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28)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桂萍也说:“爹啊,俺二姐说的都是真的,她公婆和俺姐夫都催着俺俩回来,这钱也是他们包好硬塞给俺二姐的。

本来说好二姐夫跟着一块回来的,可大早上就有人找到家里来,让帮忙种棉花,就成俺俩回来了。”

接着桂萍就开始报喜:“爹,您老眼光真好。您知道这半个月俺二姐挣了多少钱不,一万多。爹,您没猜到吧。”

听了桂萍的话,二爷也不生气了,惊讶的问:“多少,你们咋挣这么多的钱?”

桂花对父亲说:“爹,挣这么多钱多亏了俺小妹妹,俺家的十五亩麦子,一天就收种完了。没想到这播种机,连棉花都能种。

当天的晚上就有人找到家里,让帮忙收麦子,来的人多了,俺公公也作了难,帮不过来啊。

再说了,俺那口子拖拉机还开不溜索,开收割机和脱粒机,还得靠桂萍,支使桂萍他也不好意思。

这收割机可不少耗油,您给带了一桶油,用完了就得自家买,搭工夫还行,再往外搭钱搁谁也不乐意。

您老也知道,咱家桂萍就是个直脾气,看俺公公作难,站起来就开了口。

说是咱们韩屯和新石庄的联合收割机,收一亩麦子十元。雇人一天三元钱还得管饭,干得快的一天才割一亩麦子。俺家的收割机不用管饭,收一亩麦子也是三块。

脱粒机按小时收费,一个小时二十元,只负责看机器,所需人手自己解决。播种一亩二元,也不知道她是咋算的帐,反正大伙都觉得合适。”

桂萍得意的说:“跟悠悠学的呗!”

二爷不解的问:“我咋不知道,悠悠啥时候教你算这帐的,你俩小闺女,没事咋猜思的,算收麦子的价钱?”

桂萍差点没笑喷:“爹唉,您老可真能瞎掰,我俩没事干了,闲着操这破心。我是说自己跟悠悠学会算账了,您闺女聪明着哪,啥帐都会算。

俺二姐也说了,雇人一天三块钱还得管吃,最多割一亩麦子,咱们的收割机又快又干净,一亩三元钱便宜吧。

种地比起割麦来,是轻快多了。可节气不等人,早种一天就多收几斤,棉花霜前花的价格可比霜后花高一毛多,种一亩地二元也算合适吧。

脱粒机咱村里用了好几年,俺和悠悠俩人头一年就算过,一个小时能脱五亩地的小麦,咱们村的麦子产量多高啊,滩外的小麦一个小时不得脱七八亩,一亩地合三元钱,不贵吧。

收割加脱粒,一亩地才六元钱,比起咱们的联合收割机,便宜一半了,我觉得价格挺合适。

爹,您这次算是给俺二姐弄了个摇钱树,挣钱是真快。收割机一个小时能收三十多亩,除去油钱还能挣七八十元钱。

俺姐夫和二姐俩人开收割机,我在场里看脱粒机,只管开机和关机,一天也能挣二百多。

最后几天俺二姐的公公学会开脱粒机了,俺开着播种机帮人种地,一天也挣三百多。”

第586章 眼气

现在柴油价格低,国家定价每升0.08元,农忙季节供应充足,成本还是比较低的。

二爷看着兴奋的桂萍,心酸的说:“桂萍,都怨爹没本事,没让你上过一天学,这么聪明的孩子,让爹给耽误了。”

桂花劝二爷:“爹,您别难过了,您和俺娘身体都不好,能把俺们姐妹拉扯大就不错了。就是不上学,俺兄弟和小妹也不比别人差。”

二爷欣慰的说:“你兄弟和桂萍是碰到好人了,他俩能有今天,多亏了吴医生他们一家。这俩小的,我和你娘是放心了。

你大姐在咱村里落了户,又有三个儿子傍身,往后的日子也错不了。

桂香在新石庄,他们村越过越好,这纺纱厂办起来,不比咱韩屯差。

桂花啊,我和你娘现在就一个心事,你男人个子矮没力气,你得跟着出重力。你个子再大,一个妇女能有多大力气。

年轻的时候不显,到老了落下一身的毛病。我和你娘遭过的罪,不想你们姐妹再受一遍。”

二奶也跟着劝闺女:“桂花啊,挺爹的话,把钱带回去。给你公公说,他的好意俺们领了,咱们韩屯村媳妇好找,你宝景兄弟的婚事不用愁。

这些钱拿回去,先把车库盖起来,咱韩屯的库房得重建,你们的那些机器,在这里放不了多长时间。

桂花,别听你妹妹瞎说,啥摇钱树聚宝盆的,你爹给你买这套机器,是让你轻省的。我咋听着有了这机器,你们比原来还累。

孩子啊,钱多少才是多啊,让我说够花就行。你们以后别赶怎紧,少挣一半的钱也够你们用的。”

桂花笑着说:“娘,俺今年还真没累着,您也知道,我最烦割麦子了,个子高弯腰难,割一早上麦子腰疼一天。

今年俺爹给买了这一整套的机器,我就没出力,光坐拖拉机得蹦蹦了。

回家我就学开拖拉机去,俺小妹妹都会开,不信我学不会。”

二爷嘱咐她:“别回家学了,你有空了回来住几天,在这里学吧,你宝贵兄弟技术好,让他教你。

你和桂萍一样的脾气,胆子够大可就是冒失,开车千万得仔细,万一出事后悔就来不及了,你爹我就好心办了坏事。”

桂花大大咧咧的说道:“爹,您咋越老越和俺娘一样,瞎寻思啥啊,您老想想,拖拉机四个轱辘,四平八稳的。

您以为拖拉机和地派车似的,一使劲就能掀翻。再说了俺得多没眼力,开着往沟里钻。”

这都哪跟哪啊,满嘴的歪理邪说,二爷笑着摇摇头。

其实他就是顺口嘱咐闺女,临水地区是大平原,现在机动车辆少,确实没听说过拖拉机出车祸的。最多就是拖拉机坏了,司机修不了。

韩志杰和“高高三”俩人,起早贪黑,连着忙活了半个月,给村里挣了八万多元,听说新石庄挣钱也和他们差不多。

所有的村庄都眼气这俩村挣钱快,说抢钱也没这联合收割机快,两天一个万元户。

可七十万元的资金哪个村也没有,就连公社的拖拉机站,还不到十万元的资产。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各家收入高了,家里的存款过千元,多的二三千。可要说万元户,还真少见,就是五千元,一个村也扒拉不出几户。

别说大联合了,就是单独的收割机,人们也买不起。收割机不能单独作业,必须用拖拉机带动,两项加一块得上万元。

几户联合也能买,可苦了大半辈子的农民,谁也不舍得掏空腰包,都把钱攥的死死的,不到紧要关头不撒手。

整个麦收,两台联合收割机就没出张集公社。也是有了这两台联合收割机,张集公社今年的麦收进度比别的公社快了接近一倍,受到县里的表彰。

麦收过后,民工是回不来了,韩屯和新石庄的建筑工地,需要大量的临时工,只能在当地招工。

现在在人们的心目中,临时工还是香饽饽,特别是国家正式单位招收的临时工,价值更高,多少能挣些钱,关键是有转正成为正式工人的希望。

建筑可是热门行业,给建筑公司做临时工,好歹能学门技术,即便是不能转正,回村盖平房也挺受人尊敬。

实践证明,这些人的想法非常的正确,八十年代末,爱国舅舅冲进房地产行业,他们都成了爱国舅舅的技术骨干。

为了方便吃住,临时工就近招收。新石庄所需的临时工,就没出村,石庙村其他的几个生产队,就凑够了。

韩屯村的需要的临时工,都是在向阳管区招收的,离韩屯村最远的三公里,走着上班也就是十多分钟。

麦收结束,韩屯村的建筑工程也开工一个半月了,住宅楼主体已经完工,工厂的地基也已完成。

新石庄的住宅楼已经竣工,村民喜迁新居。除了60米的主街道是柏油路,其他的街道10米宽,两旁各2米的绿化带。和韩屯一样,街面用大理石铺成,绿化带用大理石砌成。

他们这次分房,也是用的抓阄的方法,彻底打乱了原生产队的格局,两个生产队的群众混居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新石庄。

虽说是两间的楼房,整体面积挺大。每层东西9米,南北12米,108个平方。

一楼两室一厅一厨一卫,二楼三室一厅一卫,三楼两室一厅一卫,还有一个30平方的朝阳大露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