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不二[四大美人](57)

作者:虞窗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古代幻想 主角:宋辞 ┃ 配角: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 其它:四大美人 : 红颜祸水,红颜薄命,冲冠一怒为红颜,宋辞看着词典嗤之以鼻。亡国都是女人的错,盛世又要女人做装点,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她说,若为美人,必要随心所欲,我命由我。 然后,她就穿越了,穿成了四大美人。 不入吴宫,不嫁范蠡,诸侯争霸,与她何干? 掖庭寂寞,大漠遥遥,逃离汉宫,海阔天空。 生在乱世,群雄不让她安稳,那就搅个天翻地覆。 喜欢吃荔枝,她就去岭南吃个够,用不着别人费心。 点击展开

进到这片密林之前,荀先生摘下一些野草的枝叶,让宋辞她们含在嘴中。进入密林之后,荀先生又带着她们绕了许久,不知道怎么走,就绕出了这片密林。来到了山林的边缘,一条大河蜿蜒而下,极目望去似是没有尽头。

到了河边,荀先生转过身来对两人说:“此处乃丹水支流,沿河而下可到达襄阳等地。两位可从此处向前,不会有迷路的危险。”

蔡文姬此时还有些惊魂未定,宋辞扶着她到河岸边休息。大概是丧夫的打击太大,蔡文姬还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对周围不甚关心。

听到荀彧话,宋辞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们要去南边?”

“北房是长安城的方向,两位面有风尘之色,想来是从北而来。如今董卓占据长安,百姓纷纷南逃,弃南从北者少之又少。”

宋辞点点头,又问:“刚才那些人是来追你的吧,看他们的样子也是从长安城来的吧?他们为什么追杀你?”

“我弃官归乡,自离长安,是以为人所不容。”

听到这里,宋辞心中有些莫名预感。眼前这人姓荀,身材高大,又是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难不成就是传说中的那个人。宋辞又仔细闻了闻,除了林木之气,周围似乎隐隐有一股特殊的香气。

不会这么巧吧,宋辞暗想着,又问道:“先生自谓姓荀,不知是否颍川人士?”

“正是,我姓荀,单名彧,表字文若。适才幸得姑娘出手相救,未得拜问尊姓。”

果然,之前碰到了郭嘉,现在又遇到了荀彧,宋辞也不知道该作何表示。荀彧也就算了,毕竟他曾经在朝廷里为官,董卓来了之后才跑掉的,遇见也不稀奇。可郭嘉那家伙,在为曹操效力之前,不是一直都在隐居吗?自己只听说过郭嘉去见袁绍的事,可没听说过郭嘉去长安啊。

一时间,宋辞心中有太多疑问,嘴上随口答道:“我叫宋辞。”

听到宋辞连名带姓的自报家门,荀彧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道:“多谢宋姑娘救命之恩,姑娘身手高明,颇有侠士之风。”

“不过是举手之劳,不必言谢。不知先生意欲何往?”

“我欲归家。”

“先生去国离家入朝为仕,不知为何又弃官离去?”

“附身侍董卓,非吾愿以。”

“我有一个问题,若先生以为交浅言深,可以不回答我。您觉得以当今天下之形势,汉室可有再起之日?”

听到这个问题,荀彧脸色微变,他没想到宋辞会问这样的问题。片刻之后,他才答道:“我不知也。”

听到这里,宋辞暗自叹息。历数三国人物,最让她意难平的就是荀彧。不管是当初历史老师提起,还是后来自己看史书。宋辞始终觉得荀彧是三国人物中最矛盾的一个。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氏乃世家大族,族中人才辈出名重一时。在荀彧的父辈兄弟共有八个,人人才智非凡,时人谓之荀氏八龙。到了荀彧这一辈,光他一个就扛起了荀氏的大旗,在三国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荀彧早年的时候,曾经在朝廷中任官,到了董卓把持朝政的时候,他弃官归乡。后来,他投到当时并不算特别有势力的曹操手下。从此一直在曹操阵营中,扮演萧何和张良的角色。

荀彧不仅为曹操出谋划策,还为他引进了许多人才。在曹操带军出征的时候,他镇守大后方治理国家,还数次力挽狂澜,是曹操实实在在的二把手,心腹大臣。若没有他,颍川士人集团不会那么容易就融入曹军阵营,成为曹操集团的中流砥柱智囊担当。若没有他,曹操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却和曹操越走越远,最终分道扬镳。在曹操称魏王的时候,一直以来都是曹操最有力的支持者荀彧,却孤身站出来反对,阻止了曹操称王称帝的步伐。那时候的曹操,早已不是当年首唱义兵,一心兴复汉室的青年志士。面对多年的心腹伙伴的反对,曹操表面上收敛,暗中把荀彧调出中央核心,让他死在外面。

宋辞永远忘不了史书上对荀彧之死的描述:以忧薨。

要怎样的死法,才能用出这样的形容词?可以说荀彧是忧愤而死的。后世也有很多人争论,总有人说是曹操暗中把荀彧害死的。不管其中真相是怎样的,宋辞总觉得荀彧是理想破灭而死的。即便曹操不杀他,理想幻灭之后,他也无法活下去。你叫他如何能眼睁睁看着曹操一步步篡位,看着汉家旗帜真正倒塌?

有人把荀彧之死称为一个理想主义的幻灭,有人把他看作是大汉最后的忠臣。他实在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当年为曹操出谋划策的时候,把曹操比作刘邦、刘秀,鼓动曹操野心的是他,后来出来阻止曹操谋篡的也是他。

宋辞一度非常搞不清他到底是怎样想的。说他是心在汉室,可他为曹操出谋划策时也尽心尽力,没有保留。说他忠心于曹操,他又几番周旋于曹操和汉室之间,最后还为此和曹操彻底闹掰。

有人说他对曹操还抱有幻想,直到和曹操闹掰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愤恨自己一心想匡复汉室,却成了汉室灭亡的最大推手,这才忧愤而死。宋辞绝不相信,那样一个看能看透人心的人,说他看不透曹操的意图,鬼都不相信。可他明知道曹操的意图,还要推波助澜,加速曹操对汉室的侵蚀。等到曹操欲望膨胀到极点的时候,明知道汉室不可再起,却又站出来螳臂挡驹,想要保存汉室。

荀彧到底在想什么?宋辞始终没搞懂。一直以来这个疑问都藏在宋辞心里,可惜她始终没有机会搞清楚。

若早知如此,你还会帮助曹操,还会反对曹操吗?

这是宋辞最想对他问的问题。因缘际会,宋辞有了和荀彧直接对话的机会。可惜,即便现在问了,一切尚未发生,现在的荀彧能给出的答案,也不是真正的答案了。

有着这样复杂的心态,宋辞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之前遇到郭嘉的时候,她也没有这样纠结的感觉。毕竟郭嘉虽然英年早逝,也算是求仁得仁。无论在曹操的心中,或是在后世的许多人心中,他那短暂的一生都过得极其精彩,不负此生。

而荀彧,这位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无论外貌和才智都无可挑剔的名士,无论生前身后都留下了许多令人叹息的遗憾。若他不那么忠于汉室,能够顺应时势,也就不至于落个那般下场,忧愤而死。可如果他真的那样,又有几个人在读罢史书之后,还会为之愤愤不平叹息不已?

或许对于荀彧这个人,也许就像史书样充满矛盾。既被当做汉臣载入《后汉书》中,又被归位魏臣,名列《三国志·魏书》的文臣传之首。

宋辞看着面前止水不惊的荀彧,欲言又止。许久之后千言万语,终究汇成一句话:“先生,虽是萍水相逢,我有一肺腑之言,您姑妄听之。我平生最信奉一句话:凡事无愧于心,若有愧,但求无悔。”

第50章 女英雄

逃过追兵之后, 三人就在丹水处分别,荀彧向东回颍川,宋辞继续南下去荆州。蔡文姬无处可去, 也就跟着宋辞一起南下。沿着水路一直走,没花多少天就到了襄阳一带。

到了荆州地界, 一路的景象开始繁华起来。四处逃难的流民少了, 各个城镇的住户多了起来。此时刘表已经顺利拿下荆州, 不断扩张自己的地盘。原本被孙坚占领的长沙郡,也因为孙坚的死, 而暂时陷入混乱之中, 被刘表拿下。

到了襄阳一带, 宋辞就打算在此选一个地方住下。如今是战乱年代,各方面的管制都比较宽松,较为安定的地方对流民的接纳程度也比较高。像宋辞这种黑户,也可以在这地方安然度日。不过,宋辞没有选择哪一个城池, 作为自己的落脚地。为了避免政权的更迭,对自己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也不愿意活在哪个人的统治之下。她依旧选择了到山里面去隐居。

在楚国隐居那么多年后, 宋辞早已掌握了各种隐居必备技能。她选了一处自己最喜欢的山地, 在那里隐居。要想在山里隐居,首先得有房子, 宋辞用竹子和木头作为主体开始修建房屋。

蔡文姬也加入其中,不过她出身名门,自小学的是诗书礼乐,并不会这些手艺。即便宋辞教她,她学得也很不顺手, 还经常不注意弄伤自己的手。宋辞就教他做一些精细活,比如用竹条或者坚韧的草,来编织一些生活用具。在这方面,蔡文姬就学得比较快。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