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思辞之卫子夫(181)

作者:苍栮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因为一次偶遇,她完成了麻雀到凤凰的转变,成就了一场独霸天下的传奇。 他给了她无与伦比的爱情和荣耀,也给了她刻骨铭心的痛苦和绝望。 她陪着他成长,辅佐他开创盛世,也看着他一步步自我毁灭,走向深渊。 五十年的风霜雨露,一辈子的爱恨情仇。她这一生拥有了太多,也失去了太多。 点击展开

“你把它也放了”身后传来了倚华的声音。

看着那只鹦鹉消失在天际,我竟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说到:“那里才属于它!”

倚华上前来扶我,又道:“大长秋来报说,太子和两位皇孙已经都平安的逃出长安了。”

我强压着心底的痛,又问:“那史皇孙和皇曾孙呢”

“太子宫失陷,皇孙已经将家眷全部转移出去,至于藏身何处,尚不知晓。”

我闭上眼睛点了点头,又问道:“叫你办的事你都办妥了么”

“都办妥了”,倚华点头:“大长秋说,中宫身边不能没人照顾,总要有个跑腿送信的人,奴婢便让他留下了。”

我又看了眼方才出现战火的方向,那团火已经不知被谁打灭,已经没有火光了,隐约中,我似乎又听见了军队整齐的步伐,正向着皇城逼近。

我转身,下了高台……

夜渐深了,椒房殿内徐徐然起了几盏宫灯,此刻却愈发凄凉,我站在空旷的庭院里,这大概是我入住椒房三十八年来最冷清的一次,昔日的绝代风华,终也抵不过这漫长岁月的消磨。

大长秋提着宫灯前来揖首:“长安城已经被陛下控制,陛下不日便会回宫,待到中宫面见陛下,便可为太子平冤,中宫务必保重!”

我看了看他与倚华,这半年来,他们老的很快,才不过四十余岁,鬓边已然花白。我领着他们二人进了屋,又找了一个匣子,交于大长秋道:“这是我备下的,你拿去分给那些在战争中罹难将士的家属以及城中被战火累及的百姓,也算是减轻自己的一点罪孽罢!”

大长秋跪下道:“老奴替他们谢过中宫,但今日之事,中宫万不可做此想,今日中宫与太子蒙冤,皆是因小人作祟,他们维护国之大统,行忠义之事,待陛下回宫一举铲除奸吝之人,迎回太子殿下,一切回归正轨,他们的牺牲就是值得的。”

“有尔等忠义之人,我自然相信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我扶起他,又道:“可即便是这样也泯灭不了战争带给百姓的伤害,你且将这些分给大家,尚能解一时之困,待日后……太子若能还朝,必有重谢!”

“唯!”大长秋应声,又转身对倚华道:“好好照顾皇后!”

殿内烛火通明,映照着四壁熠熠生辉,我觉得有些刺眼,拿着烛剪灭了几盏,对倚华道:“以后人不多,不用点这么多宫灯!”

“唯!”倚华捧着玺绶,静静地看着。

“这玺绶你好好保管,明日自会有人来取,你交给他们便是!”我自顾自的灭着灯,尽量不去看她。

“皇后”倚华跪了下来,声音有些颤抖:“陛下素来爱重皇后,不会被奸人蒙蔽,待皇后面呈陛下,一定是可以说的清楚的。”

我笑了笑,抬头看了一眼金碧辉煌的屋顶,许久才道:“他早就不是当年的陛下了!”

“倚华,我老了,也累了,当不了这个皇后了,可据儿不一样,他的秉性纯良,又深爱着他的父亲,不能让他背上不忠不孝的罪名啊,所有的过错都由我来承担吧,这是我这个做母亲的能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皇后!”倚华伏在我的脚下早已泣不成声。

我扶起他,笑了笑:“我想吃你做的糖糕和粳米粥了,你再为我做最后一次吧。”

屋内的烛火灭的只剩下妆案前两盏,勉强能照到寝殿的每个角落,我彷徨的坐到案前,摸索着找出了一些珍藏的陈年旧物,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近五十年的回忆,过往的画面不断在脑子里重现,却再也击不起一丝浪来,我伸手抚过每一个物件儿,最终落定在了一只玉簪上……

来生勿见,子夫绝笔

征和二年七月庚寅卫皇后薨

正文完

☆、归来望思(番外)

苏文逃回来告诉他,说太子谋反的时候,他起初是不信的,而当他重新派去长安的使者再次回来复命说“太子反已成”的时候,他心中的信念轰然崩塌……

他怎么也没想到,他的皇后和太子会起兵造反,一个是他少年倾心,相知相守近五十载的结发妻,一个是他盼了十年,精心培养三十八年的嫡长子,两个都是他最信任、且最倚重的人,居然合起伙来背叛他,他心里说不清楚到底是失望多一些,还是愤怒更多一些,他只想知道为什么?

他派刘屈氂领兵,除了是为了平叛,同时他也想看看自己这个温文儒雅的儿子到底有多少能耐。老实说据儿这回的表现没有令他失望,第一次领兵就能和自己想到一块儿去,反应迅速果敢,又有强大的号召力,是他的儿子没错了。可他没有料到,他们母子竟是这般烈性,兵败之后,一个宁愿亡命天涯,一个宁愿死,都不愿意见他最后一面。

宗正和执金吾将皇后的遗书奉到他面前的玉案上时,他愤怒到了极致,明明离宫的那日,他就跟她说了要等他回来,明明他已经跟她承诺过,会把这个天下交给他们的儿子,明明他都已经到了家门口了,为什么就不愿和他见一面?难道她真就那么恨他?恨到了你死我活,生死不见的地步?

五十年的夫妻啊,就换来你的一句来生勿见?

呵,好啊,那就不见!

你把朕的儿子放跑了,连个解释都不留给朕,要是儿子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朕不会原谅你的,永远不会!

嘭——

面前的青玉案被他一脚踹翻,温润光滑的几面顿时就开裂了,几案上的一支玉簪也被碎成了好几段,唯有一方锦帕毫发无损的飘落在地,上面赫然写着“来生勿见,子夫绝笔”几个血字。

殿内所有的人都匍匐在地上,战战兢兢的准备迎接天子的滔天怒火,可没人知道,此时此刻比玉几和玉簪更为破碎的,是天子孤独而倔强的心——

他原本真诚而炽热的心啊,这些年也被她的冷漠伤的千疮百孔,如今更是被她们母子无情的背叛而撕的粉碎,还能跳动,就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愤怒和心痛都到了极致,剩下了的只有心灰意冷了,他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用一种近乎冰冷的语气吩咐道:“就将皇后葬在长乐宫对面的桐柏亭,敢用长乐宫卫卒助太子谋反,纵太子出逃,就让她好好对着长乐宫静思己过,为自己的儿子祈祷吧!”

这是他对她最后的处置,她不仁,就别怪他不义,一个举兵谋反的皇后,是没有资格进入皇帝陵寝的,一个背叛丈夫的妻子,也没有资格与丈夫合葬。从今以后,他只有儿子,没有妻子,他不想再听见与她有关的任何消息!

他平静的处理着这次叛乱,将所有有功之臣都进行了封赏,将所有参与叛乱的,轻则流放,重则灭族。加强长安各城门的戍卒,并全力追捕逃亡在外的太子及其家眷。

直到阿满将那对玉镯和金锁片奉上……

直到壶关三老令狐茂上书……

……太子进则不得见上,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无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江充,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谗言罔及,交乱四国!往者江充馋杀赵太子,天下莫不闻,陛下不省查,深过太子……

他一手抓着奏书,一手攥着金锁片,心里头翻江倒海,他何曾不知道江充的为人,不过是想利用这次巫蛊,借江充的手好好磨砺一下据儿,据儿的太子当得太顺了,顺得让他一直担心据儿不晓得人心险恶,过于仁善的性格容易为他人蛊惑,所以他想利用江充给据儿制造一些麻烦,让据儿有点压力感和危机意识,同时也想看看他精心培养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会如何处理此事。

是他疏忽了,他想过江充会一无所获,也想过据儿会来负荆请罪,甚至想过据儿一怒之下会杀了江充,却唯独没有料到据儿会起兵,他低估了他儿子的能耐,他忘了,据儿除了是他的儿子外,身上还留着卫家人的血,自幼便跟着卫青和去病耳濡目染的据儿,自然不会在此刻坐以待毙,等着接受别人的审判。

如果是被逼无奈而起兵自保,那一切就都情有可原,只要说清楚了,讲明白了,他自然会宽大处理的,可既然是受了冤屈,为什么他们母子一个宁愿死,一个宁愿出逃,也不肯和他见个面解释一番?

这……很难么?

他思来想去只有一个解释,他们母子两个都已经不相信他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