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局一个碗(71)
“陛下,臣认为咱们如今该暂且休战。”李善长拱手说道:“百姓在战乱中流离了这许多年,好不容易盼来了新国朝,正是该休养生息的时候,此时最宜做的是发展农事鼓励生产。”他稍稍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况且姜姑娘想要改革,不免又耗民力,打仗与改革并行,民众怕是吃不消。”
如今推行的改革只商事上一件,耗民力的便是修路了。只是修路本就不单只是为了商事,做好了后益无穷。此时李善长这么说,不过是因为他依然对商事持反对态度。
朱元璋皱了皱眉,但还是没有说破,又转脸看向汤和:“你觉得呢?”
传唤两位文官,一位顶着文职的武官就是为了不只偏听了文官的意见。
汤和嗤笑一声,朱元璋不愿落李善长的面子,他却是乐意的:“臣觉得李大人话里话外都是不妥,臣工部负责的修路是为了方便百姓,到李大人嘴中便成了耗费民力。休战一事更是,我不曾读书都知道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李大人倒是半点不在乎外敌虎视眈眈的感觉了,怎么着,这么急着扬文抑武啊?”
李善长未必没有扬文抑武的心思,他毕竟所属文官,只是汤和这么说出口就太难听了。
朱元璋轻轻咳了一声,阻止了汤和继续往下说,知道他是个反对态度就行了,武官大约也都是这个态度了,让汤和解释个所以然就太为难他了。
他看了一眼李善长难看的脸色,没有安抚李善长,又看向刘基:“刘基,你觉得朕该如何?”
刘基自谈话开始便垂着头半阖着眼,他看了朱元璋传唤的有文官有武官便知道怕是会闹出文武之争。他与李善长也多有不合,但到底他也是个文官,不能支持着汤和贬低自身,因此他根本不想介入李善长与汤和的争论。
听朱元璋叫到自己名字他才开了口:“就事论事,改革耗民力这一点确实是有的,只是但凡行事都需耗民力,李大人不必苛责到姜姑娘的改革上去。但李大人前面所说也不是没有道理,陛下横扫中原,如今大战刚歇,百废待兴,如果还为了残元势力穷追死打,那就真的劳民伤财了。”
他的意见大致与李善长相同,顿时叫汤和孤立了,如今京中的武官只他一个能说上话的,他必须出声:“陛下,臣不赞同。北边的残元如今疲弱,若是不趁势攻下他们,放任他们恢复,再要攻下他们就难了十倍百倍啊!况且,他们未必没有再南下攻入中原的打算,如果真如了刘大人刚刚所说,让士兵解甲归田,残元来攻我们该当如何?”
“咱们如今已有燕云十六州的驻军,残元想攻哪里会那么容易。你们武将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要鼓动着大兴兵戈?”李善长不满地开口。
“行,即便真像你说的可以忽视掉北边。”汤和的眼中露出对李善长的愤恨,李善长言外之意是在说他们想要把握兵权了:“西南宁州还要不要,那里可还有大量残元势力呢!”
“西南荒蛮之地... ...”李善长话未尽,被朱元璋打断了:“宁州肯定是要夺回来的。”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李善长,他心中是不愿意任何一块土地还陷在敌手的,北边有燕云十六州确实可以暂时停战,但西南是一定要打下来的。
“停战吧。”朱元璋下了定论,汤和刚要阻止,就看朱元璋压了压手示意他稍安勿躁:“暂时停战。徐达与常遇春班师回来,同时传召邓愈,冯胜,傅友德和赵普胜回京,都是战场上的兄弟,许多年没见了,也好让他二人将北边情况当面向诸将说清楚。”
“农事要抓紧,但北边也不能不管,农事上如何做,李善长你的户部可不能放松。元帝不是嫌弃吃沙子不舒服吗,朕要叫他连沙子也没得吃,兵役就按从前的数,不增也不减,只把各地的屯兵都集中起来,要打就要打的他再也爬不起来。”
李善长与刘基听了他这话都是耸然一惊,连忙都要劝,朱元璋却阻止了他们开口:“你们考虑的朕刚刚也在想,但汤和说的有一句话没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甘州与肃州也有许多我汉人百姓,总不能我们过着好日子,平白看着他们依然受奴役吧。”
“西南一块更是,李善长,那是朕的土地,可不是什么蛮夷之地,你说话时稍注意些。”
朱元璋的态度亮明,李善长与刘基也都不好再说了。
第五十七章
语罢, 朱元璋让李善长与刘基先行离去了。
二人都是面色郁沉, 一脸为难, 朱元璋不是没看出来,但他养臣子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朱元璋看着李善长与刘基离去的背影这么想着, 他要砌墙这些臣子就得想办法造出砖块来,不该总想着拆东墙补西墙,那样他的帝国永远没法建设好。
他是农家出身自然知道要提高田亩产值有多困难。只是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北边与西南都不安定,东南倭寇也不容忽视, 他不能因着农事一直为文官让步, 那就叫舍生忘死的将士寒心了。
汤和是个藏不住心事的人,见文官在朱元璋这吃了瘪, 立刻脸上便露出了喜色, 看得朱元璋直皱眉:“你就算幸灾乐祸也去偷藏着乐, 给他们瞧见了白让他们记恨上你。”
“我与他们原本就不是一条战线上的, 摆出安生的样子, 心里也一样惦记着对方的利益呢。陛下你可是知道的, 自从开国,他们已经拿了几十个借口想削减军事用度了。特别是李善长, 眼高于顶, 文官那边不和他站队的都受他排挤,更别说我们武官了,如今就我一个能在朝上说说话的,我态度要再不强硬些, 他真把我们当软柿子捏了。”
只剩二人相处了,汤和也没了顾忌,问了朱元璋一声便捡了旁边的椅子坐下:“还好陛下没将丞相的职位给他,要不然他即刻就能把我们武官都赶回家种地去了。”
“你别胡说八道,你都被你媳妇儿养得官服遮不住肚子了,还种地,怕是弯腰插秧都得喘气。”朱元璋失笑,然后正了神色问汤和:“听你方才意思,李善长是结党了?”
汤和犹豫了一下,然后答道:“结党他倒是不敢,只是他位高权重,又喜欢与文官中的濠州同乡聚在一块,许多人想着推崇他巴结他,倒也是人之常情。”二人关系虽说不好,但结党这种会致人死地的事,汤和还没想过要往李善长身上摁。
“嗯。”朱元璋只是轻轻嗯了一声,有些不置可否,捕风捉影确实不好,只是有些事也并非空穴来风。李善长不敢对自己有反心他是知道的,至于他敢不敢拉拢其他臣子结党争斗,就是两说了。
他心中存了个疑影,面上也就有些不好看,汤和连忙略过了这件事不谈道:“我听拙荆说,姜姑娘这些日子在宫外组织着她们这些妇人要建一个什么妇女联合保护协会。”他偷偷打量着朱元璋的神情,见朱元璋一听姜妍的事便眉眼都舒展柔和了,心也松了下来:“陛下知道这件事吗?”
“我知晓,阿妍递了信进宫里。”朱元璋的嘴角上翘,姜妍在信中颇有些得意地强调了八卦心对女人的影响力,叫他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好笑,那些平日里端着架子态度疏离的贵妇们竟然真被姜妍说动,要去为其他人主持公道,真叫他有些意外。
虽然他也明白她们中的许多人也是为了讨好姜妍这个未来的皇后,但好歹这一步迈出去了,后面的事也好办多了。
“但陛下,她们也没有个情报渠道,还需要等着受害者上门倾诉才能行动,有什么意义吗?家丑不可外扬,怕是真有受了委屈的女人也不会向她们去说。”汤和怀疑朱元璋是要将情报机构一并交到姜妍手上,连忙带了些试探地说道。
“是啊,所以她们只是女人们忍无可忍的时候才会走的最后一条退路。”
朱元璋明白他的顾虑,他也在信中问过姜妍需不需要自己这边的情报支持,但被姜妍回绝了。姜妍坚持要受了委屈的女子自己求助才会帮忙,否则好心出了力还被说是多管闲事就叫协会成员心凉了:“只有伸手求救了的才配得到救助。否则就算我把救援的绳子都丢进井里去了,想要拉她上来,她不伸手抓,我也没辙。”
这么做也不需
要耗费太多朝廷的人力财力了,姜妍也不愿再给朱元璋这边增添负担了,自从知道朱元璋为自己白担了多少压力,她就一直有些心中空落,接连碰壁,也算是明白了自己那一番打算即便想法是好的,也该结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