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不二[四大美人](56)
走了几日,渐渐来到武关附近。
到了一个看起来并不是特别大的城镇以后,两人决定进城看看。进到城内,只见全城百姓人人脸上挂着笑容。人群密集的地方居然还在举行庆典,颇有几分前些时日长安城内的气象。
向城中百姓打听之后,她们才知道其中因由。原来前些时日,这座小城被一伙流寇占领。那伙流寇在城中烧杀抢掠,肆意欺凌百姓。百姓们实在受不了,只好准备举家逃亡。
就在这时,城外来了位犹如仙人般的先生。他只用了三言两语,便把那群贼寇说的弃城而逃。连抢掠来的财帛粮食,都弃之不顾。百姓们因此得以保全家园,不用四处逃亡,一个个都喜出望外。为了表达对那位先生的感激之情,百姓们才在城里举行庆祝仪式。宋辞她们来得正巧,赶上了他们的庆典。
听完路人的热情解答之后,宋辞对那个被百姓吹得像神仙一样的人十分感兴趣,朝人群聚集的地方走过去。蔡文姬也跟着她过去看热闹。
到了人最多的地方,宋辞找来找去,也没看见什么看起来与众不同的人物,她有些失望。相处了几天,蔡文姬对宋辞的脾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见她如此,便开口说道:“想来那位先生定然是一位淡泊自守、不拘名利的君子,说不定他已经离开此处。”
“算啦,没见到就没见到,反正又不是什么要紧事。”
看了一会热闹后,两人就在城中打听消息。
时逢战乱,城里面的官员和士兵们早就跑得干干净净。只留下一些老弱妇孺在城中守着家园,这也就是之前那伙流寇敢如此猖狂的原因。四下打听之后,蔡文姬得到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那群流寇占领这座小城的时候,曾经杀了许多路过此地的行人,抢掠他们的财物。得到钱财之后,他们还把尸体扔到东城墙下,以儆效尤。这其中就有形貌颇似蔡文姬相公的人在内。
听到这个很不好的消息,蔡文姬脸色发白,宋辞连忙低声安慰道:“只是相似而已,不一定是,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很快,两人来到堆积尸体的地方。尸体已经开始发臭,很远都能闻到臭气。成堆的死尸在这里,场面十分恐怖,百姓们都不敢靠近。奇怪的是,那些尸体被一具一具摆放在那里,排列得十分整齐。更奇怪的是,尸体身上还盖了草席,并不像是被人随意抛弃的样子。
蔡文姬挨个看过去,有些尸体的面目已经模糊,根本就看不清长相。也只能从死尸身上穿着的衣物,来判断是不是自己的丈夫。一排又一排,看了许久,都没有看见自己的丈夫,希望重新在蔡文姬心头点燃。只可惜好景不长,又看了两排后,蔡文姬就看到了她丈夫的脸。
蔡文姬当即扑在尸体上放声大哭。宋辞来到她身后,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只能默默蹲在她身边。生她的哭声听起来十分凄凉,城中的一些百姓也被这哭声吸引过来,站在远处观看。
大概是因为死人看得太多的缘故,那些百姓们虽然很同情蔡文姬,却也没有太大的感触。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变成那样。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有亲人寻到自己的尸骨,为自己哭一场。活乱世,想要苟全性命,本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蔡文姬哭了很久。向来不怎么擅长安慰别人的宋辞,在一旁看着,手足无措无能为力。
不知过了多久,有几个人推着破烂的板车向他们走过来。那些人过来后,就开始把尸体一具具搬到板车上。如此来回,很快就到了宋辞她们面前。见蔡文姬哭得伤心欲绝,那些搬运尸体的人不好上前打扰,就开始搬运周围的尸体。
等到只剩下那一具尸体的时候,那些人无法,只好上前来解劝。那些人都是土生土长的种田人,也不懂说什么逝者已矣,节哀顺变之类的话。他们只能结结巴巴地说一些,让蔡文姬不要太伤心保重自己的话。
蔡文姬仍然不肯放开自己的丈夫,兀自哭泣着。那些人也不好上前硬抢,双方就僵持在原处。见到此情此景,宋辞叹息一声。
她上前一步,轻轻按住蔡文姬的肩头,低声道:“他已经在这里躺了很久了,就让他入土为安吧。”
蔡文姬抬头望向她,一双眼睛已经肿得不成样子。
“我想,如果他看到你这个样子,一定会很伤心的。”
听到这话,蔡文姬立刻放声大哭。宋辞轻轻将她抱入怀中,拍着她的肩,无声地安慰着她。
见此情此景,那些人眼眶也有些止不住湿润起来。他们轻手轻脚地将蔡文姬的丈夫搬上板车,朝城外走去。
小城外,一个丘陵之下有一个很大的土坑。之前被运出来的尸体都被安放到这里,有一个人正坐在土坑之前,用笔写着什么。
“荀先生,已经运完了。”
“辛苦了,劳烦诸位填土吧。”
宋辞扶着蔡文姬来到大坑前。听到这话,蔡文姬向那人走过去。
那些搬尸体的人看见蔡文姬走了过来,就对她说:“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安葬你的丈夫。荀先生正在为这些可怜的人写祭文,墓碑我们也刻好了,也是荀先生写的。”
闻言,蔡文姬勉强止住泪水,向众人指着的那人施礼道:“多谢荀先生,妾在这里替亡夫感谢先生的大恩大得。”
正在埋头疾书的人抬起头,朝宋辞她们看过来。那人容貌出众举止文雅,气质很是不凡。见到来人是两个女子,那人只稍一抬头,便将目光转移到其他地方。一开口,声音甚是悦耳:“夫人不必言谢,我不过略尽绵力。”
说罢,又开始书写祭文。
等他写好后,大坑里的土已经填好了,碑也立好了。那人在众人的坟墓前焚香祭拜,郑重地将自己写的祭文念了一遍。蔡文姬也在一旁含泪祭拜。
祭拜过后,那个被称为荀先生的人,向帮他安葬尸体的人告辞,说要离开这里。那群人立刻极力挽留,不让他走。
正在此时,远处忽然有几个人向这边冲了过来,后面还跟着许多人。宋辞最先察觉到有人正在靠近。她抬头朝远处望去,一支飞箭从远处射来,射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荀先生。
第49章 但求无悔
眼见飞箭射过来, 宋辞想都没想,抽出腰间的软箭朝那支飞箭劈去。劈断飞箭后,宋辞一把拉住蔡文姬, 几步退到有遮挡物的地方。
此时,旁边的几个人也发觉了情况不对, 一个个慌了手脚。
荀先生当即说道:“你们快退回城去。”
那几个人立刻按他的话向城中跑去, 其中有人还让荀先生一起往城里跑。
荀先生安然如山, 淡淡摇头道:“我自有办法对付,你们先走。”
那些人对荀先生敬若神明, 听了他的话, 立刻信心满满, 头也不回地朝城中跑去。
劝退那几个人后,那个荀先生也后退几步,避到安全的地方去。他对宋辞和蔡文姬说道:“此地不宜久留,两位请速速离开,他们是为我而来, 不会纠缠其他人。”
宋辞不搭理他,把软剑收回腰间,抽出弓箭。之前她特地要求王允, 把弓箭设置成折叠的样式, 以便于随身携带藏匿,此时就派上了用场。
宋辞搭弓射箭, 第一个射的就是远处,那个朝这边射暗箭的人。所谓擒贼先擒王,必须先收拾掉那个能够远程狙击别人的人。生死关头,宋辞心中再次感谢,那个差点把她和戌生一箭射死的射箭高手。要不是因为他, 自己也不会下定决心苦练箭法。
远处的几人正在高速移动中,射暗箭的人自然也对远程狙击有所防备。在高速移动自己的位置的时候,还不停寻找藏身之处,以避免自己直接暴露在敌人面前。
要是以前,宋辞可能还要花些功夫才能搞定他。现在,她的箭能够穿透墙壁,山间的林木也自然不在话下。趁着那人躲到一棵树木背后的时候,宋辞一箭射出,穿透树干,直接射中那人的手。惨叫从远处传来。宋辞目不转睛连发数箭。敌人纷纷被射中手脚,丧失了快速移动的能力。
宋辞立刻收起弓箭,低声道:“快走,走坟墓后面。”
三人沿着坟墓向后撤,借着山丘的遮挡避开了敌人的视线。
有追兵在后,自然不能再在城中停留。荀先生似乎对此处的地形颇为了解,带着宋辞她们避入一片密林之中。奇怪的是此处虽然林木参天,却没有太多毒蛇猛兽出没。林中还漂浮着浓厚的雾气,阻断了人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