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西去+番外(14)

作者:月七归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情有独钟 穿越时空 年代文 小门小户 主角:沈长琴,奶奶,沈现平 ┃ 配角:沈现年,吴月,以及沈家各叔婶和兄弟姐妹 ┃ 其它:年代文 余生很长,何处才是我的家。 立意:亲情无价,爱海无边。 点击展开

家中长者,过几年是要掌事的,她的心胸,还不至于因为这么点事情生气。

但她怕妯娌们之间,因为这件事情,和爹娘那有了隔阂,所以,问还是要问的。

倒是没想到,他们兄弟几人,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也怪不得沈绪亭的相貌,和他们几个兄弟,明眼人可见的不同。

但沈绪言还是嘱咐了她,此事,对谁也不能提起。

尤其是老五家,一旦刘翠翠知道,那出不了三天,整个村都要知道了。

沈绪文打那之后,整日过的提心吊胆。

几次去找六弟,拐弯抹角提起那事,生怕他哪天嘴不严,再给他抖露出来。

为了此事,他不放心,特地让媳妇做好饭,让长琴去家里吃饭。

借着有粮,刘翠翠做了些玉米面馍馍,这事,她本不想做,家里就那么点玉米面,多吃一次,过了春就少口饭。

可沈绪文不同意,坚持让她做顿好饭,并提起前阵子,长琴去三嫂家吃玉米馍馍的事,都是一家人,咱要是做的太差,出了门怎么见人?

因为那口缸,刘翠翠肚子里还有些怨气,但还是蒸了一锅玉米馍馍。

沈绪文知道,爹娘肯定不去,就那点粮不够几张嘴,都留着给孙辈子女吃,便一人去接了长琴。

路上,趁着没人,便问起那件事,问长琴还记不记得他和六叔说了什么?长琴是真不记得,早就忘了。

他还问及六叔有没有对爷爷奶奶说过什么?长琴摇摇头,“没有。”

她虽然不知,五叔为何如此问,但还是乖巧回应,五叔刚把她带到家,还没进房门,队里头来人,说是让他去趟大队部,商量下过了年村里孩子入学的问题。

沈绪文读过些书,是以前跟着冯木匠学的,加上眼睛近视带了个眼镜,整个人看起来很斯文,外表上算个文化人。

当初,也是因为这点,和刘文静勾搭上的。

沈绪文和刘翠翠在刘家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刘文静就看上了未来姐夫,只不过那时,她也有了亲事,而且两家已经定下来,这个姐夫,只能在心里念着。

刘翠翠和沈绪文成家之后,刘文静就有了常去见姐夫的借口,隔三差五就去沈绪文家,表面找姐姐,其实就是想见沈绪文。

这事儿,也属不凑巧,或许,也是糊涂月老错搭了线,有次刘翠翠去了妇联,刚好不在家,沈绪文又喝了酒,他们俩这事,就水到渠成了。

炕窝里,刘文静把自己堆积许久的心思,全倾诉给了沈绪文。

打那之后,两人一发不可收拾,刘文静虽也结了婚,可至今没孩子,身骨就是少女姿态,刘翠翠大她两岁,但生过孩子了。

生过孩子的女人,和没生过孩子的女人,可一点也不一样,沈绪文在村里教学,算得上整个北庄最有文化的人,难免有些傲气,腻歪了家妻刘翠翠,就和刘文静偷偷摸摸干柴烈火。

此事,也有个年头了,刘翠翠心眼虽多,可至今都没看出来。

她和沈绪文有个三岁的儿子,大名叫沈文章,小名叫小升,自长琴坐在那张桌前,他就抱着一半馍馍在那啃。

长琴眼巴巴看着,五婶没坐过来,她不敢拿筷子吃饭。

“小升,吃完了吗?”刘翠翠在厨房里拾掇着锅边问。

小升把剩下地几口,全都塞进嘴里,鼓着腮帮跳下凳子走去厨房,“吃完了,再拿一块。”

刘翠翠提高了声音:“没了,娘不是说了,就做了几个,光你爹那张大嘴就吃了俩,那还剩了?去,去吃别的吧。”

小升:“可你不是放那了吗?我都看见了。”

刘翠翠:“胡说!那是晒的糠菜,等过阵子没粮了,不提前准备,小升就得饿肚子了,来,端着叶饼,咱去吃饭。”

长琴还不懂事,但也依稀明白了些事。

来时,五叔在路上对她说过,“婶婶在家做了长琴爱吃的玉米馍馍,咱爷俩快点走,凉了不好吃。”

一顿饭,长琴没说两句话,吃了少许干巴巴的叶饼,趁着沈绪文还没回来,就被刘翠翠送回了家。

长琴奶奶笑着问她:“五婶做的馍馍好吃吗?”

长琴犹豫了下,点点头,“好吃。”

“那你吃了多少?”奶奶又问。

长琴用手势比划了下,大小正是小升弟弟手里的馍馍,说道:“这么多。”

她脸上没有太多高兴,虽不知是何原因,总觉的这么对奶奶说,应该是对的,至于为什么,她说不上来。

刘翠翠带着小升,返回自己家中,一进家门,就跑到屋子角落,拿了个馍馍给了小升。

“我就说有,娘为什么不拿出来?”

“傻孩子,都给她吃完了,你吃啥?就这么点粮,咱们自己都没饭吃,你爹可真能整事!吃吧。”

她不止在乎家里的粮食,那口缸,似乎就在她心里头长了怨根。

这事儿,肯定说给自家人,刘文静听后,便给她出了个主意。

这天,沈绪文去了大队部,他前脚刚走,刘翠翠就带着小升,去了沈现平家。

路上,遇到村里的大傻子,牵着一只羊,翘着脚尖,晃来晃去走在胡同里,遇见刘翠翠还屋里哇啦和她说话,只不过,刘翠翠听不懂,整个村里头,除了傻子爹娘,也没人听的懂。

刘翠翠朝北走,大傻子牵着羊朝南走,两人在胡同里正好碰面,大傻子虽傻,可看见熟人还知道张着嘴哇哇说话,把刘翠翠吓得拉着小升就往前跑,跑出去几步,生气回头骂:“干什么你?瞧瞧你身上那个味吧,尿的裤子跟什么似的,快走!味死了!”

大傻子比沈绪文大两岁,当年刚出生时,孩子还小,看不出怎么回事儿,随着同龄孩子都越长越大,傻子爹娘才看出自己孩子,跟别人家不一样。

别家孩子咿呀会叫爹娘时,他家孩子还不会,傻子爹娘就想着,有的孩子说话晚,没事再等等。

这等别家孩子都会走路,满地嗖嗖跑的时候,他家孩子连说话都不会,更别提走路了,孩子嘴里哇哇说的啥,傻子爹娘也听不懂,一天不知道尿多少次裤子,那年冬天,天儿格外冷,没棉衣换。

尿了就把旧衣服往棉衣裤腿里塞,凑合着干松干松。

一头迫于,村里头来的闲言闲语,也难怪,整个北庄里头,他家出了第一个傻子。二就是这孩子的傻样,扑来的压力,傻子娘那两年没少偷摸在家哭。

那也没办法,自个儿的孩子还得养下去,总不能把他扔了吧,就这傻样,给别人家人家也不要啊,就给他取了个名,叫山山,在身边养着。

过了几年,村里头又有了第二个傻子,起初也没看出来,那孩子会走路,就是不会说话,等到孩子三岁时,才发现居然是个哑巴!

村里头的非议,一下就从傻子娘身上,飞到了哑巴娘身上,傻子爹娘那两年,算是轻松了,有了哑巴这孩子,傻子爹娘在自个儿心里头总算找到了平衡点,起码来说,自个儿家孩子在村里头,还有个伴儿。

这个哑巴孩,就是如今的田秀娥她弟弟——田建行。

刘翠翠带着小升来了沈现平家,见着爷爷奶奶,亲的很。

扑到沈现平怀里就闹腾,刘翠翠和长琴奶奶说了几句话,便说要去趟茅房。

实际上,就是牛圈。

本就不是让人多心的事,可次数多了,长琴奶奶和沈现平就有了想法,换到谁身上,也明白怎么回事了。

☆、1973年春夏

近一个月,刘翠翠共来上了十几多次茅房,前几年,她和沈绪文成家时,沈现平托家中亲戚,合力盖了间土房。

几个兄弟都是这等房屋,茅房也是用稻草围起来的,为了避免几个儿媳妇间,因房有矛盾,沈现平在建造土房时,把几个儿子的房屋,建的一模一样。

这些年,也从未出现过偏心哪个儿子的说法。

刘翠翠时不时来上茅房,沈现平和长琴奶奶心里有了嘀咕。

这天,刘翠翠勒勒裤腰带,走了之后,长琴奶奶望着大门外她离开的身影,说道:“老五家这是有怨气了,我就说那口缸,给了老六家,肯定有事,你偏不信。”

长琴蹲在门口,认真的活泥巴,一堆软哒哒的泥土掺了水,被她活的正正方方。

沈现平背着手,走到炕旁坐下来,“来就来呗,她爱来咱能有什么办法?那事,绪文肯定也跟她说了,刘家这大闺女是个什么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别管,就看她能来多久?我就不信,她还能天天来上茅房?”

上一篇:下套 下一篇:无间之罪[刑侦]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