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综红楼之重生之后+番外(31)

作者:松影明河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红楼梦 前世今生 重生 励志人生 贾敬,王熙凤,林如海,薛宝钗 ┃红楼梦,重生 当红楼人物重生后…… 点击展开

而圣人最是重颜面,若真有哪个皇子的声势盖过了太子,哪怕为了脸面,圣人也会出手打压的。

这番说辞,并不十分严谨,但太子却信了。

因为太子了解圣人。

这说起来,还有一段官司。

圣人自己就是嫡子,但却是继室的嫡子。

太_祖的原配夫人与其生下的两个儿子都在战乱中丧生了,圣人的生母虽是继室,却是太_祖登基之后册封的第一位皇后。

国朝建立以后,太_祖忙着登基,忙着册立皇后,忙着立皇后的儿子,也就是当今为太子,却把原配发妻给抛到了脑后。

但那位原配夫人家中无人在朝,继夫人的父兄却都在军中任职。再加上太_祖明显是更意属继夫人,朝堂之上自然也不会有人拿这件事自讨没趣。

可是,等到继后薨逝之后,这件事却不得不摆到台面上来。

因为原配夫人再怎么不得太_祖喜爱,那也是太_祖的妻子,日后也是要配享太庙的。

那么,问题来了:原配夫人与第一位皇后,在太庙之中的位次究竟该怎么弄?究竟该谁居正位,谁屈侧位?

为此,太_祖还专门召集了几个重臣,讨论了好几天。

到最后,得出了结论:因袁皇后(继夫人)生前母仪天下,合该居正位;而宋皇后(原配夫人)只是追封,位次该低于袁皇后。

如此一来,圣人的太子之位,就是真真正正的正统了。

别说宋皇后的两个儿子都死绝了,就是哪一天突然蹦出来了,也动摇不了圣人的正统地位。

也因此,圣人平生最是看重、维护正统。

贾敬拿正统说事,太子自然就容易相信。

就在太子重整旗鼓,准备再接再厉地缓和与弟弟们的关系时,圣人下旨,晋了丽妃甄氏为贵妃,并与段贵妃一同协理六宫事物。

一时间,甄贵妃春风得意,九皇子在上书房也高人一等。

因着这事,太子的心情很不好,但又不能表露出来,别提多憋屈了。

也幸好这段时日里,因贾敬的提点与六皇子有意无意的劝说,太子心里虽然还是看不上宫里伺候的奴才们,却也懂得了做表面功夫。

六皇子是吃过底下奴才们的苦头,知晓他们看着不起眼,在宫中却是盘根错节。

成事或许用不着他们,但要坏事,他们可是一流的。

而一向谨慎的六皇子之所以肯出这个头提醒太子,是因为太子因丽妃晋贵妃,顺势向圣人提了一嘴六皇子的养母,也就是已故的欣嫔,圣人便追封了欣嫔为欣妃。

这却是上辈子没有的事,贾敬诧异之余,很是兴奋。

——他并没有刻意改变这件事,但它还是发生了。

这是不是说明他的努力都是有效的,这辈子已经开始自主发生变化了?

也就是在六皇子隐晦地劝了太子善待宫人之后,贾敬才猛然想起,上辈子圣人与太子之间越闹越僵,这些宫人可谓是居功至伟。

别的不说,就说他们向圣人汇报太子日常起居的时候,便大有文章可做。

有时候,变换一下措辞,或者事把两件事禀报的顺序颠倒一下,没事也能弄出事儿来。

然后,贾敬就趁机说了自己在家待下人们和善,身边的事若是有哪点儿不合意的,都不用他开口,自有下人们去告诉了母亲。

贾敬点到即止,太子却是一点就透:对哦!孤如今选的路子,日后少不了要受些委屈。而且这些委屈还不能白受,都是要让父皇知晓的。可无论是诉屈还是告状,自己做都太掉价,还是得有人替孤向父皇说。

因而,这些日子,太子不光对兄弟们和颜悦色的,对宫人们也和善多了。

那些宫人们虽也有心眼,但比起众皇子,却更容易攻克。

以太子的身份,有时候只是随手施恩,对这些奴才来说,可能就救了自己一条命。

这些天下来,太子再没有去找圣人抱怨过,但圣人却对太子的锲而不舍,还有那些皇子们的不领情了如指掌。

一开始,圣人还看着乐呵,但时日久了,就难免觉得底下这些儿子们不省心。

——太子是长兄,又是储君,纵然以往有些小错,可他如今都已经放下身段了,尔等还如此计较,当真是不敬兄长,不敬储君!

太子收复宫人,初见成效。

作者有话要说:□□给皇后定位次这个,参考的是宋□□赵匡胤。赵匡胤有三个皇后,分别是元后贺氏, 继后王氏和第三任皇后宋氏。

贺氏虽是发妻,但她在赵发迹之前就死了,然后赵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娶了大家千金王氏,并在登基后就册封王氏为皇后。然后过了好几年,才不情不愿地追封了贺氏为孝惠皇后,还明旨说了贺氏的地位不如王氏。

第三个皇后宋氏死的时候,已经是赵光义在位了。然后,赵光义与大臣们商议之后 就认为宋皇后生前母仪天下,地位应该高于没有母仪天下的贺氏。于是,贺氏在太庙的位次又降了一个。

也就是说,贺氏虽然是原配,但地位非但比不上第二任王氏,连第三任宋氏也比不上。

当时看到这段资料的时候挺无语的,觉得标榜三纲五常的宋朝,其实也不是那么讲究。

第27章 贾敬

若说一开始,太子因着贾敬年幼的缘故,对他的出谋划策还心存疑虑的话。

随着这些日子以来,东宫中太监宫娥们侍奉他时的细微变化,还有圣人与诸皇子都在贾敬意料之中的反应,却让太子开始信服贾敬了。

太子还在心里小小地忏悔了一下:秦有甘罗十二岁拜相,汉有孔融八岁让梨,唐有骆宾王七岁赋诗。枉孤自诩熟读诗书,却还是犯了以貌取人的谬误,实在是不该!

自此,太子待贾敬更为亲密,许多事都要问一问他的意见。

而贾敬也不辜负太子的信任,慢慢地替太子将詹士府等一干东宫属官的心提前拉了过来。

虽然贾敬知晓,数年之后,这些东宫属官们摸清了圣人的心思,会不得不投效太子,但能早一日,还是早一日的好,也好缓解太子无人可用的窘境。

再者说,虽然都是投效太子,但被圣人逼着投效,与折服于太子的人格魅力主动效忠,能一样吗?

至少后者会少许多怨气,这些人行事之时,也会更加顾及太子的利益。

春去秋来,时光如梭。

不知不觉间,这一年也就到了头。

腊月的时候,朝中就要封笔,圣人赶在封笔前头,带着太子写了许多“福”字,分赐给了重臣勋贵之家。

荣宁二府皆还是鼎盛的时候,自然也都得了,贾敬还额外得了一副太子赐的。

给百官赐“福”,是太_祖时兴起的。

那时候国朝新立,无论国库还是内孥,都羞涩空虚的很。

但大过年的,文武百官都辛苦了一年了,天子若是没点儿表示,纵百官都理解,太_祖自己也不好意思。

后来,还是袁皇后给太_祖出了主意,便是要太_祖亲手写了“福”字,配着简薄的金银分赐下去。

虽然太_祖的书法很不怎么样,但毕竟是天子亲笔,其中的心意绝不是金银珠宝可以比拟的,令百官感念不已。

于是,过年赐“福”便成了皇室的保留项目,自太宗时更是干脆定为了成例。

也就是说,圣人每年都会来这么一遭,已经不新鲜了。

之所以特地提这么一嘴,是因为这是圣人第一次带着太子一同书写。

虽然,太子自己知晓,圣人之所以如此,不过是因着这半年来太子受的“委屈”颇多,一时慈父心肠发作,借此补偿一二。

但别人不知道啊。

无论天子还是太子,本身都是一个政治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解读出各种政治意义。

这一次,也不例外。

三皇子很不忿,大家都是父皇的儿子,就算太子的娘是皇后,也不能厚此薄彼成这样吧?

他烦躁地踱来踱去,一扭头就看见亲娘段贵妃略显慵懒地倚在上首,悠闲自得地吹了吹青花缠枝盖碗里漂浮的茶叶,红唇微启,轻轻地抿了一口上好的普洱茶。

“娘,您怎么一点儿都不气?”三皇子很不解。

他娘段贵妃与元后是一同入宫的,甚至元后的家世还比不上段贵妃。

但元后就成了皇后,他娘却只是封了一个妃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