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418)
韩屯新村台的规划很快就制定出来,新增的五百亩加上原来的一百亩,总共六百亩的村台。
新村台以村西的南北路为分界线,路西是工业区和公共设施,路东是村民居住区。
韩屯村村落加上护村林,接近八百亩,这次大部分护村林都得砍伐了,四周只能剩下二十米,这好和黄河大堤的护堤林一样宽。
下午就开始清理护村林,韩屯村人手不够,还是找周围村庄的建筑队帮忙,每天两顿饭外加2元工钱。
这几个建筑队,本来年前就排满了工期,去年的一场大水,滩区百分之八十的房子都冲倒了,都打算春季重建,年前就找好了建筑队。
可是垫村台打乱了滩区人们的计划,所以,今春各村的建筑队倒是不算忙。
人多力量大,一天半的时间,护村林就清理完毕。
新伐下来的树干,围绕着原来四十亩的工业区,紧挨着栽成一排,竖立起一道坚实的木头墙,将村庄和工地隔离开来。
五百亩的村台清理出来,垫村台的民工队,也到位了。新来的三千多民工,加上原来的五百民工,韩屯村光是民工,就快四千人了。
指挥部也搬到了韩屯村,就设在新垫的村台上。他们也不开伙,都在韩屯村食堂里吃。
参观回来一个星期,韩援朝就接到了去中央党校学习的通知,时间三个月。
去学习之前,他回了趟韩屯,代表临水地委慰问民工。
地委的慰问特实在,每个民工队一扇猪肉。猪肉是韩屯肉联厂新宰杀的,基本上都是八十多斤。
他来的时候,还带来一车方便面,是震宇公司专门从深南运过来的,赞助给指挥部和工作组的。
指挥部和工作组,方便面和火腿肠各二十箱,多余的十箱给了韩屯村。
悠悠总算是看到了这个年代的方便面和火腿肠,包装袋上全是英文,唯一能看懂的是阿拉伯数字和图画。
方便面袋上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面,火腿肠袋上一盘用切片火腿摆成的花朵。
袋装的方便面必须用碗泡,悠悠拦住姥姥,找了个大号的搪瓷茶缸,茶缸有盖,泡面正合适。
撕开方便面袋,才发现现在的泡面,面条可真粗,里面只有一袋调料包,密封在透明的小塑料袋里,连个说明都没有。
看着弯弯曲曲的方便面快,姥爷开了口:“小鬼子做面条也弄弯弯绕,二两面弄这么一大包,干啥都喜欢糊弄人。”
悠悠听了在心里吐槽:姥爷,您老不是认识英文吗,这可是港岛的产品,和岛国没关系。
火腿肠的肠衣外面上,印的也是英文,每根上面都有生产日期。撕开肠衣,悠悠就咬了一口,筋道爽口,唇齿留香,确实比后世的味道好。
第572章 真香
悠悠把火腿塞姥姥口里,让她咬了一口,接着又让姥爷吃。姥姥含着火腿肠,提醒道:“你姥爷胃不好,放速食面里泡热了,再让你姥爷吃。”
“就吃一口,没事,热的和冷的味道不同。”
三两口一根火腿肠下肚,悠悠接着又吃了一根。每根二两,四两火腿下肚,悠悠满足了,接着摆弄泡面。
放上两根火腿肠,调料包撕开放了一半,老外的口味重,放一半先试试,不够味再加。
暖水瓶里的开水倒进去,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姥爷往茶缸里看了一眼,疑惑的问:“这是面条咋做的,真香啊。”
悠悠放上盖子,随口答道:“用油炸熟的,肯定香啊。”
“油炸的,不能吧?”姥爷用手掀开茶缸盖,仔细的看了看。
“这咋会是油炸的,颜色都没变。”微黄的方便面块,用开水泡过,颜色更浅,和现在的面粉色差不多。
“这是用棕榈油炸的,颜色变化不大。”
姥爷抬起头,看着悠悠说:“你咋知道棕榈油,还是炸熟的?”
悠悠正拿着方便面袋子研究,赶紧递给姥爷:“这上面写着哪。”
姥爷接过来,找出老花镜带上,仔细的看了一会。对悠悠说:“过来给姥爷说说,姥爷看不明白。”
悠悠逐字逐句的给姥爷翻译了一遍,姥爷终于弄明白了。他抬起头,对姥娘夸道:“秀芹,咱悠悠就是聪明,这英语水平,赶上翻译官了。”
姥娘看了悠悠一眼,叹了口气:“聪明是聪明,可惜没长性。”
姥爷反驳道:“这才多大的孩子,十二三正是贪玩的时候,别不识足啦。悠悠这孩子,也就在自家人跟前淘。在外人面前,比个大人都懂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孩子没赶上好时候,从小跟着你,学会了给家里操心。都说悠悠随姑奶奶馨儿,我觉得这孩子最随你。”
姥姥接着叹气:“唉,俺娘俩一样的命,从小过苦日子。”
“姥娘您说的不对,您生在万恶的旧社会,出的是牛马力,吃的是猪狗粮,受苦受难受压迫。
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泡在蜜罐里,幸福的生活比蜜甜。”
姥娘看着姥爷说:“听到了吧,你外甥女都说,俺受苦受难受压迫,不是跟你享福了。”
姥爷笑了:“以前的事孩子哪懂,学校教啥是啥,长大了就明白了。”
悠悠接着贫:“奶奶拉着我的手,往泥塑院里走。姥爷,你是周扒皮还是刘文彩啊?”
姥爷认真的说:“姥爷是黄世仁,把你姥娘买了。姥爷家比黄世仁过的好,院子大房子太多,把你姥娘绕迷糊了,没找着大门,跑到姥爷院子里。”
姥娘指着她爷俩,笑的直不起腰来:“你们爷俩就绕吧。”
方便面泡好,悠悠找了倆碗,每人盛了一满碗。姥爷拿起包装袋,又仔细的看了一遍。
疑惑的说:“还真是二两,泡开了能盛两碗,真出数(多)。”
悠悠接着又泡了一份,顺口回答:“不光出数,还挡饱。”
姥爷疑惑的问:“悠悠,你吃过?”
“没有,姥爷您想啊,这速食面可是油炸的,油水足肯定挡饱啊。”
“嗯,有道理。姥爷尝尝这棕榈油炸的速食面,到底是啥味。”
姥爷说完就吃了一口,接着就吃开了。姥娘看着他连吃几口,笑的不行:“老小孩老小孩,慢点吃,没人给和你抢。”
姥爷这才住了口,把碗推给她:“真好吃,你吃了就知道啦。悠悠,你吃那一碗。”
悠悠指着面前的茶缸:“姥爷,我给自己泡了一包,您和姥娘先吃吧。”
姥爷拉回碗接着吃,他咬了一口火腿肠,仔细的品味着,又夹起碗里的火腿看了一会,不解的说:“吃着全是肉,这也没看见肉啊。”
悠悠拿过包装袋,指给姥爷看:“精瘦肉85%。”
“怪不得一套机器3800万,这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好,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孩子,牙口不好也能吃。”
中午吃饭的时候,食堂里飘满了方便面的香味,村民每人一包方便面两根火腿肠。放大海碗里泡上,碗口用盘子盖住,焖五分钟就能吃。
这吃法还是“老骡子”教给大家的,她也是听韩援朝说的。
热议了几天的东西,终于尝到了滋味,整个食堂里都是议论声。
“真香!”
“真好吃!”
“闻着香吃着更香!”
“这面条咋做的,可真筋道!”
“怪不得这么贵,这曲里拐歪的得多大工夫。”
“这火腿肠可真好吃,没牙也能咬得动。”
“人家可真会想,火腿肠用塑料装上,一点也不漏油,带着真方便。”
“怪不得叫速食面,还真快当,热水泡开就能吃。”
“不泡开也能吃,你们没看见吗,宝山倒上开水就吃,舌头都快烫秃噜了,都没舍得住嘴。”
泡面有先有后,宝山看到大伙喊好吃,等不及了,拉过自家刚泡上的速食面,就忘嘴里填。
烫的不住的往外呼气,可依然往嘴里扒拉。
嘴里还喊着:“嘶,真香,真好吃,嘶。”
宝山奶奶拽着衣服大襟,兜着全家人的方便面和火腿肠。听见有人笑话她孙子,高声的嚷嚷。
“你们老鸹爬到猪身上,光看见人家黑。就知道说俺宝山,也不看看自家的孩子,跟饿死鬼托生的一样,吃的那个xiacai(本地方言:贪吃,抢着吃)”
确实,孩子们看见宝山泡上就吃,不顾大人的阻拦,也跟着吃开了,吃着喊着:“好吃,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