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老夫人猜的没错,赵玉儿一家当年的确是胆小怕事,怕收留了顾清之而惹得顾清之大伯不快,给他家使绊子,这才不敢见顾老夫人。
待顾清之得势,赵氏也自知理亏,不敢往老夫人面前凑,只不过这回为了给女儿求一个好姻缘,这才又厚着脸皮找了上来。
顾老夫人甚少提起当年之事,许是今日见孙儿婚事落定,起了许多感慨,这才拉着顾清之说了好一阵。
说罢,还叹了一口气:“眼下看来,当年咱们没留在化州也是好事一桩,若是留在了化州,有了栖身之处,只怕闻夫人便不会辗转找到你我二人,你与蓁蓁的姻缘怕是要跑咯。”
顾老夫人说着,只觉话题愈发沉重起来,便一转话头,打趣道:“若是留在了化州,只怕与你青梅竹马的人便不是蓁蓁了。”
顾清之笑了一笑,不置可否。
顾老夫人不过是心有所感,当玩笑话说出来罢了,顾清之也不是执着于旧事的人,这事儿提了一嘴,在祖孙二人这儿就算是翻篇了。
谁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赵玉儿原是打算径直回院子里,可走出去一段距离,又想起斗篷与手捂落在了老夫人房中,便带着小卉谷欠过去取。
小卉心中正因得擦汗一事忐忑着,听得赵玉儿要原路返回去取,便自告奋勇地带着她抄了条近路,想着若是让赵玉儿少走几步路,也许便会觉得她这个丫鬟还有可用之处,回房算账时便不会责骂得那般狠了。
赵玉儿正热得难受,听得有近路抄,断没有不同意的道理,便跟着小卉走了小路,七岔八岔后便要回到大路上。
谁知前面是个岔路,顾老夫人与顾清之慢悠悠地走着,倒叫赵玉儿赶了上来。
赵玉儿原想迎上前去与老夫人一道前行,可隐约间又听到了熟悉的名字,便下意识地带着小卉后退两步,想听听老夫人背后是怎么说起她的。
刚巧老夫人的话头接近了尾声,赵玉儿未听得前面半截,只听得老夫人说,若是方面留在了化州,顾清之的青梅竹马便该换人了。
赵玉儿当时年纪也不大,不知晓其中具体原由,只是听说当年顾老夫人来投奔时,家中并未收留。
赵玉儿不明白家族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不明白若是当年收留了顾清之会给赵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她只觉得自家父母是个蠢笨的,竟然看不出来顾清之非池中之物。
尤其是听到顾老夫人那句“只怕你的青梅竹马便不是蓁蓁了”,更是气得紧紧捏住了小卉的手,指甲深深掐进肉里。
若是顾清之当年留在化州,他的青梅竹马,除了她赵玉儿,还能有谁?
若她与顾清之能有青梅竹马的情谊,闻樱是太傅之女又如何?
若她家当年收留了顾清之,将他抚养长大,有这份恩情在,即便顾夫人与闻夫人曾定下娃娃亲又如何?
若是她爹娘当年将顾老夫人与顾清之留在了化州,只怕今日顶着太尉未过门妻子这一名号的人,就是她了!更甚者当年,皇家赐婚这样天大的荣耀,也是她的了!
好一个闻樱,捡尽了便宜!
赵玉儿越想越气,手上力气越使越大。小卉被捏住手腕子,只觉得上头有针在扎,却又不敢呼痛,忍得好不辛苦。
待听得顾老夫人一行人的脚步声消失不见,小卉这才敢小声试探道:“小姐,莫生气了,省得气坏了身子。”
赵玉儿闻言回过神来,满肚子的气无处可撒,只得狠狠瞪了小卉一眼,抬手又在小卉胳膊上拧了一把,低声骂道:“都是些不中用的!”
小卉捂着被指甲压出血印的手唯唯诺诺,赵玉儿瞪了她半晌,好歹还记得这是在太尉府,不好发作,只得转身离去,斗篷也不拿了。
第45章 药膏
顾老夫人同顾清之一路说着话回来,已有些乏了,却还是拉着顾清之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什么。
顾清之知晓老人家心中高兴,也不忍打断这般兴致,便十分耐心地陪着老夫人继续说着话。
顾老夫人又说了一阵,实在是有些乏累,又念着顾清之还有旁的事儿,这才依依不舍地要将人放走。
顾清之起身离去。老夫人的目光随他一直行至门前,忽地又瞧见搭在一旁的狐皮斗篷与手捂来。
正是赵玉儿方才落下的。
顾老夫人瞧见这斗篷,便又叫住顾清之道:“这斗篷是你玉儿表妹的……”
话只说到一半,便被顾清之抬手止住:“若祖母是想让我将这斗篷送去表妹处,还是罢了吧,省得表妹生出许多不该有的念头来。”
顾老夫人听得此话,先是一愣,旋即笑了开来:“我还等着蓁蓁过来陪我解闷儿呢,见你送过去做什么?瞧你这样儿,莫不是怕蓁蓁吃味儿不成?”
顾老夫人这显然便是在打趣儿了,顾清之却一本正经,正色道:“蓁蓁不是那般小心眼儿的人。”
顾老夫人见他话中毫不掩饰地袒护,笑意更深了些,方才想说的话也觉没必要再说了,便将人往外赶道:“好了,你今日要写与蓁蓁的书信还没写吧,还不快回书房去?”
顾清之笑着应了两声,转身大步离去。
顾老夫人目送顾清之出了院门,这才收回目光,将视线复又落回到那件斗篷上。
赵玉儿这身装束太过刻意,顾老夫人瞧一眼便能将她的心思猜得七七八八。
且不说顾、闻两家的交情有多深,单说顾清之对闻樱的情意,他也断不会将赵玉儿留在身边。
无论如何,在闻樱过门之前,顾清之断没有先纳妾的道理。更何况他钟情闻樱多年,眼见着要将心爱的姑娘娶回来了,又怎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移情别恋?
顾老夫人这般想着,不自觉摇了摇头。她方才瞥见赵玉儿落在这儿的斗篷,原是想给顾清之提个醒儿,叫他知晓赵玉儿对他有旁的心思,莫着了套。
顾老夫人原想着,顾清之身边除了闻樱外,从未有过亲近的女子,想来对赵玉儿这般手段防不胜防,这才想着提醒两句,谁知顾清之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不仅如此,一颗心还全然向着闻樱,倒叫顾老夫人觉得自己多此一举了。
顾老夫人笑着摇了摇头,放下心去,而后让黄妈妈去抱了斗篷,差院中的小婢女送去赵玉儿处了。
顾清之原本便打算一回府便去书房处理事务,不过是因得赐婚一事,这才绕路去了顾老夫人处。
这段时日朝堂上下忙得很,不为旁的,夷族王子要入京了。
虽说夷族此番是带着诚意前来求和,但大周也有自己的考量,且若要与夷族定百年之好,朝中各方也各有考量,顾清之这几日正是在忙这些事。
若非顾老夫人提起,顾清之只怕是要忘了还要给闻樱写书信这件事情了。
既然想了起来,不若便先写上罢。
顾清之回到书房,提笔蘸了墨,略微思索一瞬,而后挥笔洋洋洒洒写满了一整页纸。
如今给闻樱写书信一事,已成了顾清之每日必完成的任务,之前他是被顾老夫人按头写,写到如今,自己倒觉得乐在其中。
起先是绞尽脑汁让书信看起来枯燥无味惹人厌,如今不仅不用刻意招人烦,有时他还会写上一两件趣事儿来,而后便猜想若是那小娇气包看见了,会是怎样一番神情。
若说今日最值得写的事情,那便是赐婚无疑。
想来忠公公此时已到了太傅府,更或甚者,已经宣完了旨意,回宫复命去了吧?
不知那小娇气包接过圣旨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顾清之料得不错,忠公公是个利索的,从太尉府出来后便马不停蹄去了太傅府,说了几句吉祥话恭喜了一番,此时已在回宫的路上了。
闻樱的马车走得慢,在路上耗了不少时辰,待回到府中,又因得她脚上不便地缘故,忙活了好一阵才下了马车入了府,还叫不明缘由的太傅夫妇吓了一跳。
闻樱只来得及将脚伤一事说了,还未来得及提起半句赐婚的事情,忠公公便带着圣旨过了来。
太傅虽不明白宫中为何突然赐了婚,不过两个小辈的婚事早便定了下来,赐婚的旨意一下,算是锦上添花。
待忠公公宣完圣旨,将那明黄的卷轴交到闻樱手上,又寒暄客套了一阵后,太傅便旁敲侧击地想探明白宫中为何会突降赐婚的旨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