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夫人在七零的暴力生活+番外(56)
魏知庭涨红了脸,站起身就要反驳,谁料赵山河比他更快,冷漠地看着梁茵道:“这位女同志想说什么?我们提前给魏知青透露了消息吗?”
梁茵撇了撇嘴:“我没这么说。”
赵山河严肃了神色,淡淡道:“报纸上写得很清楚,晓平同志与各界学者开会讨论恢复高考一事,历经多次会议,最早的一次会议在八月份。十月份出了结果,形成决议以后,马上就登报向全国学子通知此事,因为事情仓促,连高考时间都定的非常紧急,县政府比起你们,也不过提前了一天知道此事,昨天得到通知,今天一早我就过来了,还不够早吗?”
梁茵一愣。
赵山河嘴角带上了几分嘲讽之色,冷冷道:“梁同志,你作为一个念了高中的高材生,为什么不能理解魏知青爱读书这件事呢?不知道恢复高考的消息,就不能看书了吗?他喜欢看书,耽误干活了吗?干活之余看看书,有什么问题吗?他看书又关我何事,为何要质问我?”
梁茵:“... ...”
赵山河笑了笑:“又,关你何事?”
梁茵:“... ...”
在这么多村民面前被堵得无话可说,何异于公开处刑?看着四周一群泥腿子投过来的鄙夷的目光,梁茵顿时脸涨得通红,一转身就跑了。
赵山河还要去别的生产队,因此把消息通知到了就走了,但李家沟的村民和知青们,却因为这个消息,气氛空前紧张起来。
很多人都还不知道,有一些人的命运,因为这个政策的到来,被彻底改变了。
自那天以后,干农活挣工分的吸引力,在某些人眼里大大下降了,取而代之的,是魏知庭手里那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成为了包括知青在内的好些年轻人眼里的新宠。
为了从他手里借到一本书抄写,几个知青甚至一连好几个晚上不睡觉,在煤油灯下硬生生熬成了熊猫眼。
他们不再浑浑噩噩过日子,干农活也越发积极,就想着赶紧做完,回去读书。
每到晚上,知青点屋子里油灯总是亮到后半夜三四点,几个人凑在一起读书,誓要把从前丢下的知识捡起来。
除了梁茵以外,没有人叫苦叫累,因为他们心里,已经有了一种叫做信念的东西。
他们知道,恢复高考这个口子一开,就不可能只有这一次,即使第一次报考的人多,他们可能考不上,那也没关系,明年继续奋战就好了。
楚筠那一麻袋书,也终于被人知道了,还是因为她偷偷问了李小菊想不想去参加高考,可以提供教材,被旁边的人听到几句,才传了出去。
李小菊现在正沉迷绣艺不可自拔,甚至连小学的代课教师工作也辞掉了,她对高考不感兴趣,因此就拒绝了楚筠的好意,但是村子里却有其他人找上了门来。
那是一个跟原身一样,到了李家沟做知青以后,发现生活太难了,于是嫁给了村里人的姑娘。
这姑娘名叫谭静,是丈夫陪着来的,带着一大袋子的粮食和蔬果,只求楚筠把书借给她抄一套。
看着那一袋满满的东西,楚筠就明白,这姑娘嫁的人家不错,明知道她如果考上大学,就可能再也不回来,但还是由着她去了。
对这样愿意上进的女孩子,楚筠自然不会吝啬,直接把那一套五本书递了过去,也没说是借的还是给的。
谭静千恩万谢,楚筠送她出了院子以后,回神的时候却看到不远的墙角边,站着另一个姑娘。
楚筠认出那是另一个嫁到村里的知青陈笑笑。
陈笑笑盯着前方谭静的背影消失在小路尽头,才缓缓转过身,犹豫了一下,朝着楚筠走过来。
离得近了,楚筠才看到她脸上手上全都是伤,明显是不久前刚被打了一顿。
楚筠心底一沉,已经明白了缘故。
果然,陈笑笑扯着破了的嘴角,突然勉强笑了笑,淡淡道:“你不准备高考吗?”
楚筠摇了摇头:“我觉得现在的生活不错。”
陈笑笑喃喃道:“真羡慕你啊!谭静也不错,她嫁了个好男人。”
楚筠不知道该说什么,良久才轻轻道:“你也想去高考吗?”
陈笑笑一脸木然:“去不了,就这样吧。”
“我可以帮你... ...”
楚筠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陈笑笑的声音听上去像随时可能哭出来:“你也只是个女人,能帮得了我一时,帮的了一世吗?李家沟的人都姓李,只要他们不想让我离开,有的是办法。何况我还有两个孩子... ...算了,都已经在泥潭里了,何必再拖累你呢?你只要一直这么好好的过,我看着你,也觉得多了几分勇气。”
她说完就离开了,看上去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楚筠站在那里目送她,心里五味杂陈。
又过两天,其他生产队,甚至县里也有人跑过来借书或是买书,楚筠几乎来者不拒。
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们,尤其是他们眼里那渴求改变命运的光芒,楚筠总是不忍心让他们失望,因此一麻袋书很快就所剩无几了。
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谁也无法阻挡这个大势。
只是明月高高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有像魏知庭那样因为早有准备,所以越发意气昂扬的,也有陈笑笑那样,被家庭拖累,对高考彻底死了心的。
还有一种心烦意乱者像是梁茵,之前一直看不起魏知庭没事抱着书看,没事就冷嘲热讽一波,现在再想起自己干过的事,只觉得每天都好像被人用异样的眼神瞅着,脸上火辣辣的,因此人人都去借书,就她不肯去。
知青点里开始变得泾渭分明,其他五个知青每天废寝忘食,只有梁茵一个人在旁边阴阳怪气。
她有时候觉得这些人根本考不上大学,不过白费力气,有时候看着他们聚精会神地讨论题目,心里头又像是油煎一样,好像自己已经被抛弃了。
就这么纠结着,五十天一晃而过,李家沟参加高考的刚好十个人,被县里派的车直接拉到了市里。
梁茵也去参加了,虽然她没怎么复习,也憧憬着万一自己走了狗屎运,随便考考就能上大学呢?到时候不需要家里帮忙就能回城,多风光啊!
当然了,这也就是白日做梦罢了,等到考完,其他人兴致勃勃开始对答案,猜测着谁会考上,或紧张或激动,就只有她好几门都交了白卷,压根不想跟其他人交流。
这一次高考虽然匆忙,全国各地却依然有近六百人参加,最后录取的人数,也将近三十万。
还没到过年,录取结果就出来了,赵山河再一次充当邮递员,亲自把李家沟的两份珍贵的录取通知书送了过来。
一份是魏知庭的,他考了全市第一名,被录取到京大的医学院。
另一份是谭静的,她刚刚过了录取分数线不远,考上了市里的师范学院。
得到消息的时候,魏知庭正站在田埂上发呆,高考过后的这一段时间,他每天都在紧张忐忑中度过,眼看着知青们都开始兴高采烈准备过年的物品,他的心里却始终惦记着考试的结果。
他在这里足足待了十年多了,实在是太想离开了。
就在这时候,赵山河骑着自行车,高举着一份录取通知书,如神兵天降一般,到了他面前。
魏知庭像梦游一样拿到了那份写着自己名字的通知书,看到封面上京大两个字,他的双手颤抖着,毫无形象地蹲在地上,眼泪扑簌簌流了满脸,又滴落到通知书上。
知青点里的其他人都被惊动了,呼啦啦赶出来,看到赵山河手上只剩下了一份通知书,有动作快的已经凑了过来,急急问道:“这一份是谁的?”
魏知庭闻言也擦干了眼泪,带着几分希冀地问:“是楚筠的吗?”
问完他就是一愣,后知后觉想起来,楚筠根本就没去参加高考。
赵山河摇了摇头,重新骑上了自行车,只淡淡道:“是谭静的。”
谭静?
如果不是去参加高考的时候见了一面,知青们几乎都要忘记这个女人,也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
其他人都没考上,免不了脸上带了几分失落之色,只有梁茵在旁边幸灾乐祸道:“我就说没那么容易考上吧,你看看你们,那么努力看书有什么用,不还是跟我一样?魏知庭是因为早就有人送书,做的准备比我们多,才会考上大学,说起来不就是作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