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进个头不高,长的扔到人堆里也不起眼。当初带回来的单子是最差的。
大家没把他当回事。
结果他工作特别卖力,每次加班都最后一个走。
孙进见自己被盯着,心里紧张的不得了,脸都憋红了。
苏青玉笑着道,“看来大家都是看得很清楚的,孙进同志确实很卖力工作。咱厂里就需要这样的同志为咱们做管理工作。希望以后生产部门的同志,都能和孙进同志一样学习。咱们一起恭喜孙进同志,成为我们厂里的第一任生产主管。”
说完就带头鼓掌。其他人输的明明白白的,也没啥好抱怨的,都跟着鼓起掌来。
孙进一听真的还真是自己的名字,顿时激动的站起来了。
苏青玉道,“恭喜你。希望以后带好这个部门。”
“我,我会的。”孙进手足无措,深吸一口气,又坐了下来。努力让自己表现的镇定一点。
苏青玉笑着道,“大家也看到了,不会拉订单,不一定就不能在别的地方发挥自己的长处,所以大家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自己适合做啥,自己的长处在哪里。条条大路通首都,总有一条适合咱们自己的。所以接下来,咱们讲的是分部门了。
现在大伙儿都是身兼数职,啥都要干。我也不是说故意累你们,也是想给你们机会多体验一下别的岗位。现在你们自己心里对自己也有清楚定位了,那么接下来分部门,你们自己选择。看是想进销售部门,还是生产部门。”
她刚说完,下面的人就自己议论起来了。
苏青玉提醒道,“想要继续为厂里拉单子的,就继续拉单子,但是拉单子咱可是有任务的,每个月至少要拉多少。拉不到的,咱单位会记一次,连续三个月不合格,那就不适合咱榨油厂了。”
议论声音就小了。
苏青玉道,“最重要的一点是,咱们销售范围要改变了,可不像之前那样还能回各自老家。当然,这个范围,是下一个论题。我只是提醒大家,当销售之后,就要开始靠自己了。”
这话一出,更没人议论了。一个个都在想着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能不能有那个能力靠自己。
毕竟之前确实很多都是靠家里人的。
最后选择留在销售部门的只有两个人,一男一女。除了派去送货的两个男同志之外,剩下的都选择留在了生产部门。
苏青玉道,“我尊重大家的选择,朱琳,你回头把她们的工作证重新发一下。”
朱琳麻溜的应了。有些同情的看了眼李青。就这几个人,销售部门压力可大了。
幸好她有姐撑腰,不用这么大压力。这一对比,自己这日子过的可真好。一定要好好跟着老师们学习,不能让姐失望了。
李青也有些失落。
心里压力大。
苏青玉让生产部门的同志出去继续工作,自己出去开小会交流一下,只把销售部门留下来商议第三个议题。
等人走了,办公室里果然空旷下来了。
李青抿着嘴,不知道说啥。
苏青玉问道,“大家是不是压力很大。”
三人看着苏青玉,然后点点头。真的压力大。
苏青玉笑道,“其实这个结果你们应该高兴。你们想想,如果安排一堆销售员,你们的竞争对手反而多了。因为我即将给你们画一个圈子,你们只能在这个圈子里销售。”
李青道,“厂长,那我们以后要在哪里销售啊?”
“这次你们也看到了,运输很困难。上次让你们自由发挥,现在规范之后,咱们也要考虑运输问题。销售范围就以我们县城为中心,对外进行辐射,只销售给和我们县里相邻的县单位。”
厂子创建初期,这个圈子就足够大了。
苏青玉道,“有把握吗?”
三人尴尬的互相看了看。最后还是李青道,“有把握,反正都得吃油在,咱不怕卖不出去,就是脸皮厚点。”
苏青玉笑着拍她的肩膀,“这才是觉悟高。”
第93章
县里农用机械公司赶上五一这天,把所需要的机械终于赶制出了一部分了。
虽然错过了春播,但是大队对于开荒倒是很有需求。还有人想趁着还不算热,再多种点东西。就算收成少点,那也是赚了。
机器到了这些大队的第一天,就获得了大队众人的围观。
本来社员们还觉得队里干部花钱租用这些机器,还不如把钱省下来发给社员,社员努力工作不更好?
结果看到那些机器工作的效率之后就没这想法了。
这可真是比不了啊。
那些大队干部们见着这些机器用得好,也高兴的不得了,豪情万丈道,“咱也学苏家屯,新开的地方,咱都种上油料。都哪去找苏家屯换油吃去。年底咱直接分油。”
社员们各个笑开了花。
苏家屯的机器也跟着这一批机器一起运送过来了。
数量就和之前苏青玉约定好的那样。
见着东西入库了,社员们笑的牙不见眼的。
有了这些机器,他们可就轻松多了。
机器可是不用算工分的,收获的粮食那不都是分给他们的吗?
队里就是把他们当人看啊,为了不让他们辛苦,给他们多弄粮食,真是想方设法啊。
当然也有人心里感激那几个老知识分子。
听青玉说,有这机器都是多亏了老知识分子呢。
邢教授也带着眼镜来查看这批装备的好坏。
这可是他画的图纸交上去的,得负责。
苏青玉笑道,“虽然小巧了,但是更适合我们这里的地形了,很合适。邢老师您可操碎心了。”
邢教授道,“说起来我最近还在研究新的机器,”
苏青玉高兴道,“您这是想升级这些机器?”
“那倒不是的,就是想到以前插秧很辛苦,而且很费人力,你说要是能有机器多好。”
苏青玉知道,这机器是未来有的,只是海城那边没找到。
虽然她已经准备将旱地都种植油料,但是水田还是想留下来种植一些大米之类的吃。
所以听到邢教授这打算,她心里特别高兴,要真能搞插秧机,那以后可更方便了。
邢教授道,“不过你们也别抱太大期望,毕竟环境有限,只能搞最简易的,不一定能起到效果。”
苏青玉无所谓道,“有当然就是好事儿,要是没有,那也没啥影响。只辛苦邢老师你们啦。”
邢教授笑了笑,“吃了东西,总不能不干活。”
队里有了油厂,他们这些人也不缺油水了,最近脸色都长好了。
所以啊,帮助队里发展好不止是为了感恩,同时也是为了大家未来日子过的更好。
多了这些机器,队里又能省出一部分劳动力了,苏青玉就准备再给榨油厂招一部分人。
现在虽然岗位都有人,但是厂里业务忙了之后人总要不够用的。
所以得提前储备人。
而且就和学校一样,以后这批知青总要离开的,厂里到时候岂不是没人了?
招工的事儿苏青玉也不那么看重了,交给部门领导自己去招聘去。反正招聘流程都有。
招工针对的对象,苏青玉也给了明确的规定,都是要在学校里上进修班的那些成年的年轻人们。
能接受教育的,那才是进步青年。
比如说苏叶和苏卫民这样都是在学校上课的。
晚上苏青玉和苏卫国商量这事儿的时候,顺便也和家里人说了一下。
听到消息,两人都不当回事,觉得这和自己没关系。
毕竟他们可是有自己的工作呢,一个在厨房工作,那是肥差,一个在大队当拖拉机手,走哪里都被需要。
苏青玉道,“你们也一把年纪了,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苏卫民道,“我不是开着拖拉机吗?”
“拖拉机能开除宁安县吗?”
苏卫民:“……”
苏叶道,“我就不用吧,我一个女娃子。”
“你要是觉得在食堂干活比厂里体面,你就一直干吧,我也不勉强你。”
苏青玉瞄了两人两眼,“你们自己去考虑清楚。”
陈爱兰见自家两个孩子这死样子,心里呕死了。觉得这要是不是自己生的,真的懒得看一样。就和糊不上墙的烂泥巴一样。
她感慨道,“你说我年轻那会儿咋就没这个机会呢?这要是有啊,我就不在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