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先帝聊天群+番外(188)

人人皆有自己的猜测,只是不会说出口。

而那个被靖宁宗百般维护、甚至为她扫清了一切障碍的孙世樱,此刻正在无双殿的榻上躺着。

这几日,她生不如死。身上的皮蜕了一层又一层,痒又抓不得,新肉生出来,却又极嫩,最最细软的丝绸,摩擦着都疼。

连翘安慰她:“听说皇上往江南寻名医去了。一路快马不停歇地将名医送进宫,想来快到了。”

孙太后烦躁:“等这病好了,哀家出宫去,寻个行宫住着罢了,不想再见皇帝。”

说得好像皇帝愿意见你似的。

连翘用绞了冰水的冷帕子在她身上轻轻按着,减轻些痛痒,又道:“奴婢一直不敢劝太后,早就不该听徐超喜那厮的挑唆。皇上与您虽不亲厚,却也敬您孝您,本可以相安无事的。”

孙太后深深地望她一眼,半晌才哑声道:“不可能的。你不懂。”

长信宫里,秦栩君也说了同样的话。

“不可能的。小菱,你不懂……”

何元菱温声劝道:“我知道皇上不在意名声,但大靖以孝治天下,皇上不能让人抓着把柄。等太后治好了病症,送去五台山修行也好,送去先帝那儿守陵也好,派人严加看管就好。对天下百姓也好交代啊。”

秦栩君缓缓搁下手中的笔:“小菱,知道朕那句‘去你的蛋’是哪里学来的吗?”

“这不是……千古之谜吗?”何元菱开了个玩笑。

秦栩君牵了牵嘴角,却笑不起来。

“朕幼时,和太监玩躲猫猫,躲得太远了,躲到了一间废弃的宫殿中。哪知,那宫殿中竟别有洞天,重重帘幕后,是舒软的床榻与锦被,程博简与孙世樱翻滚其上,毫无遮掩……”

何元菱愣住了,她从没想到,幼年的秦栩君竟然撞破过这二人的奸情。

“他们发现你没?”何元菱不由问。

秦栩君摇摇头:“没发现。彼时朕年幼,亦不懂□□。只听程博简说,‘樱儿泛滥如斯,定是想我了’,孙世樱回,‘去你的蛋’。朕以为程博简在欺负孙世樱,不敢惊动他。赶紧跑回母妃那里,想叫母妃去劝架。哪知母妃一听朕的描述,吓得当场失色,捂住朕的嘴,叫朕从今往后都不能吐露半个字……

“可终究,母妃没过多久,就因病而亡。她死得很蹊跷,小时候朕不懂,渐渐长大,却有些回过味来。母妃之亡,亡在生育了皇子、更亡在知道得太多。有人借刀杀人,使得出神入化。后来朕说‘去你的蛋’,每说一回,他们就如临大敌,朕心里高兴,朕就喜欢看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

“所以小菱,朕怎么可能放过他们。想都不要想。他们手上挂着多少性命,朕的恩师、朕的母妃,若朕不收拾他们,接下来遭殃的,就会是朕最心爱的人。”

说着,秦栩君递来一本折子。

“你瞧瞧,这说的是什么混账话!”

何元菱翻开一看,顿时出了一身冷汗。是一名监察御史参自己的本子,没错,参何元菱。说是江南省两名仗义百姓,千千迢迢进京,告发内官何元菱,早先在江南阳湖县妖言惑众、图谋颠覆。

“图谋颠覆?”何元菱拿着折子愣了半天,扶额,“因为我说了大闹天宫吗?”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秦栩君咬牙。

何元菱却回过神来:“只怕后面各级参本会雪片似地飞来,皇上若强行护我,倒会失了民心。不如对薄公堂,分说清楚,才能堵上悠悠之口。”

秦栩君点点头,立即在折子上写:“着命转京都府衙受理此案,公开审结。”

然后往折子堆上一扔:“朕也要去看看热闹。”

第177章 大结局

弘晖十四年秋天,大靖朝的京城出了一桩惊天动地的奇事儿。

有江南百姓千里进京、状告一品内官何元菱入宫前在江南妖言惑众、图谋颠覆。此事闹到朝堂,弘晖皇帝下旨由京都府衙立案,火速彻查。

彼时大靖官场震动,辅政皇戚迅亲王、内阁次辅邬思明、都察院左都御史俞达先后被查办。朝中又成立“清廊”,开通密本上奏渠道,内阁权利削弱。一时间,各路京官兴奋不已,极为踊跃地给皇上写密本,从痛陈时弊到痛心疾首、从文采飞扬到破口大骂,把负责“清廊”事务的仁秀给忙得不可开交。

就这人心浮动的当口,弘晖皇帝最最信任、最最贴心、最最得用……咳咳,其实也不知道谁用谁的内务总管何元菱,竟然被告了,还是图谋颠覆这样的大罪,而且皇帝还下旨立案了,这一连串风骚的操作,简直吊起满朝文武和全京城百姓的胃口。

就写密本写到上头的京官们,本来已经准备了一百零八种花样痛骂,一看皇帝居然立案了,倒也不好意思再开骂。

要说这些京官也是贱兮兮。不骂就不骂了,反而还开始上密本安慰弘晖皇帝。

一个何元菱倒下了,千万个何元菱会站起来的。

何元菱虽好,皇上也不能贪杯啊。

皇上您千万不要烦扰,何姑娘也不见得就被判有罪啊。

……

啊呸,皇帝陛下怎么可能判亲亲何姑娘有罪,你们是疯了吗?

皇帝陛下还有更风骚的操作,要让你们见识见识。

在皇帝陛下的暗示之下,京都府衙张榜公告。何元菱图谋颠覆一案,将交由京城百姓公开审理。

公告一出,整个京城都沸腾了。

什么?小的大字不识一个,还能审案?

什么?奴家平时见到官家人大气都不敢出,还能定官家人的生死?

什么?还有这等好事?让本大爷挤到前排瞧瞧?

京官圈就不止是沸腾了,简直是往油锅里扔了一把火,直接就烧了眉毛。

这是什么奇奇怪怪的审理?老百姓懂个屁,他们能审什么?

而且怎么审?谁主持?谁举证?谁审问?谁拷打?谁控制现场?

最关键,在哪儿审?京都府衙有这么大地方吗?

……

事实是,京官们多操的心。皇帝陛下既然能想出这么风骚的主意,必然是有风骚的资本。

弘晖十四年,九月初一,秋高气爽、万里无云。

京城最热闹的街头,突然出现几个疯跑的小孩,嘴里大喊着:“审案啦,快去审案啦。宫里何姑娘在皇宫东南角楼上受审啦!”

东南角楼?

熙熙攘攘的路人还没反应过来,疯跑的小孩又大喊:“快去啊,现场发铜钱啦!”

哟,审案还有劳务费拿。百姓们纷纷扔下手里的活计,争先恐后地向皇宫的东南角楼跑去。

事实证明,京城还就是有这么大的地方,可以让何元菱受全城百姓的审。

皇宫东南角楼外,有一片极为宽阔的广场,以前曾用作羽林军操练之场所,后来宫里重新辟了专用之地给羽林军,这里就成了平时官员们进宫的停轿歇马之处。

简单说,就是大靖皇宫的“停车场”。

但今日,“停车场”被清空,数百羽林军严阵以待,更有上百名太监把守入口,无数百姓从四百八方涌来,从各个入口处次第入场。

每位入场者,领一文铜钱二枚,一枚上印“风调雨顺”,一枚上印“国泰民安”。

广场上乌泱泱站满百姓之时,数丈高的城楼上,俏生生立上了一名美貌少女。

人群躁动起来。

“这就是何元菱吗?好年轻啊。”

“这姑娘一看就是好人,怎么会图谋颠覆?”

“人不可貌相,且看后面怎么说。”

“虽说人不可貌相,可她衣着如此朴素,生得又一身正气,我还是觉得不像坏人。”

议论声中,城楼上一名礼官走上前,大喊:“肃静——”

礼官那嗓子,简直穿云劈雾,竟比雷声更加直击人心。广场上顿时安静下来。

“今弘晖十四年九月初一,京都府衙奉皇命,审理何元菱谋逆一案……”

礼官高声宣读,字字清蜥嘹亮,直传到广场的最远处。

百姓们终于听清了,个个面露喜色。

别说他们是头一回见到这种审案,就是他们的爷爷、爷爷的爷爷……直至大靖开国,都没见过这种审案方式啊。

原来这位一品内官何元菱,早先在江南是“说书小娘子”,而那两名江南百姓,是状告何元菱煽动谋逆。京都府衙特邀全城百姓到场,亲耳聆听“说书小娘子”现场说书,由百姓们自行判断,这故事到底算不算妖言惑众,到底算不算图谋颠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