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59)
县政府只有三排平房,中间是一条南北向道路。政府办在路东最前面的一排,里边的工作人员看见女军人,连忙迎了出来,领着大家去了后面的城建科。
城建科就两间办公室,交上各种证件,一会的功夫,崭新的房产证就交到了姥姥的手里,房产证上写的是姥姥的名字。
办证的人员还在那感慨:“我参加工作三年了,这是第一次办房产证。”悠悠听了一愣,转念一想就明白了。
可不是吗,这个年代,工作人员住的是统一分配的福利房。产权归国家所有。
五八年公私合营,这以后农民自己盖得房子,根本没开展办证业务,没证不能交易,也就城市里极少数老居民的房子,才有房产证。
女军人早就收拾好了东西,回家把大门的钥匙交给悠悠姥姥,领着父亲就走了,连头都没回。反而是“六傻子”频频回头,一副恋恋不舍的神情,是被他女儿拉着拽着走的。
剩下三人站在空旷的院子里,罗新才站在那里发感慨。“嫂子,我小时候多少人盼着能住进来。前些年,一群叫花子住在这里,人们都躲得远远的,绕着走。现在站到院里,想到的却是,这人哪,可不能光顾眼前,得有长远打算,得教会后代做人啊。”
“兄弟你说得对,孩子有出息比什么都强。”
“嫂子,这院子你打算怎么办?”罗新才问姥姥。
“兄弟,我正想和你商量。不瞒你说,我是没时间在这看着,再说收拾屋子我也不懂。我是这样想的,你听听行不?”姥姥就把昨晚娘俩商量的意见,告诉了罗新才。
“嫂子,既然您信任我,我就给您收拾。保证麦收前给您拾掇出来。再说了,早收拾好,咱们的生意也能早开始。”
“兄弟,这钱您拿着,不够嫂子再给你补。”姥姥把200元钱和钥匙递给他,又把放在屋里的花生种交给他。
“行,咱多退少补。”罗新才接过钱痛快地回答。
第73章 废品收购站
走到大街上,悠悠看了一下时间,才上午十点多,这个点吃午饭太早,回去得等到下午才有班车。
悠悠想起穿越小说里,主人翁都会去废品收购站淘宝,就对姥姥说:“姥姥,咱去县废品收购站看看。”
姥姥问:“去那干啥,这可不是咋张集,有你胜男妗子在那。”
“我这里不是有好多的废铜吗,咱去卖了,顺便混进去看看呗。”
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悠悠拿出来自行车和一袋子的废铜。找人打听了收购站的位置,俩人骑车赶去。
县城的废品收购站在城市的西北角,是一个三十多亩的大院子,里面分类堆着各种废品,个别的上面盖着帆布棚。
院子的门旁有三间门市房,门市外面摆着一张办公桌,一个大磅。两名工作人员,一个坐在办公桌后面开条子,一个在过磅。
来这里交废品的人不多,看着应该是县城的居民,把家中的废品拿来卖。
娘俩站在一旁,等其他人过磅。工作人员看到姥姥搬着吃力,就过来帮忙。听到姥姥说是废铜,好奇地问:“您收的?”
“我家开了个代销点,今天进城上货就捎来了。”
过完了磅,工作人员开了个条子递给姥姥,“老同志,您用车子把东西推进仓库里去吧,领钱也得去里面。”
工作人员帮姥姥推着自行车,进了后面的仓库。仓库好大,一排十来间的大通房,房顶用的是钢梁,有十多米。双扇大门敞开着,宽得能开进汽车。
里面堆满了怕水和较贵重的东西,废纸、废铜、头发等物品分类放置。和公社里不一样的是,这里的废纸最多,堆了多半个仓库。
悠悠跑到废纸堆那里,里面成摞的书籍扔的到处都是,别说还真有好多名著和线装书。看来穿越小说里写得,也不全是杜撰。
姥姥看到悠悠那样,就猜到了她的想法,对工作人员说:“同志,我开个代销点不易,您这里好多的废报纸,能让我挑点回去当包装纸不?比起买包装纸能省不少钱。”
“行,您去挑吧,记住别拉乱了。”工作人员说完就走了出去。
库房里就剩下了他们娘俩,悠悠立马开始行动,看见各种名著就往空间里收,线装本、带布包皮的旧书籍收进去,各种字画不管是不是名作,也收进去。还别说,悠悠一会的功夫就找到了十几本“福本子”。
这里的书可真多,悠悠的空间里都一大堆了,库房里还看不出少来。不过悠悠也不敢收了,被人发现就不好了。
姥姥则挑了许多的叠放整齐的报纸,装到麻袋里,喊着悠悠走了出去。悠悠本来想看下废铜,也来不及了。
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点,在旁边的一个窗口里,姥姥递进条子,把卖废铜的钱领了。
到了门口,姥姥把报纸倒出来,放在磅上称了一下,四十多斤。一斤废纸二分钱,才八毛多钱。
“阿姨,里面有好多新书,咋是废品啊?”悠悠故意的装不懂。
“那都是各单位图书馆挑出来的反动书籍,不管新旧。”阿姨热心的给她解释着。
悠悠听了,两眼往外冒星星,反动书籍好啊,基本上都是名著,得想个办法把这些书买走。
姥姥高兴的说:“还是这便宜,一块钱才买三十多张包装纸,还没报纸结实。”
“那您用完了再来买。”工作人员帮着姥姥装麻袋。
姥姥把麻袋绑在车子后座上,递给他俩两块钱,没等他们拒绝,就骑上车子走了。
第74章 山寨超市
中午,在第一饭店,姥姥看到有烧***毛钱一斤,赶紧要了两只。原来,县城四、九是大集,第一饭店才会做烧鸡。
这次悠悠拿出来的货物比较多,把毛驴车装得满满地,四月初十前没时间再出去进货了。
为时俩月的复堤工程就要结束了,民工都准备领了工程款集中卖东西,必须尽量的多备货。
烧鸡给了舅姥爷家一只,剩下的那只迪迪自己就吃了快半只。嘴里还说着,“迪迪好好的喂鸡,养大了让姥姥做烧鸡吃。”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
黄河复堤工程,干得快的队已经完工了,指挥部安排他们在堤顶边堆“土牛子”,每隔十米堆一个十方的长方体土堆,方便护堤员填补被雨水冲刷出来的沟辄。
民工们准备回去了,都在等工程部量土方算账。后来完工的就被安排在新复的堤坡上栽“葛八根”。
葛八根根系发达,深入地下一米多,生命力极强,抗旱和抗热性极好,较耐寒,耐荫性好,很耐践踏,适应的土壤范围很广。
人们都说晒不死的葛八根,把它的茎截成十公分长短的段,抓起一簇插入土中,也不用浇水。
太阳晒得它露在地表上的茎叶干枯了,一场雨下来,贴近地面的草根上又会发出嫩芽,几天的功夫,就能长到二三十公分。草茎匍匐生长,每个枝节上都发出新根,牢牢地扎入地下,保护着大堤抵抗雨水和洪水的冲刷。
民工有空就来代销点转转,准备买回家的东西,不过得等着指挥部发了钱才能买。远处的民工也来看情况,大家都知道悠悠家的东西质量好。
姥爷担心,到时候大家伙一起来,屋里挤不下,也忙不过来。悠悠和姥姥听了,也觉得是个大问题。
悠悠想到了后世的超市,决定弄个简单的“山寨超市”出来。姥姥现在对悠悠特信任,按照悠悠的方案,立马开始行动。
把民工用不着的货物,全都收到后面的货架上。把柜台腾了出来,上面分门别类地摆放着民工常卖的东西,价格用毛笔书写在硬纸签上,非常醒目,其实也就三四十种东西。
红糖和糖块都按五毛钱一袋包装,包装袋是悠悠在商城订制的,几种大小不一的防水牛皮纸袋,这样方便大家购买和算账。
悠悠和姥姥提议,决定采取赊小鸡的方法,对住在韩屯村的民工,由各队的会计担保,实行赊销的办法提前销售。
另外,开展“为民工服务”促销活动。凡购买东西满十元的,赠送一条普通的纱巾,纱巾正好可以当做包袱用,把民工买的各种东西包起来,解决了包装问题。
纱巾在悠悠的商城里不值钱,批发价也就两三毛钱,可现在国家的统一售价是一块两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