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开饭馆(美食)(12)

黄俞自是熟悉此地的,阿娘平日若是没能抢到潘楼酒店中的摊位,通常也会在鬼市子旁摆摊。

走出旧曹门,便是那小哥口中说的瓦子了。下桥后,两条街皆是秦楼楚馆。

向右拐,黄俞便看到柳音阁。

“请问这位姐姐,我在柳西桥上看到告示……”

柳音阁前的几个姑娘正在揽客,看到一个穷酸瘦弱的小丫头片子,自然不愿搭理。

“请问那位喜欢喝粥的贵人在哪里”

一姑娘登时笑出声来,“这个小丫头倒是可笑,谁人来柳音阁喝粥?寡淡无味的东西,谁人会稀罕?”

黄俞心想:许是我打开方式有问题,既然问不到那人究竟在何处,那便打道回府吧。

黄俞正向离开柳音阁,却听得身后一声,“姑娘哪,听人说,你是来熬粥的?”

只见那人已近耄耋之年,两鬓尽是斑白,脸上的皱纹沟痕错乱,杵着个拐杖蹒跚走来。

“是的,老人家。”

“那你先随我来,过了老夫这一关,你才能为我家主人熬粥。”

老人领黄俞进入柳音阁大堂后,一直向左拐,穿过一通道后,便看见“逸仙居”的招牌。

逸仙居中布满琉璃灯盏、挂满晶莹剔透的珠宝珍玉,无不透漏出此处的矜贵。逸仙居四周由清澈水池环抱,水池上放有小盆景。门帘上的珠子,篷布上繁复的门额①,在灯火下闪烁发光,好一副绚烂之色。

这逸仙居是楼中楼、阁中阁。若说柳音阁是汴州城中很红火的秦楼楚馆,那眼前的逸仙居就是汴州用财富堆砌的阁楼。

老人引黄俞来到五楼,也就是逸仙居的最高层。

俯身望去,便看见汴京楼宇连绵。若不是为了招致外界太多目光,再修上几层楼,顶楼之人便可将汴京城中的景色尽收眼底。

“许是主子给的赏钱足够,早些天,竟还有人丝毫不懂如何煮粥,就盛上一碗粥。内生外熟,非烂即焦,着实刺眼。”老人的嘴唇微微翕动,“我家主子胃弱,一旦吃多,就难以消化。近日又因犯眼疾,食欲每况愈下,每天吃食也只能吃上一小口。长此以往,也不知主子能挨得过几时?”

黄俞问道,“你家主子平日都吃些什么?”

“不过是三餐粥饭。”

“我是问贵公子吃的具体食材。”

老人笑道,“主子不想咀嚼,故而食粟米和糯米。”

黄俞摆首道,“粟米味咸,性微寒,熟者滞气。”粟米也就是小米了,这人竟懒到如此地步,竟不想咀嚼,他连吃饭都没有乐趣了吗?

“还有糯米,虽然味甘性温,但多食易壅阻经脉之气。”

“那你倒是说说,我家主人应该吃什么好?”

“既然贵公子身体抱恙,这段日子应少荤腥,有油腻,多喝些饭粥。其实他只要正常饮食就好,食物应吃杂一些。他若是碰上好吃的,自然能多吃几口。”

老人听后哈哈大笑,“往日里来的那些个厨娘啊,都在想着法儿煮糯米粥,可你倒好,直接将主子的喜好全盘否定。”

黄俞正色道,“五谷杂粮,时令蔬菜,皆应入口。”

“罢了,你做个吃食吧,我给主子端过去。一个时辰后,我便给你回复,是否留下你。”

黄俞望了一眼天色,已是不早,一个时辰过后,天怕是要全黑了。阿娘还在潘楼酒店等我,若是阿娘吃吃看不到我,定会心急如焚。况且,我明日就要经营店铺了,刚开张的日子总不能不赚钱吧?至少得做个小吃食,挣几个钱,讨个头彩。

“今日天色已晚,我阿娘还在等我,我得回去了。明日,我带上吃食过来,可好?”

老人微笑道,“这事儿倒也不用心急。我家主人要求甚多,今日你过了我这一关,但他那一关,几乎是万里挑一。你做上八九种吃食,他都不一定能瞧得上眼。”

“那好,我明日再来。”

老人见黄俞走后,忍不住叹息道,“唉!这又能强迫得了他让他必须进食?身体本就不好,饭量还如此小。万一他真的饿死汴京城,这责任我可怎么担待得起?”

老人身边的小丫鬟听后,笑出声来,“既然有吃的,普天之下,又有何人会将自己饿死?您老这不是说笑了吗?”

“我活了这么多年,也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人。他那身形,怕是风一吹,都能把他吹跑。”

“我活了十多年,也是头一次见有人在这种地方招厨娘的。”

老人忍俊不禁,“这就是你见识浅薄了,大户人家挑厨娘,不都得样貌品性厨艺样样俱佳的么?”

小丫鬟附和道,“这倒也是,在汴京城中,小厨娘在大户人家能挣不少银两哩!”

**

天刚蒙蒙亮,在白雪皑皑中,黄俞嗅到腊梅的暗香。她一时心血来潮,寻香而去。

从竹篱木屋走出,黄俞一路向南。溪流已成冰面,仍旧清澈见底,可见其中鹅黄的卵石。寒冬腊月,万木枯荣。若是在春夏之时,用网笼一捞,就可以捞上不少鱼虾。

两岸的梅花开得正盛,风声萧瑟,红梅花瓣纷纷随风落下。

黄俞扯下一块白布,向空中一扑,无数花瓣被笼罩在白布中。此时的红梅开得正艳,雪压红梅,枝条凝成一串雪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今天新店开张,我卖梅花糕!”

“可惜,芋头在春季才有。所幸,现在有番薯。”说罢,黄俞在自家院子里挖出几大块番薯。

梅花是天然的,番薯在自家种的,成本极少。

黄俞早早来到小店,又将小店内外都擦了个干净。

一切收拾完毕后,黄俞将白布中的梅花拿臼子捣烂,用少量砂糖和蜜腌渍上。因番薯本就带甜,故而加糖不能太多,太多则太腻。番薯被捣烂后,加入梅花泥混合,作为梅花糕的馅儿。二者混匀后就开始和面。

黄俞用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油酥手捏成团。一段时间后,分成若干等份,每个都搓成小圆团。

她将油酥包在油皮里面,虎口向上缩紧。待面发好后,开始擀面,擀成椭圆状后,卷成圆筒状。她的手按在圆筒面团中间,将其整理成圆形,擀成中间略厚于四周的薄层圆饼状。

在面团中加入刚准备好的馅儿,将面团收口。因为番薯是紫薯,馅儿呈紫色。

将做好的圆形薄面饼等距切成五等份,圆心处留白。切好后,黄俞用两指沿着切好的方向内捏,将其做成花瓣的形状,再用竹签子完善花瓣形状的细节。

刷一层金黄的蛋黄液后,黄俞随手撒上些许白芝麻调色。

黄俞将做好的梅花糕放在生火烘烤铜夹子,看火候出炉。

几分钟后,黄俞将热气腾腾的梅花糕盛好,放在一个个小食盒里。

清晨,街上路过小店的人并不多。

眼见金黄灿灿又小巧玲珑的糕点,却有不少人忍不住驻足问道,“小娘子,这是什么小糕点?看这模样,像朵花儿一样。”

黄俞含笑道,“这是梅花糕,寒冬腊梅,客官可要尝一尝?”

“看这模样,即使买了不吃,也是值得的。小娘子,给我装几个。”

黄俞递给他一盒,每个食盒里装有四枚梅花糕。

食客付钱后,拿了一块糕点仔细品尝。

外酥里滑,甜津津的,但甜而不腻,还能尝出梅花的淡雅清香。

食客吃完后,唇齿间还残存若有若无的梅香,令人回味无穷。

“真好吃,小娘子,再来两盒。”

食客吃后,“小娘子做的梅花糕,真是一绝。我也算吃遍京城,这么好看又好吃的糕点,倒是头一次见。”

旁人见那食客吃得正欢,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忙道,“小娘子,你给我也来一盒,我尝尝。”

不过片刻,黄俞做的近百个梅花糕卖去一大半。早晨来往的人本不多,如今这么多人买,倒令黄俞有些惊喜。

黄俞特地留下几块梅花糕装入食盒,带给黄四娘。

结果,黄俞刚到潘楼酒店打开食盒,黄四娘身边的几个摊贩瞧见后,争先想买下来。

“小俞,阿娘不饿,你的这些个婶子们饿了,便给她们吧。”黄四娘见状,便同黄俞说道。

黄俞将食盒中的梅花糕分发下去,见阿娘的豆腐也已经卖得差不多,便说道,“阿娘今天累了一天,来吃个梨子吧。过一会儿,我们一起回家。”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