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贵妃之位,是他娘生了三个孩子之后才晋的。
可这三个孩子,最后也只剩下他一个了。
“有什么好气的?”段贵妃瞥了儿子一眼,暗暗摇头:还是太年轻啊。
三皇子气道:“凭什么好事都让他们母子给占了?父皇也太偏心了。”
“慎言!”段贵妃立时冷了脸,“陛下的心思,又岂是随意揣测的?”
她凌厉的目光扫过殿内侍立的宫娥,一众宫娥都忍不住把头埋得更低,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段贵妃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儿子道:“你少想些有的没的,多学学你二哥。”
“他?”三皇子嗤笑一声,很是不以为然,“一个书呆子罢了,我学他做什么?”
看着性情高傲,谁也不放在眼里的儿子,段贵妃暗叹一声,道:“你回去看你媳妇儿吧,我这里也没什么事。”
她知道,她已经劝不了自己的儿子了。
而三皇子正好也有事,便顺势告退,想着趁着还没过年,再和那几个学子聚一聚。
那几个学子都是有才能的,如今虽还不显,但后年春闱,定能榜上有名。
待到日后,父皇要是……他在朝堂上也好有个帮扶,以免受制于人。
三皇子兴冲冲地走了,却没有看到,在他身后,段贵妃担忧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他,直到彻底看不见了。
段贵妃沉沉地叹了一声:“真是冤孽呀!”
掌事姑姑张姑姑连忙给她续了茶,劝慰道:“娘娘不必过于忧心,殿下不过是年少气盛罢了,待年纪长了,自然也就明白了。”
段贵妃道:“但愿如此吧,怕只怕他明白不了。”
张姑姑笑道:“娘娘当年不也是年少气盛?这些年,不也明白过来了?”
听到这话,段贵妃倒是笑了起来:“姑姑说的是,本宫当年呐……”失笑着摇了摇头。
想当年,她与张氏女一同入宫。
张家是文臣,段家却是勋贵,而且还与齐国公陈家是表亲。
若论出身,那张氏女是拍马都赶不上她的,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了她会是大夏的皇后。
但结果却大出众人所料,张氏女做了正宫,出身高贵的她,却屈居人下,成了一介妾妃。
一时之间,她自然是接受不了这种落差的。
后来,母亲进宫劝她:“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咱们这样的人家,一身荣辱皆系于君王一身。你既进了宫,好好侍奉天子才是正经,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了。”
可那时候,她如何听得进去?
再后来,嫁入齐国公府的姨母也来劝她,说出的话却合她的心意:“这世上的事呀,最是说不准了。这日子还长着呢,谁又知道,天上哪块儿云彩会下雨呢?”
是啊,日子还长着呢,便是那张氏得了后位又如何?坐上了,也不一定能坐得稳,坐得稳也不一定能坐一辈子!
后来,她在宫中处处争先,争衣服、争首饰,争圣人的宠爱,并抢在皇后之前有了身孕,生下了圣人的第一个孩子。
那是一个女儿,香香软软,乖巧可爱。
圣人说,待她长成了,一定会向她的母亲一样美丽。
那样的温情,她便以为,自己是走进圣人心里了。
她想着:你张氏得了后位又如何?陛下的心,还不是在我这里?
那时,她最看不惯的,便是张氏不争不抢,她做什么人家都一笑而过的淡然。
大家都是女人,谁不知道谁呀?装什么装?
可是后来,她的女儿夭折了,圣人也不过是伤心了几日,便又去找别的美人了。
从那个时候起,她才逐渐明白,为何张皇后从来都被计较妾妃争宠了。
人家不是在装,只是比她看明白的早而已。
在圣人心里,他是天子,自然该做天下人的表率,妻贤妾美,也是其中之一。
他之所以选了张氏做皇后,不过是觉得张氏的性格,更能做一个贤妻而已。
所以,无论端庄贤淑的张皇后,还是明艳娇蛮的段妃,都不能阻止一波儿又一波儿涌入后宫的美人。
再后来,她与张皇后各自又生了一个皇子,却都没有保住,而圣人依旧是美人不断。
她还可以躲在寝宫里几个月不出去,一个人伤心落泪。
可张皇后却不得不在出了小月子之后就强撑着理事。
张皇后的身子,也就是那个时候熬坏的,以至于在生太子的时候难产,更是元气大伤,在太子刚刚半岁的时候,就撒手西去了。
段贵妃曾经以为,张皇后死了,自己的老对头死了,她会很高兴。
可事到临头,她也只是觉得兔死狐悲罢了。
太子还不满周岁的时候,荣嫔就生下了二皇子,晋了荣妃。
太子三岁的时候,她生了三皇子,晋了贵妃。
圣人始终没再立后。
张皇后的幸运之处,在于她是死在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里,一举入了圣人的心,令他念念难忘。
可是,那又如何呢?
死了就是死了,圣人再怎么难忘,能给的也不过是死后哀荣而已。
许多东西,只有活人才能受用。
自从有了三皇子,段贵妃就一心扑在了儿子身上,争宠的心彻底淡了。
可也就是如此,她把三皇子养得太娇了,养成了他目中无人的性子,做什么事都只考虑自己。
段贵妃陪伴圣人多年,看得可比别人清楚。
她知晓圣人对每个儿子都爱,只是因着元后和出身的缘故,更宠爱太子罢了。
只要其余皇子安安分分的,圣人自然会安排好儿子们的后半生,保证每一个都活得舒舒服服的。
可是,她儿子看不清啊!
她一心想的,不过是儿子平安长大,儿孙满堂,不要出头,不要争强。
因为圣人是绝对不会允许下头的皇子越过太子去的。
但儿大不由娘,她再怎么劝,儿子不听,她有什么法子?
只盼着圣人多一点儿慈父之心,不要赶尽杀绝了才好。
第28章 贾敬
后宫之中,像段贵妃这样淡定安然的,毕竟不多。
其余妃嫔,特别是有子的妃嫔,对于此事多多少少都含了酸的。
而这其中,酸气最重的,当属圣宠正盛的甄贵妃。
甄贵妃是圣人奶娘小孙氏的孙女,自幼生得是袅娜貌美,颇有仙姿。
因着她父亲资质不高,小孙氏无法,为家族计,只得送了孙女入宫选秀。
圣人对乳母的感念是一部分,甄贵妃自己的美貌也是一部分,她很顺利地入选了,且一入宫就是嫔位,可独居一宫,不比看主位脸色过活。
这些年,甄贵妃在宫中也算得上是顺风顺水,一路生子封妃,在姨母孙氏去世之后,更是一举封了贵妃。
当然了,因着生母得宠,甄贵妃的两个儿子,九皇子与十二皇子也很得圣人青眼。
可是如今看来,圣人对自己两个儿子那点儿宠爱,怕是连太子的零头都及不上呢。
这让甄贵妃都心情很不好,整个长春宫的奴才也都夹紧了尾巴,生怕触怒了主子。
太子身在宫中,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
此时,太子便玩笑似地对贾敬说:“瞧瞧,这也是个心高的呢。只盼望着她生的儿子也要和她一般心高才好呢。”
贾敬心想:还真让您给说着了,九皇子叫甄贵妃养的,可不就是心比天高吗?只可惜,眼高手低,行事手段比起三皇子可是差远了,更不用说和忍了半辈子,先熬死太子,又熬死太上皇的六皇子相比了。
不过,如今九皇子还小,贾敬直接略过不提,转而说起了几个大的:“二皇子书读得虽多,然太过软弱,对谁都构不成威胁,殿下日常只需安抚拉拢即可。反倒是三皇子孤傲自许,殿下日后,怕是要大用他呢。”
“不错,”太子点了点头,“四弟胆小怕事,五弟以荒唐自保,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六弟是一心向着孤的,七弟生母跟着段贵妃过活,他也不得不绑到了老三那条船上。其余的还小,如今也看不出什么。孤若想要明哲保身,还真是得仰仗三弟了。”
太子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
贾敬也跟着笑了,然后说道:“家父年纪大了,这些日子,小臣得在家忙着宗族祭祀的事,怕是难有空闲再进宫了。殿下詹士府中的属臣多有智谋之士,殿下若是有事,不妨与他们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