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19)
“高高三”看孩子们吃的香,也等不及了,揭开盘子就也跟着吃起来。尝了一口就把俩闺女抱到腿上,一边一个,吹着喂闺女吃。
“别急,爸爸吹凉了再吃,咱可不跟他们破小子学。”
悠悠拿了一根火腿肠,用牙咬开递给智茹:“凉着也好吃。”智茹接过来,上去就是一大口,立马眼睛就亮了。
“真香,比肉还好吃。”
第573章 塑料袋,纸箱子
有样学样,孩子们丢下烫嘴的方便面,吃起火腿肠来。
方便面吃完,喝汤的时候,大伙就嚷嚷开了:“这汤也忒咸了,再兑一碗水正好。”
也有不兑水的,直接泡馒头吃,吃的还挺香。
老外的口味重,调料包的量确实大了。
一顿方便面,更加坚定了韩屯村人办速食面和火腿肠的信心。
大批的民工到来,为了不影响村民的生活,指挥部里的大喇叭,反复播放着施工纪律,严禁民工进村打扰群众。
五百亩的大村台,近四千的民工齐开动,四面八方都是人,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情景。
迪迪的形容最贴切:人欢驴叫。
这两年,农村喂驴的比喂牛的还多。喂驴夏秋两季干农活,冬春农闲季节,可以拉脚挣钱。
现在社会发展快,特别是农作物产量大增,可交通变化不大。供销社和粮所外调棉花和粮食,主要是靠人力,拉脚成了青壮年劳力的副业。
几乎家家都有地排车,喂头毛驴拉着,运货人架着车子就行,回程还能坐车上,比人拉着都快。
拉脚的价格也高了,一天能挣三元钱。一个月干个十天半月的,能挣四十多,和工作人员差不多。
而且有了毛驴,拉脚能省不少力,不算是太辛苦。
所以,刚分地的时候,买耕牛的多,这两年买毛驴的多,特别是家里有壮劳力的,家里有牛也买头毛驴喂着。
这次垫村台,都是地派车加毛驴,手推胶轮车一辆没有。因此,工期提前了一倍。
干得好完工早的民工队,来韩屯和石庙接着干,干得慢的民工留下建房。
民工都领到了第一次的工程款,每人都在40元以上。
民工手里有钱了,看见合适的东西就买。悠悠家的代销点,好多货物被抢购一空。
悠悠商城里有的货物,能随时补充。好些货物,悠悠的商城里根本就没有,毕竟两个时代差了七十多年。
香烟和火柴,悠悠的商城里就没有。民工喜欢的解放鞋,擦汗用的毛巾,商城怀旧商店里有,可是价格和现在相比,高了十多倍。
好在现在有电话了,电话打到临水震宇分公司,三四个小时,玉玉阿姨就能把货运到韩屯。
新来的看到这俩村的民工大部分穿着运动服,看着就精神,知道韩屯代销点就有买的,都过来看看。
代销点里人满为患,别说是休息时间了,就是上工的时间,门市里也挤满了做饭的炊事员。
代销点是临时安排的两间房子,房门本来就窄,人多转不开,好多民工买盒香烟,也挤不进来。
冬梅一整天都在代销点里,三人忙的团团转。
烟民断了烟,日子是真难过,上工还好些,特别是闲下来,抓心挠肝的难受,干啥都不得劲。
民工队的炊事员,就成了代购。开始是香烟,后来发展都其他东西。买回去不合适的,代销点无条件退换。
比起后世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现在的货物比较单一,价格也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在哪买都一样。
解放鞋就哪一种,只有大小号的差别。擦汗用的白毛巾,带蓝条的比纯白的高2分钱。尼龙袜子花色多,可不论大小都是1.78元。
有人买的东西多了,带来的篮子装不下,悠悠姥姥就给找个空纸箱子装上,刚开始还有人说:“我搬回去就给你把箱子送回来。”
姥姥告诉他们,纸箱子不要了,你们自己留着就行,可把那些人高兴坏了。
这时候的纸箱子质量都比较好,特别的结实,能用好几年。型号也比较大,放衣物和散碎东西,能装好多,也算一件实用的家具。
现在每家就一个木柜,放家里的贵重东西。过季的衣物和被褥,从房顶吊根结实的木棍,搭放在上面。拆洗干净的棉衣和被褥,上面落层灰。
别说纸箱子了,现在塑料袋也是好东西,被人们当成了宝贝。
为了要个纸箱子,炊事员热心的做起了代购。买东西也不带篮子了,多的用纸箱子装,少的找个塑料袋。
现在塑料方便袋还没出现,可个别的塑料袋,袋口的位置有个扁长的方孔,能用手提着,倒也方便。
这种塑料袋非常少,深南那边刚开始有,大部分都是装毛巾被这些体积大分量轻的物品。
悠悠姥娘无意中翻出来几个,可把他们高兴坏了,能提的塑料袋,他们还真没见过。
现在的塑料袋比较厚实,这种较大的塑料袋,提个十斤八斤的东西,绝对没问题。
再来买东西,就有人提出,让姥姥给找个能提的塑料袋装上。开始姥姥还有些发懵,等他们拿来实物,才明白过来。
塑料袋这些东西,现在技术落后,造价比较高。后世里可是太便宜了,不过带来的污染也严重,使用受限。
现在塑料产品造价高,还属于稀缺物品,被人们当成了宝贝,反复回收使用,和污染搭不上边。
姥姥把这事当笑话讲给家里人,悠悠眼前一亮。后世里这种东西太便宜了,一百个不到一元钱。
订购一批做团购赠品,鼓励代购。这样既解决了代销点的拥挤,还给姥姥减轻了负担。
悠悠这想法把姥姥整懵了,她老人家赶紧叫停:“等等,赠品姥姥懂,你这一会代购一会团购的,倒是是啥意思。”
还好,这七十年后的新词汇,解释起来倒也不难。
姥姥弄明白了,笑着说:“代购和团购不都是帮着人买东西吗,净整洋词。你那商城里的人,就不能好好的说话啊,你可不能跟他们学,千万不能在别人跟前说秃噜嘴了。”
姥姥同意了,悠悠在商城里订制了一大批能提的塑料袋。白色的塑料袋上面印朵大红花,除了没有没有产品名和生产厂家,和姥姥给他们装东西的一模一样。
另外,悠悠还在商城里,订了一批较大的纸箱子,也是仿制的现在的样式,不过是光板的,上面没印字。
为了给这些纸箱子找个出处,姥姥特意给玉玉打电话,要她送货的时候,多带些纸箱子和塑料袋过来。
第574章 民工的贴心人
为了节省空间,玉玉把纸箱子全部拆了折叠起来,十几摞纸箱子堆在一起,给人的感觉特别多,谁也不知道具体的数量,正好给悠悠提供了作弊的机会。
塑料袋不占空间,大大小小的塑料袋玉玉给整了一箱子,更没人知道数量。
娘俩很快商量出赠品的条件:十元以上赠个能提的塑料袋,五十元以上再赠个纸箱子。
悠悠在代销点里的小黑板上,用彩色的粉笔,写了醒目的赠品俩字,下面是领取条件。
没想到这小赠品还真有用,为了多领几个赠品,民工们无师自通,竟然学会了拼单,凑够五十元钱,才来采购。
其实五十元钱的拼单也容易,一套运动服就是35元,海魂衫3.50元,劳动裤7元,解放鞋3元,2元一双尼龙袜子,还有一些散碎的东西,稍微凑合一下,就够了。
拼单的民工有个默契,买运动服的要纸箱子,塑料袋够十元钱的给,多余的归炊事员。
悠悠家的代销点,人流量小了,可销量大增。特别是香烟,都是成条的买。每个民工队几十个人,烟民凑一起就是好几条。姥姥也从悠悠那里,又学了个新词:拼单。
姥姥拿货,姥爷算账,俩人就能忙的过来。
能提的塑料袋,别说民工喜欢了,就是工作组的人,也特别的喜欢,用它装资料,比牛皮纸的资料袋方便。
小李特意的过来购买塑料袋,姥姥不仅无偿的给了他们五百个塑料袋,还给他们送了五十个纸箱子,让他们装个人的物品。
有了纸箱子做收纳箱,工作组里顿时整洁了好多。
随后,姥娘又给指挥部送过去一些,不过数量没有工作组的多。指挥部的同志纳闷,问姥姥哪来这么多的塑料袋和空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