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也没打算在渑池县长待,等时候差不多了,神臂弓往上一献,大概就可以调任回京。对这个临时的上司,孙山也没必要费心思去搞好关系。
然而这样的想法,被陈庭柳的话给彻底改变了。
“种世衡啊!你知道种世衡是谁吗?他可是一代名将,种家军的开山之人。他生了八个儿子,都是将种,孙辈就更多了,最有名的便是我跟你讲过的那个种师道!甚至可以这么说,日后大宋对西夏的战事,有一半都是种家军撑起来的。你……真的不愿意跟他搞好关系?”
服了,孙山彻底服了。
虽然眼下的种世衡还只是个小小的县令,甚至都没有转入武职。但是对这种守卫家国的英雄,孙山向来是十分敬仰的。
所以在陈庭柳的劝说下,孙山主动登门拜访了种世衡,并且真心实意地为自己的言论道了歉。当然,在道歉的话语里面,孙山也只是表示自己不该这么说,并没有为了搞好关系而昧着良心去吹捧种放。
然而对种世衡而言,这样的道歉才是恰到好处的,若再多几分,就难免显得讨好谄媚,反而让人心生戒备。
种世衡本就是武人性子,与孙山敞开了聊上一番,就把之前的一点不快抛到了九霄云外。
尤其是聊起西边的党项人,北边的契丹人,对这些虎视眈眈的豺狼虎豹,种世衡与孙山的看法完全一致,就是要靠一双拳头,打服了为止!
“我看仲平兄颇有英雄气概,又熟读兵法韬略,日后必能有一番作为!其实小弟同为文职,却也一心尚武,除了弓马拳脚,还喜欢研究些机关器械。等过一阵子,我有一件上佳兵器赠与仲平兄,以明我辈之志!”
此时的种世衡已经把孙山当成友人看待,连连摆手说:
“哎,怀仁不必如此客气。之前一些小事,我种世衡已经不放心上了,怀仁又何必再拿出礼品馈赠?”
“唔……其实仔细说来,那兵器也算不上是礼品,不管用料还是来历都毫不珍奇。它是一件能够普及军中的改良发明,我想让仲平兄帮着参详一下,到底该如何调整使用,才能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威力。”
种世衡对孙山了解还不多,也不知道他的所谓军器改良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所以给出的反应比较平淡,但还是答应下来帮他一起测试。
等到一个月之后,孙山真的把调整好的神臂弓拿出来的时候,种世衡只试射了一箭,就深深爱上了这件利器!
“神臂弓!神臂弓!!哈哈哈哈!有此神器在手,何愁党项不灭,契丹不退?我大宋缺马,面对北虏铁骑是处处受制。如今有了这神臂弓,只要列开箭阵,再搭配□□大盾,即便只有步卒,也再不怕与骑兵正面野战了!”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种世衡就不再去县衙,而是整天守在校场里,指挥着手下人排列阵型,试射神臂弓。
一开始是衙役,后来偷偷拉过来一队厢军,可这些人站个队都七扭八歪,叫他们排成一排一齐射箭,居然还能互相误伤到……懒散成这个样子,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最后没办法,种世衡调来了自家的家丁……其实就是他的私兵,来偷偷试射神臂弓。
这其实是很犯忌讳的行为,几乎可以算得上私藏重努,要是有人告发,种世衡和孙山都够得上流放三千里了。
不过这个险冒得值。种世衡的私兵虽然只有数十人,但是训练得非常好,令行禁止,整齐划一。本就熟练的阵法变换,配上新式的神臂弓,一下子就显出了威力。先齐射再轮射,硬是打出了一个百人都的声势。
也正是靠着种世衡的实地演练,孙山才能完成最后的调整,然后将神臂弓献入京城。
然而神臂弓的开发调试已经结束,种世衡却玩上了瘾,整天想着根据神臂弓的特性来开发新的战法战阵,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甩在了一边。
孙山知道,种世衡这个未来名将当然要物尽其用,有他钻研神臂弓,简直是再合适不过。至于县衙里的公务,就由他孙山主动代劳好了。
也就是这样,渑池县的县令和县尉,实际上互换了差事。
“这样也好,反正升迁回京,做的必然还是文职。在这里提前熟悉一下公文公务,总归是有好处的。”
陈庭柳都如此说,孙山也就更加放开手脚做事,而不去在乎县衙里的那些风言风语了。
可是神臂弓连同奏折一起送入京中,然后就仿佛石沉大海一般,再没了音讯动静,这就让孙山有些苦恼了。
好在又过了几日,陈保差人提早送些年货过来,也带来了京中的最新动向。
“什么?杨怀信进了捧日军做指挥使?准备参加上元节的夺标演武?这都哪跟哪啊!”
听到这样乱七八糟的消息,连陈庭柳都忍不住吐槽起来。
可是随后冷静下来推想一番,她很快理清楚了其中的脉络。
“伯父专门派人传来这些消息,肯定是有用意和关联在其中的。可能是太后看杨怀信与我们越走越近,心中不快吧。我离京之前去慈幼庄看他训练,竟然张口闭口,随随便便就把兵圣秘法这种话说出去。落在有心人的耳朵里,多半就要以此生事。若我所料不错,这个传言已经进了宫,到了太后耳朵里。她安排杨怀信进捧日军,就是想看看他有没有真本事。若是有,就封赏一番,说不定之后还有重用;而若是没有,那么假借兵圣之名操练私兵,便是犯了忌讳,必然要追究罪责的。到时候查找源头,说不定还要牵连到你我,还什么升迁回京?押解进京还差不多吧!”
陈庭柳口中的局势非常严峻,但她确是笑容满面的,灿烂得仿佛上午的太阳。
孙山明白,她这是相信杨怀信的能力,所以毫不担心。
也对啊,本来就是天波府杨家将的一员,又跟着陈庭柳学了千年后的练兵方法,不说别的,光是练兵这一项,在这个时代里,恐怕已经没人能强过杨怀信了吧?
当然,军中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并不是有能力就能吃得开,就能办成事。所以杨怀信天波府的出身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大宋顶尖的将门就那几个,天波府杨家绝对是其中之一。再加上陈庭柳离京前早就跟陈保说过,她自己的那份分红,可以先让杨怀信拿着用。出身名门,不差钱,又有本事的将官,还愁底下的大头兵不服?看谁敢!
果不其然,转过年来,过了正月十五上元节,京城里就有好消息传来。
上元的夺标演武,上四军同台竞技,最后是捧日军大获全胜。而其中表现最优益的将校,就是杨怀信!
靠着这一番表现,杨怀信是连升三级。而与此同时,献上神臂弓的孙山也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封赏——迁三司盐铁司胄案弓箭院判官。
献上神臂弓,升了个督造弓箭的官,没毛病!
反正这个官的工作就是管理工匠,核查账目什么的,也不用亲自动手锯木头。而且太后把孙山放在这个位置上,明显就是要大量制造神臂弓,装配军队了。这也算是对神臂弓这件利器的认可!
最重要的是,陈庭柳的计划又成功了。离开京城没几个月,凭着神臂弓这项发明,孙山又成功地杀回了京城。
可想而知,太后肯定是希望孙山能老老实实待在弓箭院,专心督造神臂弓。而陈庭柳呢,最好也是乖乖养在院子里,闲了就去做做案戏生意。
可惜刘娥的期望注定是要落空的。这一次,他们两人肯定会把京城搅个天翻地覆!
坚定决心
弓箭院的差事虽然不少,但是重复性很强。刚上任时孙山还有些手忙脚乱,等做上一个多月之后,就完全得心应手了。
待到可以从容不迫地处理公事之后,孙山有了闲暇,这才感觉到,自己是真正地回到了京城。
而这个时候,已经是阳春三月了。距离他考上进士,正好过去了整整一年。而同年进士之中,除孙山之外,仍在京中任职的,就只有入了翰林院的大小宋了。曾公亮在去年秋天得官会稽知县,此时还在越州治理水患呢。像尹洙,郑戬等人,也都是各自领了一县之地,最快也要三两年才能获得升迁。
于是京城之中,与孙山同龄同辈,又比较亲近的人,就只剩下大小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