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22)

离京之前,李陵只去了一次辅兴坊,再次加固了宅子的防卫。

出征第十天,二皇子后宅发现了巫祝之术!

二皇子妃本就病重,此时受到惊吓,竟然一命呜呼,吓得二皇子带着王妃生的大郡主连夜躲到皇宫,死活不敢回自己的王府。

洪德帝震怒,命人严查。

此事不知为何越查牵连越大,一时间全城风雨飘摇。

甚至太子妃娘家都被查出了许多龌龊,虽与巫祝无关,但是在伤及体面,太子妃素衣跪在张贵妃凤邀宫前告罪,求彻查娘家。

此时,一向安安分分的太子良娣忽然自杀。

冒出来这样惊骇的事,太子宫里的那些旧事藏也藏不住,——原来太子良娣未被张贵妃看中时,与三皇子多有私会!

半月之后,三皇子被削了王爵,圈禁起来。

五皇子因借口躲在自己王府不出门,被洪德帝叫去宫中骂了好几回。

本就躲在皇宫求父皇龙体保佑的二皇子,宁可天天被父皇拎着骂无用也不敢回府。

唯有六皇子府与众不同,六皇子妃因为得罪了六皇子,早早被六皇子按在家里,连娘家都回不去,陛下也不可能叫儿媳到面前骂,竟逃过一劫。

三皇子被圈,巫祝之事似乎告以段落。

二皇子于是大病一场,陛下要亲自给这个胆小的老二指一门亲事,二皇子笑得酸涩,“总要让梨儿去相看,她看得上,儿臣就娶。”梨儿是二皇子家的大郡主,嫡王妃唯一的亲女儿。

陛下心中十分宽慰,答应他这个要求。

身体渐渐康复之后,二皇子再没有继续躲在宫里的借口,终于回了自己王府。

经此一事,太子仿佛成了无干的人。

巫祝之事不叫他查,太子妃娘家的祸害也不让他管,陛下不晓得什么心思,只让太子在户部好好守着国家的钱粮,至于太子同时管辖的兵部,因战略军机,洪德帝亲自过问,太子竟暂时不用去了。

外面闹得沸反盈天。

辅兴坊安安静静。

柳先生得知六少爷的身份,心中道了一声“果然”,那次被突兀地叫去品茶,她就看出那个少年身份不一般。

待到李陵打了大胜仗回京,被洪德帝论功行赏赏,升了个晋王。

已是夏天,陛下早就带着爱妃去甘泉宫避暑了,有些门路的,都在甘泉宫行宫外修了宅院,京城里权贵的宅子空了一半,太子五皇子等全都不在京城,唯有二皇子留京监国。

李陵去甘泉宫复命谢恩,陛下命他去兵部交代。

叶玉盘穿着薄纱缝制的长裙站在窗边写大字,字仍然不怎么好看,但大体上,已经写得很有一番气度。

一行又一行。

李陵站在窗外看了好久,见她总不抬头,于是用马鞭轻轻敲了敲窗子。

“是你!”

叶玉盘一眼看见外面的人,立刻放下笔,欢喜地跑出来,“你回来啦?!”她就站在门口停住,然后看着他笑。

等李陵走近了,她才道,“你想看我写的字吗?”

瞧见她穿得不伦不类,衫不像衫,裙不像裙,竟是一条纱从头到脚一气呵成的。

但见她这样高兴,李陵也就没这时候扫兴,忖思过后找她说说,于是点了点头,“看一看。”

叶玉盘得了他的同意,伸手拉住他拿着的皮鞭,将人拉进屋里。

李陵被她这举动弄得没办法,松手也不是,不松手也不是,就这么奇怪的被拉扯进了书房。

那大字很不错。

是他五岁时的水平。

21

21

柳先生夸奖了叶氏写字有耐心,待柳先生离开后,在叶氏期待的目光下,李陵勉勉强强,违心夸她有进步。

小安子早也安排着人手,将这次带给叶姑娘的礼全都抬在厅里。

李陵叫小安子进来,问他最近有什么新进贡的料子。

小安子道,“四时节令都有料子送来,不过最近听说酋国使者要来京城朝见天子,他国的国宝流光锦,大约宫里会有新的进贡,小的到时注意着,一有消息,便给这边送来。”

流光锦,一百个织娘一年织半匹。

一匹万金。

李陵还是不喜欢,但他不擅长这些,但也无话可说。

叶玉盘并不晓得那些料子值钱几分,就问起他在西北的见闻,“打胜仗了么?”

趁着方才李陵同小安子说话,她还拿走了他的鞭子,此时将这鞭子在空中扬了扬,“它立了几个功?”

李陵奇道,“我毕竟是个皇子,难道还要亲自下场去与人厮杀不成?”

“你要。”

李陵笑道,“你如何得知?”

叶玉盘点头,“我就是知道。”

李陵心情大好,然后就答应了她去西市逛,——此时见她将那鞭子翻来覆去地玩弄,他琢磨,该从哪里弄一匹性子温和的小马叫她骑一骑。

忙完兵部的事儿,李陵就去甘泉宫复命,洪德帝没有收走他的兵符,还把羽林卫教给他,李陵固辞。

洪德帝笑说,“听说你有个外室?”

李陵一愣,立刻就给跪了,“父皇……”

陛下摇头,“你若是为了那个女子,想回城去找她,不如将她带来这里,羽林卫你必须接着。不得抗旨。”

李陵低头,十分不快活地接了旨。

当晚,躺在羽林卫干活的休息处,反观自己,他不得不佩服叶氏的硬骨头。

——当年是否叶氏敢与老头子杠着来呢?或者就是因为叶氏这种难见的硬脾气,才得了父皇的青睐?

过了一段时间,陛下好像又想起他的私事,问他怎么还没把人接来。

李陵老实回答,“她与吴氏不和,两人见过一次面,差点打起来。”

这就是小六给吴氏死死禁足半年多的原因吧。

洪德帝语带威严教导他,“女人不能宠地过了头。不听话就好好管教。怎么能为了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女人,给自己嫡妻下不来台?”

李陵心说,你以前可不这样。

陛下看他神色,懒得再说什么,只要这小子愿意同女人好,能生一半个小孩出来,随他怎么吧,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

他转而提起了羽林卫的事儿,最后道,“回了京,你去兵部学一学怎么做事。”

李陵猛地抬头,“父皇?!……那是太子……”

陛下目光冷峻,“那是朕的兵部,不是太子的兵部。”

李陵缓缓给父皇磕头。

心中闷闷的。

这才什么时候,父皇就已经这般猜忌太子了吗。

他还以为是张贵妃没了之后,无人在父皇耳边常常叨念太子的好了,那时父皇才渐渐厌弃了太子。

出了行宫,李陵去找寄居甘泉宫附近的兵部尚书那里领差事。

两个月后陛下摆驾回宫。

回到京城第一件事,李陵就交了羽林卫的差事,然后一头扎进兵部里,不愿再在外头招人记恨般,一心闷在兵部不出来,连最爱的跑马场都去的少了。

期间,他带着叶氏又吃了一次那家蜀中小吃。

而后过了三五日,李陵忽然提前从兵部出来,迅速进宫求见圣上。

他在太极宫外等了一个下午,终于见到陛下,将手里查到的某条卷宗批条复抄版,交给圣上。

看着父皇忙地没空看他上交的东西,李陵没有退下,而是直言不讳地问,“儿臣记得前年父皇派人修葺骊宫行宫,但今日早晨看到这份记录,为何当年的批条里,当时的负责人还调阅走了甘泉宫行宫的地宫资料?”

所谓地宫,是指密道。

圣上一愣,继而拿起小六上交的这份资料,翻开来看,渐渐目光锐利。

当年负责骊宫行宫修缮的,是太子和二皇子,——太子先处理此事,后来张贵妃染了暑热之症,太子便自请辞了修缮骊宫,专心侍奉张贵妃汤药。

之所以修缮批条应是工部的事儿,出现在兵部,是因为密道是兵部派人秘密镇守。

李陵还要说什么,圣上抬手制止了他,“此事到此为止。朕心里有数。”

“那儿臣便放心了。”李陵松了一口气,离宫回府。

晋王府。

晋王妃不在府里。

李陵回京之后,解了王妃的禁足,叫她回娘家小住一段时间,他换了衣裳就去辅兴坊吃晚膳。

他已经能吃一点点辣子了。

真正能吃此物,才如同进入到另一个食物的世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