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个学生写——“张校长说,以后每年都要去中心中学参观,因为我们以后会在那里读书,可是我不想去。书上说去别人家做客要穿着整洁大方,可是奶奶说家里没钱给我买新衣服,我的衣服上都是补丁,这样去中心中学‘做客’,我觉得很不礼貌。”
最让人震撼的是公认的“野孩子”张小虎的作文。
“我看到了平整的、红色的跑道,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路,很想也上去跑一跑。他们在上体育课,我对小丫说,他们跑的真慢,我闭着眼睛都跑得比他们快。一旁陪着的老师听见了,就让我去跑跑看,我很高兴的去了。”
杜若朗读着张小虎的作文。
“我和两个初一的孩子一起跑,哨声一响,我就奔出去了,中心中学的地真好,不用避开地上的小石子,也不用躲开到处都是的小水坑,我觉得我从没有跑得这么快过。很快,我就超过了他们,但很快我就知道我没办法跑了,因为跑得太快,我听到了我裤子裂开的声音,屁股也凉飕飕的。刘小丫他们在喊‘小虎,你裤头露出来’了,这让我不得不捂着屁股继续跑,可是即使捂住了屁股,我的鞋子也和我作对,突然一下子飞了出去,因为它是我哥哥的旧鞋,实在太大了。就在我捡鞋的时候,他们跑了过去,我的眼前只能看见他们那蓝色的、怎么跑也不会破的裤子……”
明明应该是很好笑的画面,却没有人笑得出来。
“回去的路上,他们笑话我把裤子都跑炸了,只有刘小丫为我说话,她说,我要是穿着和他们一样的裤子,一定比他们跑得快。刘小丫真好,以后她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了。”
杜若读的没有什么感情,苏丽却红了眼眶。
“我最想要的礼物,就是一条能让我怎么跑也不会破的裤子,李老师告诉我,他们穿的那叫‘校服’。”
杜若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合上了张小虎的作文本。
“难得小虎作文能写这么多字,情真意切还没有错别字。”
张小虎并不爱学习,语文经常不及格,最讨厌的就是背课文。能写的这么情真意切,必然是至今还对当时的那一幕耿耿于怀。
也是,半大的孩子,在那么多人面前裤子绽线露出了屁股,又失去了本应该能赢的比赛,再好的跑道、再愉快的奔跑,也会变成心理的一道阴影吧?
“买校服吧。”
一向对钱看得很重的张校长,竟然是第一个开口的。
他像是怕自己会后悔那样咬着后槽牙说:
“给娃娃们买校服!”
作者有话要说:
《开学》即日起恢复更新,本文将不入V直到完结。完结后,本文所得所有打赏将捐献给“山村幼儿园计划”基金,这个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开展的项目致力于为山村3-6岁的学龄前儿童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完结时捐献截图会在微博“日更的祈祷君”里公示。
谢谢大家一直关注此文,也谢谢洋葱同学锲而不舍的追文,是你的连环炸弹炸醒了我,让我想起最初写这篇文的原因,让我有继续填坑的勇气和信心。
第46章 美观VS实用
相比较孩子们对“校服”的渴望,想要“手机”的理由就简单的多,因为它能够帮他们联系到自己在外打工的父母,即使再怎么闭塞的农村,手机也依然是最受追捧的通讯工具,哪怕大山里信号实在太差,他们必须要爬到山顶上才能和爸妈通一通电话。
“这么多学生,哪怕买每个人买一部最便宜的手机,钱也不够。”
杜若自然知道山村的小孩子们对通讯需求的急切,但她还是不得不泼了盆冷水,指出了这个愿望实现的可能性不大,“更别说光有手机也没用,他们还要买电话卡,交电话费,有几个家庭有闲钱让孩子这么打长途?没几天手机就会变成没用的砖头。”
“那还是买校服更容易……”
黛文婷有些失望,“不过留守儿童想要和父母沟通的需求也确实合情合理,我觉得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应该也希望能经常见到孩子的样子、听到孩子的声音。”
但杜若说的对,真要购置完校服,能留下来买手机的预算就不多了,根本没办法实现他们的愿望。
“其实,想要两全其美也不是不可以……”
一直在旁边默默听着的秦朗摸着下巴沉吟。
他抬起头,突然说。
“咱们学校不是还有个‘多媒体教室’吗?”
“多媒体教室?”
几人均是一愣。
捐赠这家红星小学的爱心企业是参考城市里的小学教学楼建造的山村小学,并没有因为它是建在偏远山村就偷工减料,自然也包涵“多媒体教室”,甚至还为多媒体教室准备了投影机、幕布和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
可惜后来支教的几位老师没有一个是学计算机的,这破地方又长期没信号没网,多媒体教室就成了个摆设,就连笔记本和打印机、投影仪等设备也被张校长当做贵重物品拆下来锁了起来。
“以前那是没有网没有设备,多媒体教室也只能空着。现在我们有了信号增幅器,又买了无限流量的上网卡,我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里接上网,到时候再买几台手机,再加上电脑上可以装上微信,咱们可以让孩子们跟父母通过视频联络父母,咱们只要教会他们怎么使用就好,只是买一些必要设备的话,花不了多少钱。”
秦朗对此说的有条有理,显然这么想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正好顺水推舟地建议,“我看了下多媒体教室里留下的各项端口,都预留的非常全面,显然当初建立这个小学的时候,多媒体教室也担负着和外界沟通的功能的,只是红星村的地理位置太差,基站信号很难覆盖到,多媒体教室才闲置在这里。”
有了秦朗抛砖引玉,黛文婷也眼睛一亮。
“我们还可以在每间教室里都装上摄像头,为他们开一个直播间,在学生上课的时候进行直播,这样无论孩子们的爸妈什么时候有空,只要一进入直播间,就能看见在家乡读书的孩子。”
“这个主意好!”
“这想法不错!”
其实城市里有不少小学和幼儿园都已经有了这样的设置,但乡下人连摄像头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直播”了,黛文婷的想法很好,只是少不了要有专人去指导在外打工的孩子父母如何使用直播间,比起他们这边完善设备和流程,孩子父母那边才是最难触及的难题。
但现在大家都在兴致勃勃的集思广益,谁也没在这个当口泼黛文婷冷水,反倒对她的提议很是支持。
而且,第一个需要指导的,就是……
“张校长,等设备安装好了,我们第一个教会您怎么使用。”
秦朗看着一直鸭子听雷一样听着他们讨论的张校长,诚恳地说:“现在的时代已经不同于以往,即使这里地处偏僻,但只要有网络存在,就不可能阻隔与外面的沟通。只要您学会了怎么使用网络,哪怕以后这里不再有支教老师来了,孩子们也会有老师上课。”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各种网校和名师在线咨询的渠道早已经成熟,他们还可以把这些名师的课程录制下来,再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
最不济,即使他们回到了城市里,只要红星小学有网络对外沟通,他们总能通过网络帮上一把的。
“真的?这个多媒体真的这么有用?”
张校长满脸不信,犹犹豫豫地说,“这个电脑这么复杂,我这么一把年纪了,应该学不会吧……”
“哪有学不会的,我爸今年都五十几了,才学电脑几个月,现在已经用的特别溜索了!”
苏丽爽朗地笑声打消了校长的疑虑,根本不觉得学会用电脑是什么事,“会用电脑真的特别简单,三岁小孩子都学得会!”
这么多孩子里,张校长最喜欢看起来一点心眼都没有的苏丽,既然连她都说这个好学,张校长最后一点不自信也动摇了,点了点头,答应的很干脆。
“好,我学!”
都是红星小学里的东西,他有管理的权利,他不学,谁学?!
有关“手机”的问题解决,很自然地就要继续讨论有关“校服”的相关事宜。
刚才讨论什么“多媒体”,什么“直播”、“视频”,张校长插不上嘴,但衣服鞋子这种事张校长是有发言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