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国家层面的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做生意赚大钱,有钱就是大爷的“金钱至上论”开始在广大农村刮了起来。而相对的“读书无用论”也再次沉渣泛起,像什么“搞导弹的不如买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等这些论调在当时的农村都是非常流行和时髦的。文翰的父母宁可举债也要供孩子读书的做法,在许多村民的眼里或许成了另类。有时他们也会对此品头论足。
文翰的一位表叔就曾经当着文父文母的面给他们算了一笔账。他说:“我觉得你供两个儿子念书有点不太划算。你看,我也有两个儿子,他们都不念书了,而且现在,他们已经出去赚钱了。虽然赚得不多,但一年赚三千块还是能的。这样下来,两个人一年就能赚六千,二三年之后就能赚够他们娶媳妇的钱。等他们结了婚,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到时候我们老两口就轻松了。但你们就不一样了,两个儿子念书,一年最少需要三千块钱,就算两千,高中三年加起来也得需要六千。如果考不上大学,还得回家种地。到时候又要娶媳妇成家,又得需要一大笔钱。我看弄不好,你们还不得一枪四个眼儿啊。”
文母听了非常生气:“他叔,你说的话我就不爱听,什么叫一枪四个眼儿啊,‘万官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实际上是万般皆下品,文母只是听别人说过,就拿来用了),你儿子现在是能赚俩钱儿,那也是靠力气赚钱。我儿子读过书是文化人,即使没考上大学,他做起事来也比那些没有文化的人强百倍。别看我儿子现在不挣钱,将来,就你儿子干的那些泥瓦匠的活,我儿子还不稀罕干呢。”表叔听了文母的话一咧嘴,知道自己说的话也有点难听赶紧知趣地走了。
文翰骑了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终于到家了。正好赶上吃午饭。母亲做的是酱茄子,主食是小米饭。文母看见儿子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急忙给儿子盛了一碗饭,让文翰坐下来赶紧吃。文翰也真是饿了,几口就把一碗饭吃得精光。文母又给他盛了一碗然后说道:“儿子,慢点吃,吃快了对胃不好。”然后就坐在他的身旁静静地看着文翰,文翰看了母亲一眼,‘嗯’了一声,继续吃饭。
其实,他很想和母亲说说话,因为他也有两个月没有回家了。母亲肯定会想他。但是文翰太饿了,要知道他在学校每天都吃不饱饭。尤其是今天,他骑着自行车走了这么远的路。文翰吃了整整三碗米饭后才终于感到不饿了。他抬起头看着母亲不好意思地说道:“妈,我今天实在是太饿了,看,吃了这么多。”
文母爱怜地说道:“儿子,你在学校是不是吃不饱啊?”文翰急忙说:“妈,我能吃饱。今天不是骑自行车回家的吗?”“那就好,千万要吃饱了,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要考虑家里。妈能供得起你念书。”文母说着从柜里拿出来一个小包,然后笑着说道:“你看,我已经把你两个月的生活费攒够了。这是五十块钱你拿着。”文翰看着母亲的高兴样子,他的内心却是酸楚的。他默默地接过母亲给他的钱。
每次回来,母亲见到他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他拿钱,这似乎已经形成了惯例。
第21章
记得有一次,还没有到月末,学校调查学生户籍需要户口本,文翰便回家来取户口本。文母以为他生活费没有了,所以当看见文翰进屋的一刹那,文母突然表现出一种十分懊悔的神情。她脸色微红地对文翰说道:“哎呀,老儿子,妈还没有把你的生活费凑齐呢。你别急,我这就出去借。”
文母一边说着一边迫不及待地往外就走。文翰一把拉住母亲:“妈,我有生活费。你在半个月前就给我了。我这次回来是取户口本,看把您急的。”文母一听,长出了一口气说道:“哎呀,我都忘了,看来这人岁数大了就糊涂了。”这在文翰的印象里,恐怕是母亲仅有的一次没有给他准备好生活费,而且还是文母记错了时间。
自从养鸡出了事儿以后,巨大的生活压力使文翰的父亲老文苍老了许多。多年的肾病又加重了,他就没有再想什么赚钱的道儿。不过家里的20多亩地,老文照顾得还是蛮不错的。但种地的收入除了维持日常生活开销外几乎所剩无几。文母养了十几只小鸡,平时的油盐酱醋,卖鸡蛋的钱就能解决。家里养的两头猪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出栏变现。但是,卖猪的钱除了还平时拆借的欠账也没剩下多少。
文翰上高中以来,他们家的生活就是这样过来的。他知道在这个季节,母亲除了靠攒鸡蛋和借钱,家里没有别的收入来源。文翰接过钱,母亲才开始吃饭。
六月中旬,北方的气候十分炎热。文翰看见母亲仍然穿着那一件四季都穿的蓝布上衣。可能觉得太热,文母只好解开领口的两个扣子。文翰才发现母亲连一件内衣都没有。再看看眼前这个家,黑乎乎的墙上,连一张纸都没有。用‘家徒四壁’这个词来形容他的家一点都不为过。
文翰的内心感到特别的沉重。他很清楚自己的求学之路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即使成功之时,他给父母造成的经济负担一定要比现在严重得多。家里的贫困窘境也不知要延续到何时。一想到这些,文翰的内心就特别矛盾。
实际上,他非常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学。面对家里巨大的生活压力,他有时突然觉得动力十足,信心倍增;但有时又于心不忍甚至感到十分的愧疚。父母当然是发自内心地愿意为他付出,自己也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完成学业,但内心极为敏感的文翰就是做不到这一点。他明明知道自己这样想可能不对,更谈不上什么高尚,但他就是控住不住自己。这也许就是他性格上的弱点吧,或者他可能有些轻度的抑郁。有时候就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
晚上10点左右,正在复习的文翰突然感觉胃里一阵钻心地疼痛。他知道自己的胃病又犯了。在学校经常吃不饱饭,他总感觉胃里像没底儿一样,所以每次回家他都忍不住多吃一点。结果导致了严重的胃病。只要多吃一点就有烧心恶心的感觉。只有把吃进胃里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他才感觉舒服一点。这次他吐得特别厉害,疼得他直掉眼泪。他既恨自己没出息,但回家看到母亲做的饭菜又忍不住想多吃几口。每每这时,他恨不得抽自己几巴掌。
已经躺在炕上睡觉的文母听到儿子又吐了,慌忙起身披件衣服来到他身旁急切地问道:“儿子,怎么又吐了?你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啊?我咋觉得你一回家就吐呢?”文翰怕母亲着急强忍着疼痛说道:“没事的,妈,就是嘴馋多吃了点,谁让你做的饭太好吃了。”
文母一听笑了:“下次回家妈不给你做饭吃,你自己做。唉,要是那样,我儿子又得像小时候那样说妈妈虐待他了。”文母说完拿了一条毛巾给文翰擦去脸上的汗水。这时文翰才感觉母亲的手很凉而且还出了许多汗。
他抬起头看了母亲一眼,只见母亲已是满头大汗。文翰也顾不得难受了,他急忙问母亲怎么出这么多的汗。文母告诉他:“这几天总感觉身上没劲还爱出汗,可能是感冒刚好吧。”文翰听了母亲的话才放心。文翰吃了点胃药感觉好多了,文母这才睡觉去。
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同学们都在抓紧时间复习备考,文翰更是废寝忘食,笔耕不缀。这几天他几乎都在刷题,他似乎已经忘记了时间在流动。语文课上,老师想模拟一下高考作文写作,目的是让同学们提前感受一下高考作文的写作氛围,以便在真正参加高考作文写作时不至于陌生和慌乱。老师给出的题目是《谈生命的价值》,限时30分钟。
看到题目后,文翰闭目沉思,他首先想到了母亲特殊的人生经历;想到了古今中外那些成功者和失败者不朽的人生传奇;他想到了自己家里的艰难处境,更想到了别人的冷嘲热讽;但是当他在讲台上为帮助同学战胜病魔而激情演讲的画面再一次经过他的脑海时,他顿时对自己的未来又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因为人生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管前面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