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565)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悠悠松了一口气,笑着说:“总算把面和好了,没闹笨姑娘的笑话。”

智茹一听有笑话,就来缠悠悠:“姐,啥笑话啊,给我讲讲。”

得,这就是嘴贱的下场,把自己撂坑里了。

悠悠可不想落个笨姑娘的名声,哪知道智萍也凑过来添乱,缠着让悠悠讲故事,结果把几个孩子都招了来。

志新个熊孩子自告奋勇的说:“我听姥姥讲过这个故事,说的是闺女他娘在炕上缝棉被,边缝边指导闺女和面。

过了一会儿,闺女就喊:“娘!面放多啦,怎么办?”

“加水!”

又过了一会儿,闺女又喊:“娘!水加多了,又稀了!”

“笨丫头,再加点面嘛!”

于是闺女就去加面,不料面又加多了,娘又教导加水,结果闺女喊:“娘,还是不行,水又多啦!”

娘骂道:“那你不会加面!笨蛋!”

闺女分辨道:“我知道!可是盆盛不下了!”

娘大怒:“我怎么生了你这个笨蛋丫头,要不是老娘把棉被和裤子缝到一起了,下不了炕,我非抽死你不可!”

志新讲完,几个孩子看着悠悠和的满满一大盆面,全都哈哈大笑。

志新看着一大盆和好的面,表扬悠悠:“姐,你可不是笨丫头,和这么一大盆都没往外撒一点面,比我妈强多了。

我妈和了一小盆面,弄得盆子外面到处都是面粉,姥姥才讲了笨丫头的故事。”

感情症结在这里啊,难怪志新把这故事记在心里了。

悠悠宣布:“明天和面换人,你们都得学会和面,谁都不能当笨姑娘。”

结果志新又较真了:“悠悠姐,我们男的当不了笨姑娘,要当也是笨小伙。”

志斌嫌弃的说:“你就是学会和面,也是个笨小伙。”

粘面和好了,舅姥娘领着孩子们开始包粘豆包。粘豆包的剂子是舅姥娘拽的,大小都一样,她老人家做的,皮薄大馅,每个都一样大。

孩子们刚开始做的歪歪扭扭,自己看了都觉得可笑。别说迪迪他们男孩子了,就是悠悠这么大了,也做的奇形怪状。

生粘面没筋骨,拿着比较散,悠悠看舅姥娘做的豆包,皮薄大馅,自己也想做成那样的。

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外面的皮捏薄了,填上豆馅一收口,皮破了,馅漏了出来,赶紧揪块面堵上,包子的外形像打了个补丁,外面还粘着豆馅。

悠悠不甘心,朝着皮薄大馅的目标努力,结果一连做了十几个,没一个成功的。每个上面都有补丁,有的包子上还不止一个补丁。

还不如几个小的,他们做的豆包里面放的馅少,皮是厚些,可没一个露馅的。

孩子们都笑悠悠,他们万能的悠悠姐,原来也有短板,做菜的手艺那是真棒,可蒸干粮的手艺,真的不敢恭维。

几个孩子做的粘豆包各有特色,外面都是手印,而且大小不一样,一看就知道是谁做的。

粘豆包蒸熟了,舅姥娘拿起一个豆包,先在灶前祷告:“过年蒸的甜豆包,各路神灵您先尝。”说完用手揪了一点,扔在灶前。然后才对孩子们说:“好了,可以吃了。”

迪迪他们也不说封建迷信了,若有所思的说:“姐,这也是一种过年的文化传承,对不。”

“对,这是人们期盼美好生活的愿望。人们只有在吃好食物时才祭奠神灵,从没有用粗茶淡饭祭神的。”

舅姥娘笑着说:“上学就是好,啥都能说出个道道来。”

粘豆包热的时候特别的粘手,舅姥娘用碗给孩子们盛,几个孩子用手指着锅里的豆包,都挑自己包的。

自己动手做的吃起来别有滋味,尽管豆包皮厚薄不一,可粘面本身就香甜可口,再加上里面的豆沙馅,特别的好吃。

几个孩子都是大胃王,平时轻易不吃这种粘豆包,一锅豆包三十多个,就没够吃的。

智萍一连四个豆包下肚,高兴的宣布:“奶奶,我认为还是粘豆包好吃,给我留的豆馅都包成包子吧。”

志新想了想,最后下了决心:“奶奶,我的豆馅留着,等爸爸来了给他吃。”

一句话把悠悠舅姥娘给感动了,她逮着志新使劲夸:“俺志新真是个孝顺的孩子,知道爸爸喜欢吃,就想着给爸爸留着。”

智萍赶紧问:“奶奶,我爸妈喜欢吃豆馅吗,要是喜欢,您也给他们留两碗。”

舅姥娘更高兴了:“行,奶奶多留点,放冰柜里去,等他们都回来了,让他们尝尝。”

豆馅留出来了,结果和好的粘面剩下了,舅姥娘用开水煮了些红枣,说是蒸枣窝窝。

红枣泡了一个多小时,外面的褶皱都泡开了,就让孩子们用刀切成片,顺便把中间的枣核去掉了。

切碎的枣掺和到粘面里,就开始捏窝头,孩子们都下手,抓一把面块,在手心里揉成圆团,再把底部拍平,中间用手转出个圆洞,直接放在铺了抹布的箅子上。

捏枣窝头可真不易,掺了枣片的面块容易散,得耐心的揉到一起,时间长了沾手心,还得往手里沾点清水。

第778章 冒园气

大大小小的枣窝头,摆了满满一锅,悠悠这才回过味来,感情舅姥娘是故意多和了粘面,准备做枣窝头的。

锅烧开了,红枣的香甜味顺着蒸气冒了出来,孩子们都期待的看着锅盖,急切的问:“奶奶,多大会才能吃啊?”

“锅里冒圆气一袋烟的工夫,就能掀锅了。”

“奶奶,冒园气是啥样的?一袋烟是多长时间?”

舅姥娘指着锅盖,对孩子们说:“看到了吧,现在蒸气才从这两个地方开始冒,等锅盖一圈都开始冒气了,就是冒园气。

一袋烟的工夫,我也不知道是多长时间,可我心里有数,一会你们看着钟表,就知道是多长时间了。”

悠悠大概知道,一袋烟的工夫是十五分钟,听了舅姥娘的话,她决心考证一下。

锅里很快就大园气了,孩子们赶紧用钟表记上时间,等舅姥娘喊停,过了十六分钟。

舅姥娘根本就没看表,这时间把握的可真准。悠悠决定再考证几次,看到底能差多少。

几个孩子都高兴了,一齐欢呼着:“奶奶,该掀锅了。”

“别急,等锅里不冒气了才能掀,掀早了招小馋鬼,干粮就死吧了。”

“奶奶,哪来的小馋鬼啊?”

“小馋鬼是被蒸馒头的香味引来的,等锅里不冒蒸气了,小馋鬼就找不到地方了。

小馋鬼专门吸馒头里的香气,没了香气的馒头,死硬死硬的,就不好吃了。”

“奶奶,小馋鬼可真坏,抓住他送公安局去。”志新这想法不错。

舅姥娘被他逗得哈哈大笑:“可惜,小馋鬼抓不到,它就是一股气,吸了馒头里的香味,跑的更快。”

迪迪不信邪:“舅姥娘,您这是封建迷信,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

舅姥娘也不信鬼神,可她却说:“我这也是听老辈人说的,具体的道理还真弄不明白。不过锅盖掀早了,馒头眼看着絀吧,个头缩小,还特别的硬,难吃死了。

你们都上学了,以后弄明白了,给我讲讲这里面的科学道理。”

老人家还挺新潮,知道用科学解释鬼神的传说。

智茹高声的喊道:“奶奶,锅里不冒气了,能掀锅了。”

锅掀开了,舅姥娘刚把枣窝头拿起来,智萍就念叨上了:“过年蒸的枣窝窝,各路神灵您先尝。”引得孩子们一阵大笑。

枣窝头和粘豆包是两种不同的味道,都特别的好吃,智萍吃完一个,肚子就饱了。她看着馍筐里的枣窝头,后悔的说:“早知道我就少吃个粘豆包了。”

舅姥娘笑着说:“明天给你们煎年糕,比枣窝窝还好吃。”

她把吃剩下的枣窝头重新揉成面团,放在盆子里,找了快干净的湿抹布盖上,放到饭橱里醒面。

悠悠不解的问:“舅姥娘,不是二月二才吃年糕吗?”

舅姥娘这次解答的清楚:“粘面得温度高了才好醒(发酵),所以以前都等二月二的时候做,现在有暖气了,我估摸着这温度做年糕正好。”

中午吃饭的时候,孩子们都吃饱了,没了胃口。悠悠也没炒菜,拌了几个凉菜,又烧了一锅西红柿菠菜鸡蛋汤。

几个孩子都围着大人献宝,指着刚掀出锅的热豆包,争先恐后的说:“这个是我做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