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大户贵夫妻+番外(255)

作者:妙利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穿越时空 市井生活 关键字:主角:林菁,沈安侯 ┃ 配角:楚氏,楚怀,沈淑窈,沈凌 林菁和沈安侯两口子睡得好好的,一睁眼就来到了从未出现在历史中的燮朝国公府的当家侯爷侯夫人,这名头听着似乎不错,可过了几天就发现问题家里人口多,婆婆精明小叔子闹心,还有个十岁的儿砸和八岁的儿媳妇儿,林菁的内心是崩溃的体能太差身体太弱,身为狼牙队长的沈安侯表示必须要锻炼锻炼再锻炼,八块腹肌一块都不能少衣食住行样样不习惯,两人只好挽起袖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不小心,夫妻同心闯出了一片天地来点击展开

若不是为了盯住沈安侯好好吃饭喝药,她早就该进实验室做事儿了。沈大老爷也知道这一层意思,举手再三保证:“我绝不胡思乱想,绝不随便应付,一定照顾好自己。”他笑着在林菁脸上蜻蜓点水般啄了一下:“你也是,自己照顾好自己,在我心里,你可比我更重要。”

第213章 无助

蜀州军民齐心协力,在第一时间就展开了积极的救援工作, 哪怕之后洪峰未退, 百姓们也并未被天灾吓倒,而是按照官府的安排在指定地点搭建临时住所,让更多的人能够被容纳进来。

每隔一段时间, 还有山民医者带着味道奇怪的草药给大伙儿服用, 或是一群穿着白色罩衣的年轻男女们为病人诊脉开药。都说患难见真情, 在天灾之中, 山民伸出援手帮助汉民也自然感动了不少人。尤其是汉民们渐渐发现,山民并非是他们印象中那般野蛮粗鄙,相反,这些年轻人言辞得体通晓文书,甚至还有许多闻所未闻的见解。连秀川郡颇有才名的老孝廉都对他们赞叹有加。

百姓们被安置妥当,一切走上正轨,沈安侯和林菁也松了口气。洪水虽然还未褪去,但降雨量已经在明显减少。山中的积水来的快也去得快, 或许再过五六天, 大伙儿就可以重建家园了。

更安心的则是蜀州的刺史和太守大人们。要说地方官员最头痛的,莫过于天灾人祸。其实许多时候并非是他们不作为, 而是他们无能为力。但这次却是个例外——沈侯爷将一切都准备妥当,还为他们手下的兵士进行了能力培训,专门针对洪水的到来制定了周密的救援计划。不仅如此,沈家庄子还在各处准备了衣物粮食供百姓消耗,并不需州府出钱出粮。这几乎就是白白送名声和好处给州府大人们了, 他们又怎会再无动于衷?

然而大燮到底只有一个沈安侯,也只有一个蜀州。沈大老爷在其他州府虽然也有安排,但不是亲力亲为,比起这里便差了太多。如江州闽州地广人稀不被朝廷重视,被他慢慢渗透进去安插人手的还好,虽然损失比蜀州更大,但百姓至少不用流离失所,总有休整之地,果腹之食。最惨的反而是世家林立之地,以及王侯驻守的地方。

宣州便是这场天灾之中最凄惨的地方。自从吴王带着许昌王逃离京城回到吴郡,他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许多平民男丁都被征进军伍中服役,而要养活这许多人,吴王唯一的法子便是提高赋税。

天下人都在前几年的灾害中掏空了口袋,宣州百姓能拿什么交给吴王?好容易等到田里的庄稼转为青黄,突然大雨降下,龙江仿佛天神的愤怒,席卷了两岸良田。许多百姓哭嚎着直接投身江中,被汹涌的洪水卷走。对他们而言,反正活下来也没了希望,还不如死了干脆。

也有不甘心就这样等死的人,拖家带口的往其余地方迁徙。可各地的官员不是傻的,若是他们接纳了流民,不好向朝廷交代还是其次,自己州府的资源够不够用才是关键。

地主家都没余粮了,官府又能为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们做什么呢?好些的允许他们在城外停留,接济些许食物给他们支撑。碰上酷吏直接便派兵驱逐剿灭的也不是没有。

沈侯爷的子弟兵们不是不知道这情况,他们尽力救人,却敌不过难民太多。如今每一个山头都在超负荷收容百姓,医士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连续几天都没好好睡过一觉。就算这样,他们能做的也没溅出太大的水花来,每天都有人在死去,剩下的人也不过是垂死挣扎。

无论朝廷还是吴王府,都陷入一片焦头烂额中。或许他们没把百姓的性命看的太重,可谁都知道人口就是底气,更遑论“得人心者得天下”。在吴王府里左右逢源混的如鱼得水的陈曦便又打起沈安侯的主意来:“我们兄弟几人从青州来时曾见过沈侯爷的庄子,那里种的不是水稻,而是什么土豆玉米,听说产量极高还不废地。”他脸上时一片忧国忧民之姿,说的大义凌然:“王爷心怀宣州百姓,为何不往蜀州借粮?想来沈侯爷并不敢违逆您的旨意。”

吴王也是听说过鸿胪寺从蛮夷处寻到高产粮食的消息的,听了陈曦的话便有些意动。陈曦一看有戏,不免更卖力游说,甚至大包大揽道:“如今我堂弟陈晨便在秀川郡,您不妨让我叔父休书一封给他,由他来做这事。”

吴王也觉得可行,立刻招来陈晨的亲爹陈安,将陈曦的主意如此这般的说了。陈安对此却是不抱什么希望:“我那逆子若是能听劝,这会子已经到宣州来为您效力了。既然王爷有令,臣自会从命,却不能保证结果如何。”

陈曦便拿话堵他:“叔父此言差矣,从来父慈子孝,明谦可不是不懂事的孩子。您在书信中与他陈说厉害,他又怎会不听从呢?”

陈安一点儿都不喜欢自己这个最爱投机取巧的侄儿,这时候也不客气道:“你若是能耐,当初也不至于将我儿留在沈放庄子上抵债了,又何必在王爷跟前巧言令色呢?”他说着也是来气:“沈安侯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心里就没点儿数么?凭什么有难让我孩儿去担,好处倒被你拿了?”

陈曦却是不怵他,反而似笑非笑道:“大家都是同殿为臣,都是为王爷效力,便是叔父不顾及血脉亲缘,也不该这般对侄儿吧。功劳好处什么的,侄儿可没想着分毫,这都是为了替王爷分忧,为了宣州百姓着想。您若是对我有什么不满,侄儿在此给您赔罪了了好?只求叔父切莫因为和侄儿闹别扭,就耽搁了王爷的差事啊。”

他这番唱念做打,反而显得陈安太过小气。连吴王的神色都有几分难看:“陈大人就真不愿为了宣州百姓动动笔吗?”

陈安深吸一口气,垂下眼脸拱手:“臣自当为王爷分忧,这便回去给明谦写信。”他恭恭敬敬的往后退几步才转身离开,眼底却藏着深深的不满。

他一回到府邸,便招来两个儿子商议此事。陈大郎是个耿直人,差点儿没拍桌子:“陈曦这贼子!自从他来了便处处排挤咱们家,如今更是欺辱到父亲头上去了!看我不找机会好好教训他一顿,也让他明白明白什么是长幼有序。”

“你别这么暴躁。”陈二郎伸手拍了拍自家哥哥,眼中却带着几分狡黠:“父亲如今可做了决定了?吴郡实在不是什么好地方,我看咱们不如和大房一拍两散,投奔三弟去算了。”

陈安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其实他对陈晨呆在蜀州不愿来吴郡是挺赞成的。不说为了保存实力,世家多的是兄弟们分散不同阵营的操作,光是对沈安侯本人,陈安也是非常肯定的。不过三年时间,他就能将自己娇气内向的小儿子调理成有担当的朝中重臣,而且是真真切切的扛起了整个将作监对职责,由此可见沈大老爷本身便是个极有本事切知人善任的。

可惜当初他还是被皇家的名头给束缚,选择了更“名正言顺”的吴王来效忠,却没料到吴王虽然谨慎勤勉,却优柔寡断志大才疏,被陈曦三哄两哄的就将他们父子三人给踢到了边缘,甚至还对他们颇为提防。

如今被陈曦再将一军,陈安反而是下定决心了:“岑家药铺的路子,咱们还能不能走通?想法子逃出宣州吧。”

陈二郎眼睛一亮,笑出声来:“您可算是做了决定了,岑家的大掌柜可和我说了好几回,他们在龙江上是有自己的船队的,甚至龙江的漕帮,有大半都被他们控制着。只要洪水退却,他们自然能悄无声息的将咱们一家都送出去。只这段时间还要父亲大人与吴王继续虚以委蛇,莫要引起他们的注意才好。”

“可见你是早有打算了。”陈安似笑非笑的看他:“你三弟又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了?”

“迷魂汤没有,大好前程却是不少。”陈二郎一点儿不否认的嬉笑:“只这会儿我才不会告诉您,等您去秀川郡自己问他吧。”

陈安下定了决心,仿佛身上都轻松不少,与两个儿子说笑了几句才往书房去斟酌书信。如他这般老狐狸如果真要哄一个人,那是绝对可以将人哄的团团转的。第二日吴王看了他“彻夜未眠挥手写就”的信笺,对其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为赞赏,立刻便派人往青州送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