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同人)功德无量(9)

作者:青丘一梦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红楼梦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 种田文 关键字:主角:由仪 ┃ 配角:红楼众 ┃ 其它:综红楼:辗转红楼中,活百样人生。于时空中穿梭,做为时空旅行者,由仪往往受人之托,以功德之故,全他人心愿。第一回 尤夫人:贾珍?拎着贾蓉小不点儿作我的侯府太太岂不美滋滋?(注意:拎也可以理解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挟)【已完成】 点击展开

红苕忙道:“是后头街上的瑛大奶奶不大好了,请您过去呢。”

由仪微微拧了拧眉,颔首道:“我知道了,即刻动身。”

又唤了碧叶,吩咐道:“你留下,看着蓉儿。”

要说贾蔷的身份也算是宁府的正派玄孙,嫡亲的曾祖父是贾代化,其父更是贾敬唯一的兄弟,可惜生父嗜赌如命,败坏了不少家产,幸而早逝,也给母子俩留了些产业。但他母亲也不是个会经营家业的,当年分府出去分得的东西虽被他父亲败坏的差不多了,但剩下的只怕孤儿寡母也保不住,故而只能搬回了宁府后街上。其母又将店铺一类都换成了田地,租赁出去让人耕种,每年有些固定的收入。

于是母子俩带着几个丫头婆子过日子,虽不算清贫,却也算不上十分富裕。

但那小院儿也收拾的十分整洁干净,几棵玫瑰树上鲜花怒放着,院中绿草茵茵,也添了些鲜艳的色彩。

只是此时院子里的气氛也分外低沉,几个丫头婆子伏在廊下低声哭泣了,屋子里有气无力的女声仿佛在轻声叮嘱着什么。

由仪慢步入内,见到的就是如此情状。

那女人是个极温婉柔美的女人,一声温柔顺从、三从四德,由仪见过的次数也不多,就新婚之后与贾珍去世,都是寥寥几语的交流,只记得是个极沉默寡言的女人。

许是早早丧夫、独自抚养幼子长大的缘故,她看起来有些超出年龄的沧桑,却并不影响容颜的美丽。

见由仪来了,她轻轻笑了笑,将一只楠木盒双手递给了由仪,道:“妾身知道夫人要接蔷儿过府内教养,这些便是家中残余的财资了,还望夫人不要嫌弃。”

由仪愣了愣,随即摇了摇头,道:“我不缺这个。”

那女人笑了笑,一面放下了那盒子,抬手轻轻抚了抚贾蔷热乎乎的小脑袋,对着由仪道:“那就由您替蔷儿收着吧,妾身去后丧仪所用银钱皆从那边的匣子里出。”

她抬手指了指妆台,勾了一抹无力的笑容出来:“其余银钱首饰,便由您做主,散给那些侍奉的人吧,毕竟侍奉了我一场,遣散费也算作给她们安家的财资了。”

言外之意,就是贾蔷入宁府不会带人。

再引申的含义,就是此后贾蔷身边不会有自称是先母心腹的人来指手画脚了。

同时,那女人也是希望由仪能够因此而善待贾蔷。

不是希望贾蔷能有一个好前程,至少能够平平安安的长大,守着她留下的东西,做个简单的地主乡绅。

说实话,对这种将一切希望寄托于并不熟知的人的一点善心的人,由仪并不喜欢。

在她无数次体验人生中,就有一次因为这种女人而陷入四面楚歌之境,以至于后来为了脱身,做了不少麻烦事。

拧了拧眉,由仪点头,算作默认了。

小小的贾蔷此时仍有些困惑,但应该是被母亲叮嘱过来,此时低着头跪在窗前,一声不吭地听着由仪和他母亲讲话。

然后在那个女人将他的手交给由仪后闭眼的那一瞬间,泪流满面。

那女人的丧事办的并不盛大,甚至连她的娘家人在听到说她将财资散给下人的话后都再没有来祭奠她,来往的只有几个平日交往的左邻右舍。

倒是一位看着品貌上乘、气度不凡的夫人来哭了一通,说是她的闺中密友,甚至还打算带走贾蔷。

还是由仪表达了会抚养贾蔷长大的意思,并且贾蔷也根据母亲的嘱咐说愿意跟着由仪。

于是那位夫人只能拉着贾蔷的手痛哭一通之后被下人掺走了。

听说那是凌王府侧妃,也就是一惯与新帝颇为亲近的凌王的爱妃。

凌王正妃之位空悬已久,先帝曾经要给凌王续娶,却被凌王拒绝了。

甚至凌王因此失了盛宠,只能做一个无宠的皇子郡王,但他也仍旧坚持着只留这一位侧妃在府,掌管家务大小事,如元妻正妃一般的对待。

但是今日看那下人对他的态度,只怕不尽然。

由仪挑眉轻笑,并不在意。

总归都是过路人罢了。

第7章 尤夫人 尤夫人第七。

自将贾蔷带回了宁府之后,因他与贾蓉的年龄也差不多,倒也很和得来,不出几日便称兄道弟地玩了起来。

由仪见他们兄弟二人好,便索性将宁安堂旁一处名为文致轩的二进院落拨给贾蔷居住,如此二人日日一处玩闹学习,情谊自然不比他人。

因有小侯爷的喜欢,又有由仪的威慑,府内便再没人敢说贾蔷的闲话了,一切只当自家府里的小主子对待。

再说如今在孝里,也有些好处。

由仪借着这个接口打发了些府中的闲散人,又将些积年累毒、甚至将手伸到了大库房里的家生子拧去见了官,旁的不说,光是公中便多了许多田地、宅邸、庄园。

每年也增添了不少收入。

又将宁府内那些倚老卖老的几代老人都打发回家养老去了,如此杀鸡儆猴几次,府内的下人也不敢再像尤氏记忆中的那般放肆轻狂了。

如此,宁府上下一时风气一肃,把贾珍在世时闹出的那些恶俗都给拔掉了。

而贾珍生前留下的姬妾,其中不乏有曾经给由仪使绊子的,那些自然就唤了人伢子来发卖了。其余安分守己的,也是问了她们自己的意思,她们见由仪如此行事,自然也知道由仪的意思,于是纷纷领了赏银带着梯己出府了。

由仪也没亏待她们,四五个要出府的,每人给了京郊百亩良田和五百两银子,凭着这些,再有她们多年积攒下来的银钱,无论是做些小生意,还是将地租出去,都能将日子过得不错。

且无论是怎样出身的,由仪都给她们恢复了良籍,虽然只是平民之身,却也足以令这些贱籍出身的女子心满意足了。

能被贾珍看上眼的,自然是有些颜色的;能在后院中生存到现在的,自然也是有些心智手段的。何况她们又有这些东西傍身,出去要嫁人生存对她们而言并非难事。

如此,由仪对她们也是仁至义尽了。

她虽爱美色,却也看人品,这些个留在身边也是心烦,不如放出去。

于是宁府愈发成了由仪的一言堂了,而外面对宁府的评价也愈发好了起来。

光是这一点,日后贾蓉的婚配人家便会更上一层楼,绝不会如尤氏记忆中的那样娶个身份离奇叵测的女子。

正是正月里头,天气冷得很。

过了灯节,新年里的热闹劲儿便过了,不过宁德堂廊下还挂着两盏大红灯笼,入眼之处皆是银装素裹的冬日里,那灯笼一路暖进了人心中。

贾蓉和贾蔷已是入学的年纪,由仪没让他们入家学读书,而是额外延请了一位才华人品都不错的先生来教导他们。

那先生是带着妻房女儿上京的,由仪让人收拾了外院一间小院子出来给那先生一家居住,又拨了两个做事伶俐容貌却不起眼的丫头和两个沉稳干净的婆子过去侍奉。

那先生她妻子是个极擅诗书又孤高自诩的人,由仪便只是命人定时送束脩钱粮给他们,每逢节日也送些布匹金银,也不算亏待了。

能将这一家人请进府里,自然是将这一家人的底细都细细的查过一番的了。

这夫妻二人都出身江南大族,诗书传家,一个少年便富有盛名,在姑苏甚至有“徐郎顾”的名声,一个也是当地有名的才女,未曾及笄便写下一首令人交口相赞的七言小诗。

也算造化弄人,偏偏这两个都是当地大族却互有仇怨,偏偏就是这两家的公子姑娘以诗词神交已久,偏偏就是这两个对对方向往已久的在赏花宴上相遇。

于是二人小心谨慎地书信交流,却到底被家族发现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徐郎为族中添了一块举人牌匾、瑾娘为家中女子添了才名之后,徐家郎君与顾家锦娘双双病逝了。

然后夫妻而让你携手游历一番,最后多年的盘缠积蓄耗尽,膝下又多了一个体弱多病的小女儿,只能寻个地方安顿下来了。

由仪是仗着商队对这夫妻二人的小女儿有个救命的恩情,才放心以极高的礼数去请这位徐先生。并且这一家子能留下,不光因为金银,更因宁府内有个医术精湛的供奉大夫。

且那徐先生也是极有要求的,关于学生与家长提了不知多少条件,最大的意思就是由仪不可以随意插手贾蓉和贾蔷的学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