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虾日常(155)
徐宜县的排污管道铺设完毕!
自然净化用的稳定塘也挖好了,连接稳定塘的沼泽因为不具备大规模铺设防水底层的条件,倒是没有动。
但有这两样,污水也能净化个七七八八,多出来那点营养,刚好用来养水草,吴来早就把河段租了下来。
也就是说,设施搞好了,接下来马桶就要开卖了。
谢尧在信中说,第一批马桶已经卖了出去,买家是县城各大酒楼客栈,用过的人开始打听哪里有得卖了。
之前修筑排污管道那批工匠,如今留在城里修建卫浴室,等县城普及了马桶,谢尧打算推广到各个镇上,然后再进一步改善各个村的卫生条件。
苏含玉看着看着就乐了,不知道有没有同僚笑谢尧这个县令,正经事不管,倒是专门管百姓吃喝拉撒。
她把这话写在回信里,笑了他一番,同时表达了想去参加一下这项前无古人的工程的愿望。
等谢尧再次回信,一本正经地表示,衣食住行才是民生大事,其他事都没有这几样重要。
苏含玉的参观请求被他驳回了。
理由是:“不够安全。”
苏含玉看到这几个字有点紧张,他这个一县之长居然说自己眼皮子底下不安全,县里现在到底什么情况?
“十六,问你个问题,为什么你们爷说县里不安全?”
“这个……”向来活泼的十六居然不肯回答。
“你不说我这就去县里。”
“千万别!”
在她威逼之下,十六说了实话,原来谢尧没打算那么早对佘家动手,但他们居然敢派人暗杀苏含玉,彻底激怒了他,他当即挑了他们一个训练营,从而暴露了自己的实力。
佘二被抓进大牢,佘家人也被激怒了,伺机给他下毒,才有了谢尧除夕那晚的毒发。
若不是苏含玉相救及时,谢尧估计挺不过去,佘家就成了赢家。
佘家有曹国公当靠山,若不能一击即中,是不可能扳倒他们的,谢尧仓促对上他们,揪了老虎尾巴又不能杀了老虎,只能继续周旋。
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不放心苏含玉跑去县城,怕佘家再次下杀手。
“那他自己呢?”苏含玉问道,佘家在徐宜县经营了那么多年,他又只是个县令,对方随便捣一下乱就能牵制住他了吧。
若是再中一次毒,她也没有解药啊。
红将军又不能保证弄出变异小龙虾来。
“你不用担心,区区一个佘家爷没有放在眼里,而且佘家还不知道爷的双腿已经恢复了,想像上次那样下毒是不可能的。”十六宽慰道。
比起自己的安危,爷明显更担心她的啊。如今暗地里保护她的人已经不止他们四个了。
不过爷不让他说出来,他只能憋在心里。
“好吧。”
苏含玉只好放弃去县里的念头,忧心了几天也无暇他顾了。
小龙虾要上市了。
消息刚传出去,去年买过小龙虾的酒楼立刻派人过来联系她。
来得最快的当然是华盛张掌柜,他等了好些天,苏含玉也没个答复,不知道是忘了,还是没想到办法。
眼看着好哆鱼的生意还是蒸蒸日上,他总不能坐以待毙,当然要努力自救。
小龙虾是他最后的希望了,他就不信,寡淡无味的巧茶还能敌得过麻辣鲜香的小龙虾!
第二百零八章 减价拍卖(三更)
张掌柜一开口就要五千斤。
苏含玉笑道:“今年我们卖法不一样,您要多少我都没法应下来。”
张掌柜愣住了,“哪里不一样?”
“去年只有我们家养小龙虾,价格我自己就能定,想卖给谁都行,但今年村里有二十多户养小龙虾的,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我们村打算成立个临时拍卖市场,每天拍卖一批小龙虾。”苏含玉笑道。
这是她这两天和里正商量的结果。
目前村里的养虾大户只有她和里正两家,其他村民养得不多,加起来只有一两万斤,这点数量完全不够那么多酒楼消耗。
销路不愁了,愁的是定价。
辛辛苦苦养了一年,村民都想多赚点钱,眼下这么多酒楼想买,还个个都要千斤以上,他们当然希望价格越高越好。
这个想卖一两一斤,那个就想卖二两一斤,到第三个,就想卖三两一斤。
欲壑难填啊!
但你想卖那么高,也得酒楼愿意买是不是?
苏含玉觉得自己扛不起定价这个重任,索性跟里正说,不如拍卖算了。
哪怕是同一亩田养出来的小龙虾,也有大小之分,另外也有品质之分,不同生长期的小龙虾虾壳都不是一个颜色的。
比如生长期短的小龙虾,虾壳是青的,这时候的肉质最鲜嫩美味,甚至可以拿来做冰镇小龙虾或醉虾。
等蜕了七次壳后,小龙虾就成熟了,虾壳又红又亮,若是继续长下去,变成红褐色乃至黑红色,小龙虾就老了,老了肉就柴了。
给小龙虾划分一下标准,不同标准卖不同价格,肯定比所有虾统一价格要好,有利于长远发展。
下榕村今年养的小龙虾都是苏含玉提供的虾苗,吴来售卖的饲料,村里的水土又是一样的,小龙虾养殖时长也没有区别,品质是一样的。
就是个头有的大些,有的小些,苏含玉觉得可以区分为大中小三个规格,设置不一样的拍卖起价。
小龙虾属于生鲜,生鲜产品一般采用减价拍卖方式,因为生鲜送到拍卖市场后,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损耗,而减价拍卖最大的优点就是缩短交易时间。
减价拍卖是先给商品设置一个非常高的定价,然后逐步减去同一数量,直到有竞买人应价。
比如,按一百斤小龙虾算一件商品,初始定价为五两银子一斤,降价幅度为一百文,主持人会先喊五两银子,若是没有人应价,就减至四两九百文,还是没有人应价,那就减至四两八百文,以此类推,到有人接受为止。
若是同时有两个人应价,拍卖方式就会转变为增价拍卖,价高者得。
赵成只听说过增价拍卖,听苏含玉说了减价拍卖,感觉很新鲜。
若是搞拍卖的话,村民需要把捕捞的小龙虾送过来,然后分拣包装,中间肯定要耗费一定时间,而酒楼采买又是远道而来,把小龙虾运回去少则半天,多则一两天,拍卖耗费的时间肯定越少越好。
便决定采用减价拍卖方式。
决定拍卖方式之后,接着就从村民里招募临时拍卖市场需要的人手,市场虽然是临时的,但跟正式的也没多大差别,佣金还是要收的,不然怎么给负责分拣搬运联络的这些人支付报酬。
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定下首次拍卖日子,不仅通知了联络过苏含玉的这些酒楼,县城大大小小的酒楼也都通知了一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拍卖时间定在中午,村民们一大早就起来了,赵成还特地搞了个简单的开捕仪式,仪式结束后,养虾的村民才下田捉虾。
苏含玉预计一亩地产出五六百斤虾,但村民们照料得好,小龙虾个头普遍比较大,估计有七八百斤,个别可能有千斤。
确定来参加拍卖的酒楼有三十五家,考虑到可能有的缺席,而且有的初次购买,要的量不多,里正便让每家每户只捉一百斤,全挑个头大的,小的多养几天。
也就是说,这一期拍卖全是高品质的大虾。
小龙虾的运输问题是重中之重,一个弄不好,运回去成了死虾,酒楼可就糟心了,说不定都不想进第二次货。
这次虾农们群策群力,想了个新办法,用蒲包和箩筐装运。
蒲包是什么?
是用蒲草编制的容器,看起来和篓子差不多,既柔韧又结实,开口处还能折叠起来。鱼虾蔬菜瓜果装在里面,能够充分保持水分,堪称纯天然的保鲜用品。
编一个和箩筐差不多大小的蒲包,浸湿水后,用做箩筐内衬,然后把小龙虾装进去,扎紧蒲包袋口,就能妥善运输了。
养了虾的村民忙得不亦乐乎,没养虾那些眼看人家顺顺当当养了一年,眨眼就到了收获季节,还有几十家酒楼争着要,又是羡慕又是后悔。
要是当初咬咬牙,买了虾苗,不就跟他们一样了吗?哪里像现在,只能在边上看热闹。
反正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