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340)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吴馨儿给家里的人都带了礼物,是机械手表,男式的是劳力士,女式的是欧米茄。

她回国的时候打听了,听说国内的手表是紧俏物品,就专门购买了一批作为礼物。

悠悠家的东屋,本来是舅姥爷他们住着,悠悠的姑奶奶来了,舅姥爷他们搬回自己家居住。

换上新铺盖,吴馨儿和大卫他们两口子,住进了东屋。

爱民舅舅的新房,舅姥娘早就准备好了,就在舅姥娘他们的院子里。进入腊月,舅姥娘就经常回家烧炕,屋子里非常的暖和。

考虑到刘冉娘家条件好,舅姥娘怕她适应不了农村的生活,特别是洗澡上厕所不方便,从京都回来后,就在家里盖了个单独的卫生间。

她也是在京都见识多了,感觉到卫生间的好处,自己家又不是没有条件,村里还有自来水。

唯恐村里人不理解,怕大伙笑话她败家,是打着照顾儿媳妇的名义盖的。

爱国舅舅趁机给自家和悠悠家,把卫生间都盖了起来,卫生间里的瓷砖、马桶和面盆,都是悠悠空间里的出品,不过她打着震宇公司的名号,说是从深南运过来的。

为了洗澡方便,卫生间砌了取暖墙,安装了沼气热水器,想洗澡提前烧上半个多小时,房间里的温度就能升到接近30度,非常的方便。

从悠悠爸妈他们进家,大舅妈就把各家的洗澡水烧上了。他们进卫生间简单的梳洗后,大卫和吴馨儿没啥感觉,可是刘冉知道农村的大致情况。

她拉着大舅妈不解的问:“大嫂,农村里现在都有专门的卫生间了,就是在京都,家里有单独卫生间的,也不多啊。”

刘冉说的是实情,现在的京都即使是住宿楼,也是单面的筒子楼。每个楼层一个公用的卫生间和厨房,每天早上上厕所,都得排队。

大舅妈告诉她:“这是咱娘怕你不习惯,学着京都里的样子,专门给你盖的,不过俺们都跟着沾光了,家里都盖上了。

别说农村了,就是县城,估计家里有单独卫生间的也没几家。俺知道县城就一个洗澡堂,不过咱村里有个洗澡堂,村里人洗澡倒是方便。”

刘冉听了大舅妈的话,激动的说:“大嫂,真是太感谢您们了,爹娘对我真好。临来的时候,父母就嘱咐过我,入乡随俗,家里卫生条件可能不好,不准我乱挑剔。

大嫂,您也去过京都,咱家这条件比京都都强,我爸妈肯定想不到。

怪不得老首长住下就不想走,这条件确实好,比京都还舒服。

京都就没有这热炕,又宽又大的躺在上面,可真叫舒服。”她说着还在炕上翻了几个身。

大舅妈看到她这孩子气的样子,笑着说:“咱娘啊,进了腊月就开始烧炕,就怕你们来了屋子凉,这都烧了二十多天了,房间里温度当然暖和了。”

听了大舅妈的话,刘冉舅妈不好意思的说:“嫂子,咱娘可真好,考虑的这么周到。我在家还住不到一个月,给你们添麻烦了。”

“说啥傻话那,你娘家的条件那么好,下嫁给俺们四弟,天寒地冻的来到俺农村,俺还觉得委屈你了。

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咱二老爹娘,待孩子那是真好。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俺刚过门的时候,家里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二老自己不吃,也没亏过儿媳妇。

那几年,咱家的好东西,都让俺和你二嫂吃了,俺俩一个接一个孩子的生,从怀孕到给孩子断奶,娘都是给俺们单独的吃。

谁家待儿媳也没想咱家公婆这样的,人家都是儿媳吃孬的,老人吃好的,孩子能跟着吃上几口,都是好的了。

咱家翻过来了,儿媳和孩子吃好的,老人和男人吃孬的,说出去都没人信。”

大卫的华语,说的非常利落,看来平时在家里,主要是用华语。不过迪迪反过来,非得说英语,那纯正的英国发音,流利的语速,把个大卫惊的,叽里呱啦的一通喊。

吴馨儿笑的不行:“他在京都,可是憋坏了,找了个翻译,发音那个别扭,交流起来,还不如华语省劲。”

大卫不止是华语说的好,生活习惯也和华人差不多,看来是迁就姑奶奶养成的。

吃晚饭的时候,这洋鬼子的筷子使的那个溜,夹起菜来得心应手,边吃边喊:“go!go!”

舅姥娘听不明白,她小声的问姥姥:“秀芹,卫华姑父这是啥习惯,喊着够了够了咋还吃。”

第464章 录像

吴馨儿笑的差点岔气:“嫂子,他说的是英语,是好的意思,不是说够了。”

迪迪在一旁听见了,捧着肚子狂笑。大伙弄明白了,也都跟着笑。

大卫开始也莫名其妙,等他回过意来,笑的声音更大。

晚饭后,吴馨儿搂着悠悠就舍不得撒手了,一家人在一起叙述别情,一会哭一会笑的。

吴馨儿在伦敦的中医诊所,已经发展成了大型的疗养院,名气相当的大。可是,近二十年的和国内亲人失联,让她对亲人的思念越来越重。

中英关系刚开始解冻,她就迫不及待的回来了。谁知道天人两隔,亲人再也无法相见。

在京都见到自己的侄子和侄媳妇,得知三个孩子都在韩屯村,她不顾天寒地冻的,跟着来到了乡下,只想早点见到三个孩子。

看到悠悠家的条件,特别是看到停在院里的吉普车,她一直提着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

她拉着大卫,恭恭敬敬的给舅姥爷老两口鞠了个躬,感激的对他们说:“大哥,嫂子,我代表哥嫂谢谢您们,感谢您们对卫华和孩子们的照顾,卫华给我说了,要不是有您们照应,孩子们可得遭大罪。”

舅姥爷赶紧站起来,扶起他俩:“妹子,咱就是一家人,说啥两家话啊。不满你说,我从小和妹妹失散,知道失去亲人的痛苦。

幸亏后来相聚了,婉莹就和我的女儿一样,孩子来到我的跟前,我就得护着。

说起来惭愧,孩子们跟着我,可是没少受罪。家里的生活,也就这几年才好起来,还是秀芹带着大家过起来的。

卫华在这里,可没少给大伙办好事,他救下的人多了去了,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他在这里,名气可大了,百里开外的人都知道。”

第二天,是腊月二十三祭灶日,早上起来,村里就传来了阵阵鞭炮声,人们早起祭灶,早早的把喜欢打小报告的灶王爷送上天,就能放心的过年了。

去年除夕那天,贴在灶门旁边的灶王爷,经过一年的烟熏火燎,已经破烂的不成样子。

今年的麦芽糖,特别的好卖。刚进腊月,集市上卖麦芽糖的就开始了。

人们不管过的穷富,都会买上半斤一斤的麦芽糖,用于祭灶。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谁家没点闹心的事情,管家的灶王上天,可得把他的嘴粘牢了,防备他打小报告。

早先没请灶王爷的时候,人们也没把二十三祭灶当回事。今年大部分人家都请了灶王爷,祭灶就格外的用心了。

大卫和吴馨儿听到村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赶忙走出屋门,再看到院子里忙着挂鞭炮的迪迪,吴馨儿不解的问姥姥:“大姐,这是干什么啊,咋都放鞭炮?”

姥姥端着纸元宝,拿着香和麦芽糖,正在忙活着祭灶:“今天是腊月二十三祭灶日,大家都忙着祭灶,送灶王爷上天。”

迪迪挂好鞭炮,过来用英语给大卫解释祭灶的事情,他也是个孩子,碰到不懂的地方,还得用华语问姥姥,两种语言来回转换,急的小脸通红。

等他们弄清的是怎么回事,大卫赶忙跑进屋里,拿出一个录像机,把姥姥的祭灶的全部过程,都录了下来。

迪迪头一次看到录像机,兴奋的不得了,特别是大卫把录像,回放给他看后,更加的兴奋。

小小少年,知道要好了,回屋里换了一身新衣服,还把头发用水沾湿了,梳理的整整齐齐。

回来就缠着大卫,让他给自己来段特写,并且用英语来了段自我介绍。

妈妈和智慧姐回来了,悠悠主动从厨房里解放出来。她不仅自己罢工了,还把智茹从厨房里拽出来,带着她一块疯玩。

悠悠觉得,自己还不如刚穿过来时,心里年龄大。姥姥说的针对,这几年下来,自己还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悠悠跟着大卫学习录像技术,其实她就是装个样子,自己本来就是个中高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