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726)
薛瑜看着场中尽情展示着这段时间训练成果的两支队伍,好像不经意般扫过高台两侧,被目光扫到的人下意识坐直了许多。
冷汗横流和脸颊涨红,完全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
这次也是给士绅们的提醒,希望在秋收需要交税的时候,他们也能深刻记得今天。
一手大棒,一手甜枣,威逼利诱虽然老套,但绝对是最朴素好用的控制手段。
东荆还达不到铁板一块的程度,新生力量在成长,过去的痼疾得到控制,但离治愈也有一段距离。薛瑜要做的,就是在恰当的时间让他们认清现实。
看着襄王的笑意,能意识到危机的人不多。但在两侧的众人中,作为仅有的不是匠人的明工科学官,被邀请来的外国人安五郎,看到了另一个危机的产生。
他在东荆留的时间越久,越能看到这里繁华外表下的不同。有些人接触过他,但给出的筹码除了家族外,完全比不上东荆能给他的。他假意答应并没有动作,没多久就在藏书阁附近看到了被抓住的人。
跟着这条线找下去,他找到了在快乐做工匠的楚国越州士族子弟,找到了像他一样在教书的一些庶子……谢王两家是顶尖世家,但齐国还没完全推行的选官制度,明显对他们这些小士族更有利、他们能拿到的利益更多。
眼前的校场上,组成方阵的兵士们冲锋至中央的木柴堆旁,振臂齐呼:
“守卫东荆!守卫襄王!”
刹那间,火焰腾空而起,篝火无风无引自燃。
身边和对面的人神色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中明灭不定,突如其来出现的火舌令人震撼又心惊,坐在中间高台上的少年人神色平静而柔和,微微带笑,气势不凡。
也许是因为他曾与襄王近距离接触过,也许是因为那本《墨经》里的一些想法,也许是因为他经历过与襄王在对立面和同一侧的时候,这样的变化,让他隐约能触碰到一些更接近本质的东西。
他看着薛瑜在高台两翼收拢的人群,仿佛看到了未来。
一侧是过去和现在,一侧是现在和未来。但这三个时间的力量,又奇妙的正在经历磨合融为一体,并非相互排斥的存在。
尽管一些人还不属于襄王,但他们被裹挟进大潮后,最终留下来的人只会有一个选择。聪明人的选择。
而里面的核心,除了襄王没有第二人选。
或许,他该和父亲谈谈。依附于世家,不过是为了家族生存,如果有机会过得更好,那楚国大世家怎么样,与他们这些小虾米又有什么关系?
楚国拥有着大量东齐覆灭时的底蕴留存,但说来好笑,以儒学为根本的东齐的血脉传承,国君如何安五郎暂时看不明白,只看襄王的话,偏偏守的是法家之道,或许还有墨家痕迹,儒学少之又少。难不成,当真是因为之前西齐贫瘠,开国之君又出身卑贱,才不屑礼法?
薛瑜并不知道,为了教学简单的自然科学问题留下的安五郎,还会有像放出去崔齐光钓动黎国变化类似的,别的收获。就算知道了,大概也只会惊喜一下安五郎主动配合了未来的布局,看来做一段时间老师,的确有思想层次上的升华作用。
阅兵结束,薛瑜的注意力随着陈关的汇报,转到了昨天的放火案嫌疑人身上。出身千牛卫的侍卫们在审讯上手段不少,一个晚上已经足够他们撬开险死还生的楚国探子的嘴。加上经过分析残渣和碎片,确定了燃料类型是石油,很快用攻心掏出来了探子肚子里全部的消息。
但这种负责实际实施计划的小喽啰,也只知道些小事,供出的主谋是先前被东荆城顺着进入城中的探子,所观察到的某个越州小士族。要不是他们本身派探子的动向就并不单纯,这次纵火,看上去不过是因为子弟被抓的泄愤行为。
对薛瑜来说,被供出来的主谋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基本确定来自楚国就够了。鬼都不会信这种小士族会越过依附的世家擅自行动,随着薛瑜的存在感扩大,感受到威胁的人跳出来下手,不足为奇。
不需要薛瑜发话,陈关已经找到了被重新教育过的士族庶子。
士族庶子在东荆待得很开心,付出就有回报是很容易接受的规则,日子又过得舒服有尊严,比回家轻松多了。由于认字,他已经在工坊做了个小头目,当面被叫破身份脸色都白了,就差跪地磕头抱大腿表示自己绝对不回家、没做过背叛东荆的事了。
薛瑜出态度,江乐山捉刀撰稿,这个看上去一去不复返,实际上来东荆后除了干活争取机会之外,已经被沉迷东荆生活不想离开,啥都没捞着的庶子,接受了陈关的提议,作为东荆的信使,将带着东荆的严正警告,和襄王亲卫一起去往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