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318)
唯一的累活就是出圈,现在这活都是养猪场的人帮着干,打扫出来的牛粪直接倒入沼气池,牛屋也干净多了。
村里的牛已经发展到二十多头,确实一半也用不上。鉴于这种情况,留下两头公牛配种,其他的都卖出去了。母牛全部留下来,主要是用于繁殖。
由于二爷的坚持,韩屯村后来发展成全国闻名的黄牛繁殖基地,每头黄牛高达万元以上,到了那时,大伙才感到二爷的英明。
麦收后,人们感到了地排车的重要性。再说了,以后用地排车的时候多着那,不能每次都找别人家借。
再说借别人家的地排车,得等主人家用完了,可农时不等人。
秋种的时候,往地里运土杂肥,靠胶轮车推,来回的路上,得耽搁多少时间。
地排车也成了抢手货,基本上所有的人家,麦后都着手卖辆地排车。
地排车的车轮不限量,供销社里的生产门市敞开了供应。一个80元钱,在八十年代初,这可是笔大款项。
人们很快就把车轮买光了,供销社里很少再有地排车轮了。别说地排车了,就是胶轮车的轮子,也很少有货了。
不过集市上开始有卖高价的了,每个100元,估计是供销社里内部人员搞的鬼。里外的一倒腾,每个多得20元钱。
可是高价的货源也不充足,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大家拿着钱,每集都早早的到,就是希望买到地排车轮。
第433章 地排车
还有就是托亲拜友,让在外面工作的人帮着买,不论高价低价,买到手就行。人们宁愿多花钱,也盼着买辆地排车。
买到地排车的人家,下地干活就拉着,有牲口的更是舒服,把牲口套上,坐着牛车下地,农具和杂物放在上面,笑呵呵的和旁边的人打着招呼。
一辆地排车,给悠悠的感觉好像是后世人的私家车,而且是高挡的豪华车。
跟着涨价的还有地排车架,价格也由以前的30元涨到了50元。车架不比车轮,群众有办法,自家的木料,请木匠加工就可以,加工费才15元。
过了麦(麦收后),韩屯村的木工组,光是承接的地排车架,就做不过来,只好把门窗的生意暂时停下。
夏季是农忙季节,又是雨季,人们盖房子的不多,门窗做了也是存着。
韩屯村的人家用不着地排车,石庙和周楼等附近村的群众,买地排车的多。这几个村,紧靠着韩屯,这两年光是喂猪,那家都存了上千元的钱,买个地排车还不是问题。
姥姥看到人们买地排车轮作难,就问悠悠:“你那商城里有没有地排车?有的话就赶紧的订一批。
这些黑心的东西,啥钱都挣。大伙挣点钱容易吗,门市里一辆没有,集市上的高价车轮哪来的,还不是他们搞的鬼,早晚饿死他们。”
悠悠看着姥姥,心里纳闷:姥姥,您老咋知道早晚饿死他们,您不会也是穿过来的吧。
现在,供销社可是最好的单位,各种计划内的指标都归他们掌握,奖金是最高的。
烟酒糖茶虽然放开了,可是化肥农药归他们经营,这些大宗的农资产品,差价越来越大,现在他们可是更牛气了。
悠悠在商城里查找了好久,才找到了地排车。后世里地排车只是农家乐旅游里的道具,价格超高。
不过车轮的价格倒是还能接受,每个也就是一百元。价格高的是车架,达到了五千元的高价。
后世的人工贵,这些车架都是手工制作的,价格当然高的离谱。
悠悠把价格告诉了姥姥,姥姥让悠悠订制了十万个,交给李保国经营。
由于订制的数量多,价格降了下来,还不到六十元,这也是意外之喜。
后世的钢铁和塑胶质量还是过硬的,机械化生产成本低,批量生产的价格差别很大。
尽管市场上的价格是100元,姥姥这次独断专行,自己定了价格。
价格就按国家的定价,70元的批发价,零售控制在80元,也算是震宇公司对临水百姓的回报。
她老人家是这样说的:“老百姓容易吗,面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的挣俩钱,买什么都得花冤枉钱。别说是60的价格了,就是100元,咱也按国家的定价走。”
姥姥先让爱国舅舅拉回来五千个地排车轮,放在家里的代销点里买。价格就是国家的定价,每个80元。
消息传出去,悠悠家的代销点那个热闹,从第二天早上六点开始,就有人来了。到了八点,门口挤得转不开身。
实在是没办法了,韩道伟和韩道存都来帮忙。在代销点前面的大街上摆摊子,用桌子围起来,里面摞着装地排车轮的纸箱子,收了钱就搬给他们一个。
四五个人收钱,才忙过来了。买到货的人,在大街上找个荫凉地,蹲下就地组装,姥姥提供了十多套工具,让他们使用。
装好打上气,把地排车轮用绳子拉着,往自行车后架一挂,就高兴的回去了。
爱国舅舅带着昊昊和志亮,负责从院子里往外搬,仨人不住脚的来回跑,把他们累的够呛。
昊昊和志亮,7月14日参加的中考,他俩也是报考的临水一中,考场就在张集高中。
俩人每天自己骑自行车去考试,中午在那里吃一顿饭,晚上再骑车回来,家里的大人根本就没当回事。
韩屯村的其他考生,报考的是洪城一中,他们主要是考虑交通方便,洪城离家五十华里,自己骑自行车就能来回。韩屯村现在,给孩子单独买辆自行车,没一点负担。
石庙村的考生,还有报张集高中的,他们也是图来回方便。再说了,张集高中每个月才三元钱的伙食费,一年下来,能节省近百元钱。
三天的时间,五千个地排车轮就卖了出去,幸亏第二天,姥姥又让爱国舅舅去临水拉了一万辆。有韩道伟他们帮忙,每天对数量,悠悠可不敢作弊。
悠悠在商城里,接着订制的五十万辆,李保国来电话,订货量太大了,那十万辆根本不够卖的。
这次的五十万辆,价格又降了5元钱,成了55元了。
买地排车的群众,越来越远,就连平城县的人,离韩屯村三十多里路,也赶过来买。
7月20日,妈妈和智慧姐回来了,爱民舅舅还是没回来。他报考的军事学院是三年制的指挥系,今年就该毕业了。
本来今年的暑假,是他最后的一次暑假,不用参加集训,能回家过个假期。
这次临走前,他给家里来了封信,说是部队夏季集训,舅姥娘半信半疑。
听妈妈的意思,他又去南疆战场了。不过是瞒着家里的老人,怕他们挂心。
听智慧姐说,年后经常见到爱民叔叔,他身体肯定没问题。
智慧姐高兴的对大家说:“我四叔去我们学校做过报告,讲的可好了,掌声震天响,好多女同学都给我四叔写信,倾诉爱慕之情。
奶奶啊,我开学的时候,您跟着去吧,去我们学校给我四叔挑媳妇,保证您看半个月也看不过来。
我四叔要相貌有相貌,要能耐有能耐,要本事有本事,还立了特等功。不仅是国家的英雄,也是我们学校女生心中的白马王子。
不过,就是人长的黑了些。奶奶,俺四叔原来不黑啊,咋当了几年兵,成了黑大汉。”
本来舅姥娘听的笑呵呵的,最后这一句话,把老人家说的眼泪汪汪。
第434章 培训班
老人哽咽着给她解惑:“慧慧,你四叔可不黑,咱家就没黑人,还不是当兵风里来雨里去的,把脸给晒黑了。
可怜的小四,从小没吃过苦,更没受过罪。以前在家里,你爸他们都让着他,脏活累活别说干了,从没让他沾过边。
这个不知好歹的,高中毕业偷着去当兵,才十六岁就离开了家,倒是没耽搁长个子,看着他那粗糙样,我这心里像是被刀剜了一样。
慧慧,你说的是真的,你们同学真的有人愿意嫁给他,我还真得跟你去一趟,给他把婚订下来。
你四叔可不小了,你爸和他一般大的时候,都三孩子了。奶奶四个孩子就剩你四叔一个了,他结婚后,我就没心事了。”
悠悠妈听见她娘俩说话,瞪了智慧一眼:“智慧,你就在这里胡说吧,你四叔知道了,有你好看的。
你个小没良心的,你冉冉姑的零食,都白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