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父来了,婚事自然也要开始忙碌。仍然是沈大嫂里外忙活着料理,崔家的家底在那里摆着,两进的房子,房舍己经有些旧了,以沈大嫂的意思不如先翻修了,不然还得装修两回。沈氏却是不依,崔正均肯定拿不出银子修房子,她现在还没嫁门就拿钱出来翻修,不够让人说嘴的。等她进了门成了崔家娘子,再收拾自己的房舍,谁也说不出其他话来。
依沈氏说的,房子也不用收拾,她嫁给崔正均时就知道崔正均家境啥样。她认穷嫁的,以后要是过的好了,那也是她自己的能耐。
婚期定在八月,崔家几乎拿不出聘礼,沈氏的嫁妆却是一箱一箱抬进去,有人眼红自然也有人议论。沈氏和崔正均听是听到了,只是无所谓,堵不住旁人的嘴,那至少自己要把心境放平和,婚事是他们自己选的,这点压力都受不了,他们也活不了这么大。
到了八月初,一顶大红花轿,沈氏出门。这回再披嫁衣,沈氏心情却比上回还要好的多,想当年嫁入国公府中,就是庶子为妻,外人看着也似无限风光,但沈氏心里却七上八下,国公府看着再风光,谁能保证自己嫁的那个人就是好的。这回再嫁崔正均,沈氏却是满心的欢喜,自己挑的男人,要是再信不过,她就真不知道要信谁了。
鞭炮响起,花轿进门,沈氏任由喜娘扶着,拜了天地进了洞房。盖头掀开,沈氏抬头看去,崔正均也正笑着看着她,四目相接,沈氏突然间有几分害羞之意。只是她强势惯了并没有立即低下头去,只是微微一笑。
喜娘念完吉利话,崔正均并没有在洞房站多久,就出去陪酒了。崔家在淮阳实在没什么人口,洞房里也显得有几分冷清,沈氏松松领口衣服,也让自己透口气。就是婚事没怎么张扬,这么一天下来,沈氏也觉得累了。
桌上摆着果子,屋里只有自己带来的丫头,沈氏也没顾忌,捡了两块果子垫垫肚子,又让丫头倒了茶喝了口。在床上坐了一会歇着,崔正均就推门进来。
沈氏起身笑着道:「宾客们都走了?」
「大哥和小弟前头照应着,放我先回来了。」崔正均笑着说着。
沈氏上前帮他更衣,崔正均先是怔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道:「我的生活起居一直都是自己料理,以后有劳娘子了。」
旁边丫头都抿嘴笑了起来,沈氏也笑了起来,帮着他把礼服脱下来,交给丫头们收好。丫头把两人衣服挂好,两人坐下,丫头立即把酒倒上,交杯酒这是肯定要喝的。
「我敬娘子,以后家中事务都要辛苦你了。」崔正均端起杯子,笑着说着。
沈氏也端起杯子,笑着道:「我有幸嫁与大爷,是我之喜。」
交杯酒喝完,丫头们自觉得退了下去,接下来就是洞房时间了。
新婚第二天的奉茶是没有的,改成了上香。接下来的回门会亲,两家都不是本地人,人口少,只在崔家院子里摆了两桌,又请了年家人过来,也算是热热闹闹的过去了。头一个月的新婚,沈氏少去铺里,崔正均也少进书房,恩恩爱爱自己过着小日子。
新婚出嫁满月照例要回娘家住几天,沈氏回家住了三天,沈父和沈大爷这才算是彻底放下心来,打算即日启程回京。
「父亲身体日渐不好,依我说不如上表辞了官,与我们姐弟一处,何苦执意留于京中。」沈氏劝着沈父,沈家在京中的生活质量,说实话还不如在淮阳。她和沈强也在淮阳站住脚,接老爷过来共聚天伦真是好事一件。
沈父叹了口气,他心里也有点这个意思,又想想京中,道:「再说吧,我看姑爷是个能念出来的,以后进京赶考,总是能相聚。」
沈氏看沈父执意也没有再劝,沈父寒窗苦读这些年得了功名,入朝为官,这是光宗耀祖的事,面子上太齐全了,也就有点顾不得里子了。
沈家一行人起程回京,崔正均自然要赶过去相送,沈父又叮嘱他许多。他看过崔正均的文章,才气是有,但有才并不表示能高中,不过崔正均要是打算一直考下去,希望还是很大的,只望他好好努力。崔正均一一应着。又叮嘱沈氏,好好相夫教子,沈氏也点头应着。
看着一行人登了船,沈氏的眼泪却是忍不住掉了下来。沈父最担心最挂念的一直都是她,她这回二嫁父亲这么大的年龄了,还要亲自过来,实在是因为不放心她。
「娘子,船己行远,我们也回去吧。」崔正均说着,己经看不到船的影子,沈强和年氏也要回去,年氏还怀着身孕,不宜在江边多吹风。
沈氏点点头,两对夫妻都上了车,各自回家去了。家中休息一日,次日沈氏又去了沈强家中,主要是看看年氏,年氏己有怀孕,前头因为沈氏出阁,年氏也跟着忙碌。再有,酒楼的帐目,家中琐事全是年氏料理,沈氏只怕她料理不完,特意来看看。
年太太对于女儿的头一胎更为关心,十月底的时候,直接让稳婆在沈家住着,奶妈婆子也己经找好,相熟的大夫也打提招呼好。沈氏照看着布店生意,还留心年氏的情况。正在家中坐着算帐,沈家就有婆子来报,说年氏己经进产房了。
沈氏忙坐车过去,中午进的产房,晚间孩子就生下来了,是大胖小子。沈强和沈氏都十分欢喜,年太太也一直在,却是进暗房照料年氏去了。
洗三,满月酒,沈氏又是一番忙碌。年关也近了,鹅毛大的雪片飘起来,崔正均还能在家看看书,沈氏却是忙碌的脚不沾地,也不知道是累狠了,还是怎么得,连几天没什么胃口。周婆子提着花厢进来,看沈氏这样,却是笑着道:「大娘子怕是有喜了,何不请个大夫来瞧瞧。」
沈氏心里也觉得有可能是,当即让小厮请了大夫,大夫过来果然是喜脉。崔正均也在旁边听着,夫妻两人都十分高兴。多给了诊金不说,连周婆子都一并赏了。
「以后娘子不能再如此操劳了,家中事务我来料理好了。」崔正均笑着道,他是不太喜欢管店铺事务,不过现在沈氏都怀孕了,再让她操劳实在不应该了。
沈氏笑着道:「夫君愿意为我分忧,为妻自当从命,以后家中事务就要多劳烦你了。」她这个年龄了才有个孩子,不用崔正均说,她都会自己小心,崔正均塔把手也应该。
崔正均笑着扶着沈氏坐下来,道:「娘子只管小心安胎,所有事情交于我就好。」
沈氏抿嘴直笑,却也点点头。
「奶奶,药来了……」
婆子端药进来,帘子打起,沈氏看过去,外头的雪的越发的大了,屋里却是越来越暖。
【番外篇二:霍家的家长里短】
霍家的家学属于侯府必管项目之一,直接写到霍家家规里头,在家产分配上霍家的嫡系占尽了便宜,其中又以嫡长占的便宜最多。其他要求也没有,唯一一条家学办起来,但凡霍家子弟,不管嫡系还是旁支,到了年龄就可以入学。除了免除学费外,学里一应费用全部有侯府承担。
霍家老祖宗们甚至于直接划下了地,硬性规定每个入学子弟要给多少补助,教课老师也有要求,举人什么的不一定,但至少得是个秀才,还得年高有德。
霍宜之袭了爵位之后勤保障一直把学堂当成重中之中,现在在学堂中任教的就是一位举人,选官不中,自荐到霍家教书。霍宜之和霍景之都明白他的心思,不过举人过来当私塾先生十分难得,便好生款待留下。霍宜之常过去看看,见学内一切都好,又加了老师薪俸。
霍希敏,霍希丞早到了入学年龄,不过难得霍景之在家有空,有状元爹开小灶自然不用去家学。三年孝守完,霍景之忙于起复抽不出时间教儿子,小灶开不起来自然要去学堂。
初搬到霍府之时连霍景之都不得闲,房子虽然是装修好的,但实际住进去之后要添加的东西真是不少。直到全部事宜完毕,三个儿子也在新家适应下来,思宸开始安排上学事宜。除了霍希敏和霍希丞外,霍希朝也要去,六岁多正是该入学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