错误也得姥姥来批评教育。按照母亲的意思,文翰教育批评丽珊就是对丽珊不好,就是嫌弃她,丽珊就会产生心理阴影。
他对于母亲的这种观点简直感到莫名其妙。他对母亲说道:“妈,我是丽珊的舅舅,又不是她不熟悉的人,批评教育她是为了她好。她怎么就会产生心理阴影呢。”文母一看说服不了文翰就拿出母亲的权威说道:“就不许你批评丽珊,丽珊有了错也不用你管。”看到母亲这么排斥自己教育丽珊,文翰也就只好作罢。但是,由于文母的过分溺爱,丽珊无故不完成作业的次数越来越多。
有一次,丽珊把老师留家庭作业卷子扔到了垃圾桶里,被文翰发现了。文母让丽珊做作业,丽珊对姥姥说老师没留家庭作业。文翰一看丽珊已经不在乎姥姥的话,他知道丽珊养成了不良习惯。他当场从垃圾桶里找出了丽珊扔掉的家庭作业,然后问她:“这是不是你扔的?你为什么要说谎?”丽珊不但不承认反而说出了“不用你管”的话。文翰一看丽珊小小年纪就表现出这种“无视规矩”的坏毛病,如果不加以管束就是对孩子的成长不负责任,也对不起二姐文芳。
想到这里,文翰照着丽珊的屁股就是几巴掌,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舅舅发火,丽珊非常害怕,立刻大哭起来。文母马上把丽珊搂到怀里大声呵斥文翰:“你为什么打她?哪显着你了?以后丽珊的事儿不用管。”
文翰不好驳斥母亲,只好对丽珊说道:“丽珊你记着,别看你姥姥护着你,但如果今后我发现你再说谎,无故不完成作业,我绝不饶你。”也许文翰的威严起了作用,丽珊果真害怕了。看到丽珊哭起来没完,文母立刻来了脾气,对文翰吼道:“你还有完没完了?要管去管你自己的孩子。从今以后,丽珊不用你管。”然后低头继续哄着丽珊说道:“别哭了,大外孙,姥姥把你舅舅都骂了。以后,不用你舅舅管,姥姥管你。”文翰摇了摇头,很无奈地走出了母亲的房间。
不过,从那以后,丽珊只是偶尔的不完成作业,她再也没有和文翰顶过嘴。后来文翰把丽珊的情况和二姐文芳进行了沟通。文芳就丽珊的教育问题特意和母亲进行了交流并告诉母亲,舅舅教育丽珊是应该的,让母亲不要太溺爱丽珊。
文翰原以为把家搬进了城里,生活条件会变得越来越好,父母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但没想到依然会有新的问题在不断地出现。他小时候,那个胆大心细,什么事都能扛下来的母亲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是母亲另有隐情。但想想母亲曾经受过的磨难在他的心中依然历历在目,文翰又释然了。他什么都能选择,唯独父母不能选择,父母在他的心里就是天。即使母亲现在或者将来都不会主动理解他,他依然会用心去爱他们。因为他始终相信,“父母在人生还有去处,父母远去人生只剩归途”。
事实上,他选择了今天这样的奋斗之路,其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父母,这一点他自己也不否认。那么,文翰这么做是否有些“愚孝”呢?表面上看是,但在文翰的内心,母亲看似冷漠的行为对他来说同样是一种煎熬。实际上,他无时无刻不在寻求用什么方法能让母亲的内心始终处于阳光之下,并以此来化解母亲心中的隔阂与不安,使她能够充分感受到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然而,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之前,文翰只能选择默认等待。
作为儿子,文翰怎么做似乎都是应该的。木梓非常佩服丈夫的忍耐力,即使有时因为文母的不理解把文翰伤得躲在卫生间里痛哭流涕,但释放之后,他在母亲面前所展现的仍然是一个满面笑容的好儿子。只要下班回家,文翰必定先到父母的房间报道,十几年如一日;集市上只要出现父母没有吃过的好东西,他一定会想方设法让父母先吃到嘴,尝尝鲜;母亲有什么心愿尽可能去满足。以至于秦浩、莹莹他们戏称她们的姥姥为“老佛爷”。但对于儿媳木梓来说,文母有时的故意找茬确实给她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
因为文母的“热心肠”,来家里找文翰“伸张正义”的亲朋好友你方唱罢我登场,哪怕是累得精疲力尽,木梓也尽可能招待周全。即使她有什么不高兴也不会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就连邻居们坐在一起闲聊的时候都说,老文家的客人咋那么多啊,这拨儿还没走呢,那拨儿又上来了。这得多少大米白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