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只熊猫不容易(106)

作者:沈霁川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宫廷侯爵 欢喜冤家 穿越时空 主角:阿窈,杨岑 ┃ 配角:江素素等 ┃ 其它:熊猫 我把你当熊猫,你居然想撩我? 被拐卖的第三年,阿窈点亮了第三棵技能树 养熊猫! 这只熊猫有点凶,有点胖,有点萌 还有点... 会写字? 阿窈看看地上的那三个字:嫁给我,想要晕过去 天啦噜,有只熊猫成精啦! 再后来,她被这只熊猫宠了一辈子。 点击展开

众人见她如此,忙扶她起来,她犹是不肯,还要再拜时,却听见抱着田生过来的何明有些局促的声音:“嫂子快起来,田生并不是我们救的。”

“ 啥?”袁嫂子有些茫然,“不是你救的?”

眼见众人皆是一脸的尴尬,袁嫂子这才明白过来,敢情刚才谢错人了?那头白磕了?

“那是谁救的?”

“我们过去时,只看见胡婶子抱着田生,听她老人家说,是几个小娘子救的。”

众人一时都有些惊讶,一旁的胡婶接口道:“那位娘子我也不认得,只怕不是咱们村里的,我才把田生接过来,她人就不见了。”

袁嫂子还要再问,还是后头赶来的孙家伯母说:“现在先别问这个了,横竖出不了这片地方,还是赶紧把田生抱回去喝碗姜汤发发汗要紧,那潭里的水凉得很,可别作出什么病来。”

她这么一说,袁嫂子才想起来,当下也顾不得别的,只忙忙将儿子抱回家,熬了一碗热热的姜汤喂他喝了下去,果然才下半晌就发起热来,当下阖家忙得人仰马翻,袁嫂子更是连觉也不敢睡,如此下来,待田生又像往常般活蹦乱跳的时候,竟是胖了许多,反倒是她自己整个人瘦了一圈,杨母见媳妇这般用心,倒将平日里对她的不满去了三四分。

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袁嫂子只见自己家儿子病好,也懒得再去找什么恩人。

她暗自盘算——要谢恩人也需得花不少钱呢!

可惜天不遂人愿,她都快把这事忘到了脑后,恰好这时周家大媳妇姗姗来迟,带来了别的新消息。

“把田生救就来的恩人找着了呢!”

“是谁?是谁?”

“你倒是快说呀!”

她的脸色却有些古怪:“就是村东头新来的小娘子!”

瞬时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左看右看,都面面相觑。

田生的娘袁嫂子有点懵。

但不管怎样,一群人的眼睛都看着,不找到便罢,找到了,又怎么可能不去?

袁嫂子虽说人缘不大好,却也不相认戳断了脊梁骨。

杨母却是真心实意地欢喜,她带着儿媳妇扯上两匹布,抓上两只鸡,再带上自家的小豆丁,去人家家里登门道谢。

袁嫂子眼见本来准备给自家儿子补身子的鸡,尽数都抓了去,心里疼得直抽抽。

这新来的小娘子家就在村东头,算是村子外围,那房子倒是不错,三间正屋,左右厢房都是青砖大瓦房,外头的篱笆都是壮实的大竹子,编得整整齐齐,上面爬着绿生生的藤蔓,显然比原先半荒废时来得欣欣向荣。

院子里此时并没有人,杨母扣了扣半开的门,扬声问道:“可有人在家么?”

刚扣了两下门,就听见外头一个声音问道:“请问婶子到我家来有什么事?”

第91章 重见

两人正瞅着里头, 冷不防后面一声都吓了一跳,等到转过头去又是一楞,这几个小娘子都带着帷帽, 看不清面貌, 在乡下却是少见。

“婶子?婶子?”旁人都没说话,唯独走在最前头的一个人,见他们只盯着看,便又唤了两声。

“啊?”杨母突然被拉回心神, 不禁老脸微红, 期期艾艾地道:“我...我家...带田生...来谢小娘子...”

那个小娘子顿了顿,好似没明白过来, 直到看见她身后面缩着头不肯出来的田生,才想起来前几日的事情,忙把杨母往屋里让, 笑道:“我们姊妹几个也是路过, 任谁看了也得救一把,哪里劳动婶子嫂子专门来跑一趟,快些进来坐。”

一直到进了院子, 几人才把帷帽都尽数摘了,杨母只觉晃眼,这才知道别人说的样貌生得好些,到底是什么意思。

那最先说话的小姑娘明显是主人家, 刚到了屋里, 跟着的几人就开始忙前忙后,给他们整治茶水。

这小娘子请杨母二人坐了上座, 旁边的丫鬟立刻去倒了茶来,捧给杨母与周喜姐, 又给田生拿了一盒子的果子,哄他在一边慢慢吃,这才坐下说话。

杨母和袁嫂子刚开始还拘着,后来见这几个小娘子虽说生得好看,却很是平和,并没有那等高高在上的习气,倒像是在平常人家住惯了似的。

杨母放松了一些,先正正经经谢了一遍,回头去叫田生:“快给恩人磕头!”

田生答应一声跪在地上便要磕下去,那小娘子只摇头笑,避开到一边。

没看见旁边的袁嫂子都要心疼死了吗?她眼下独居在此,可不想跟心眼小的人结仇。

杨母忙道:“娘子莫要客气,他的命都是娘子救的,三个头又算得了什么!”袁嫂子一边拧了田生一把,让他赶紧起来,一边连声附和。

这个小娘子却笑道:“婶子家里又送鸡又送布,我动一动手就多了几天的饭,这多一个头少一个头还计较些什么!”

她笑意盈盈却格外坚持,杨母也只能作罢,心里却又添了几分愧疚。

正经事说完了也不好就走,杨母便开始发愁该和这个读过书的娘子说些什么,总不好问人家为什么要住到这乡下地方来吧。

她正在难为,小娘子早就看了出来,眼睛一眨就多了一个主意:“我倒是想问婶子一件事,我想在院子里头种些菜,不知道这个时节还能种些什么?”

这却是问到了杨母等人的长处,当下底气大足,便跟她道:“小娘子若是想现在种,黄瓜、菘菜、萝卜、苋菜、韭菜都成,就看娘子爱吃些什么。”

“婶子别总叫我小娘子,听着怪生的。”这小姑娘一笑,满面都是喜气盈盈的:“只叫我阿窈便是。婶子说的几样我都喜欢,婶子能不能再给我仔细说说?”

杨母见她听得十分认真,没有半点敷衍,便也用心将撒种、浇水、施肥各样都给她说了一遍,袁嫂子见总有自己会这群小姑娘不会的,便也有意显摆,不时添些东西,妇人的交情都是聊出来的,等到他们要回去时,杨母已经一口一个“大侄女”的叫着了。

“大侄女不用再留了,你大伯他们快下田了,得赶紧回去看看去,你要得闲了就抱着孩子来家里坐坐,别老闷着。”

阿窈今日得的消息不少,一边答应了,一边送他们出了屋子,一直站在门口看着她们走得远了,方才关上院门转身回来进了左梢间。

因为屋子阔朗,左梢间便拿一个浅雕溪山放舟图三扇屏风隔成了里外两间,阿窈刚刚应承了人半天,这下才算松快,就一头躺倒在上面,满足地伸了一个懒腰。

“姑娘跟这些人说这么多做什么?”小琪愤愤不平,她眼见着袁嫂子各种脸色变幻,要不是顾谈礼交代过,在外面万事和气,她早就忍不住上去刺一顿了。

既然不想来谢人,就不要上门便是,又没人逼着她,又没人非要贪这几只鸡几匹布的。

“老爷说过的话,姑娘都记得,怎么就你不记得?”这丫鬟虽然是新来的,却一向稳重,只是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就着有些暗淡的光,一点一点地穿针。

“秀禾,你怎么又在晚上动针啦?我说的话呀,小琪都记得,你偏就不记得!”

阿窈这些日子不能时常出门,快要被闷坏了,只能在屋子里面折腾,过过嘴瘾。

那丫鬟连眉毛也不曾动一下,只是四平八稳地道:“姑娘外面的衫子破了,我得补上去。”

阿窈还没说话,就见另一个面貌黝黑的丫鬟过来了,手上还端着药碗。

阿窈的脸立刻垮了下来。

“姑娘喝药。”

阿窈看着这碗汤药半天,这熬成的汤药又黑又苦,很是不招她的待见。

“我已经好了。”

那丫鬟眉眼憨厚却是难得的坚持:“大夫说了,必定得喝完这一幅。”

阿窈跟她对峙了一会儿,自己脖子都酸了,这丫头拿惯了刀剑的手却没有半分晃动。

阿窈没柰何,只能投降:“好吧,我喝——”

旁边刚停了汤药的小琪一脸幸灾乐祸:“姑娘看,早些喝了不就没事了吗?”

谁知阿窈磨磨牙齿向她森森冷笑,灯下闪着的寒光,让小琪立刻识眼色的噤声不语。

等到差不多好了,阿窈也时常出外走动,因着她言谈爽利,开言先笑,且有了田生一事,更觉得这女娃娃能下水去救素不相识的人,品性定然不错,便也愿意同她有些来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