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300)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妇女劳力不是在肉食厂,就是在服装厂,全村总共320多口人,就连六七十的老人,只要没有缠手的孩子,都能找到活干。

大伙看到每天送来的生猪,干劲特足,主动的加班加点。幸好有各单位的订单,宰杀好了就可以了。

宰杀生猪利润比较低,一头猪也就是二三十元钱,不过有宰杀生产线,宰杀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光靠加班也不行啊,特别是临近冬至,要猪肉的订单越来越多。大家伙商量了几个晚上,决定再进一条屠宰生产线,先安装在前排的办公室里。

在援朝舅舅的关照下,生产线很快就安装上了。这次,村里五十岁以上的男劳力,基本上都去肉食厂上班了,主要负责宰杀生猪。

第408章 忙啊忙

制作熟食的生产线,也实行了三班制,全天24个小时开工。

尽管这样,每天的宰杀量也才到300头,深加工还不到250头。

悠悠听了舅姥爷的话,拍着胸口说:“幸亏差一点,不然每天一个250,可真不好听。”

姥姥气得拿大巴掌轮她:“你个不长心的,净跟着捣乱,越大越没正形了。”

缺少的工人,暂时从石庙村那两个没分开的生产队招收,每天工资2元钱。

主要是这两个队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有杀猪的手艺。再者,这两个队离韩屯近,特别是离肉食厂更近,吃住都方便。

大家伙商议,年后就扩建肉食厂,再建一条生产线,将生产量扩大一倍。

县委杨书记知道了村里的打算,让张集公社把上报扩建计划。同时建议,把村里的服装厂、养猪场一块扩建了。他知道韩屯的集体积累多,能负担得起扩建任务。

虽说改革开放了,可是国家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集体企业属于计划经济的一部分。

故而,韩屯的这次扩建计划,依旧搭上了计划经济这条大船。

现在,钢材水泥等建材属于控购物资,也是紧缺物资,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今年的冬闲,韩屯村反而忙个不停。服装厂忙,肉食厂忙,养猪场也忙,村里的人除了没上学的孩子,都忙个不停。

部队也跟着添乱,进入农历的十一月,连续两次下订单,还是要去年的短军装,数量达到了五十万,要不是有电子商城,估计很难完成,光是布料和染色就是问题。

据后勤处的同志说,他们换了好几家军工厂,可生产的军服染色不过关,和韩屯做的没法比。前线的战士一致反应,还是开始的服装好,这才又找到了姥姥。

看到洪城县的服装厂遍地开花,他们直呼还真来对了,本来还担心数量大了做不出来。这才有了第二批30万的订单。

来服装厂的加上卖猪的,韩屯村的人流量更多了,每天都不下400多人。主要是来卖猪的人多,韩屯村每天都收300多头猪,光卖猪的就是300多人。

随着人流的增多,悠悠家的代销点也跟着出了名。大家都知道韩屯的代销点,价格便宜质量好,还有好多的紧缺商品。

虽说改革开放近三年的时间,但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糖,还是得凭票供应,集市上也有摆摊卖糖的,不过价格比供销社里面的高出一截,0.72元一斤的红糖,卖到了1.20元。

悠悠家的代销点,不仅按国家定价供应红糖,而且还有冰糖白糖奶粉麦乳精等,全部是平价出售,只不过是限量供应,每人限购一斤。

这些平价的食品有一部分来源于胜男舅妈,她通过临水的批发部,给姥姥加大了供应量。

其实大部分来源于深南的市场,罗新华通过火车货运,把大宗的各种食品,运到了临水。

最受欢迎的是各种服装,以及涤纶床单被面等化纤制品,悠悠家代销点卖的价格都比市场上的低了五毛或一元,加上临近春节,大伙卖了猪,都会买些带回家去。

姥爷一个人忙不过来,姥姥只好把收布鞋和鞋垫的事情交给舅姥娘,让她带人收购。她和姥爷俩人在代销点里,还忙的不可开交。

一天的营业额少的时候也在5000元以上,多的时候近万元。要不是悠悠不时的从空间里往外倒腾东西,自家的代销点光是进货就得一个人。

一家人都忙的脚不沾地,做饭的事情又落到了悠悠的身上。迪迪放了学就跟在悠悠的后面,帮着姐姐烧锅打下手。

姐弟俩做着饭,还不忘练习外语,交流都是用外语进行,而且是不止一种语种,英语、俄语、日语。

悠悠又加上了法语和德语,每天在空间里跟着智脑学了,再教给昊昊他们,反复的练习口语,跟玩似的就学会了。

有时外面的人听到了,就问姥姥:“你们家的孩子,这是说的哪国话,叽里嘎啦的,一句也听不懂。”

姥姥也听不懂,不过听习惯了,常用的也能懂几句。就笑着回答他们:“孩子们在京都的华侨商店,听外国人说话,觉得新奇,就跟着学了两句,没事在家说着玩,我也听不明白。”

大家都说:“还是你们家的孩子聪明,听了就能记住,俺听他们说了好几次,一句也没学会。”

悠悠也承认,自己家的孩子都是妖孽,他们学习领悟能力确实比较强。加上悠悠的特意引导,反复的练习,确实显得比村里的其他孩子出息。

即使是智力一般,在悠悠这样的特殊关照下,熟能生巧,也该笨鸟先飞了。

其实做饭也简单,进入冬季,悠悠做饭主要是炖菜,白菜羊肉汤、排骨炖冬瓜、小鸡炖蘑菇、豆腐鲫鱼汤、竹荪炖鹅,每天换着花样的炖菜。

再整治几个现成的卤菜和凉拌菜,当作下酒菜,姥爷和舅姥爷大舅他仨每天中午一斤酒。

馒头用小麦在村里的伙房换,每天的早饭都是大舅妈做的,悠悠打小就爱睡懒觉,早上起床都得姥姥喊好几次。

晚饭是悠悠做,用大铁锅熬各种杂粮粥,再用散炭炉子炒两个青菜,搭配几种咸菜。

大锅做的饭菜香,别说大人了,就连迪迪中午都能吃两碗炖菜,仨个馒头。

悠悠穿过来后,饭量大增,现在才十岁,比后世二十多岁时饭量都大。难怪个头长的快,已经1.58米了。

昊昊长到了1.72米,又高又壮,从后面一看,就像个大人,比“高高三”都高,其实他才12岁。

现在,家里的牲畜都是他喂,出圈打扫卫生也是他。志亮和志高俩人,也把自己家和爷爷家的活计给包了。

悠悠还负责洗全家人的衣服,不过家里有了洗衣机,悠悠只是把衣服放到里面就行了。

舅姥爷和大舅家的衣服,也是悠悠洗的。大舅妈一直过意不去,可是她忙的连看洗衣机的时间都没有。

第409章 厚嫁妆

这个家里,最清闲的应该就是智茹了,她今年上一年级了。除了上学就是玩,每天看到爷爷,还会扑上去,撒娇让抱一会,她是全家人的公主。

不光悠悠家是这样,村里的其他孩子也是如此。大人忙的不可开交,孩子们就得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女孩子做饭洗衣服,男孩子喂养牲畜。韩屯村家家有自来水,不用挑水,这也剩了好些事。

悠悠觉得,比起后世娇宠着的“小太阳”们,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才算是健康的生长方式。

他们从小就养成了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有担当有责任心,独立生活能力较强。

进入腊月,景芝先结婚了。她的新房在她大奶奶家的东屋里,村里给她批的宅基垫好了,就等着年后盖房。

男到女家落户,还是和娶媳妇不一样。“大一号”给闺女准备的非常齐全,“三转一响”都是新的,还让悠悠姥姥帮着买了个21英寸的大彩电,家具更是齐全。

不仅如此,家里还专门杀了一头猪,摆了三十多桌席面,把全村的人都请过来喝喜酒。

可是,结婚的当天,男方家就没来人,韩屯村开了一辆拖拉机把男方拉了回来。景芝的婆婆给做了二套铺盖,一块带了回来。

结婚的第三天,俩人回了婆家一趟。她婆家的人还是按娶媳妇的规矩,给了景芝五十多元的“磕头钱”。

宝山的三姐得等年后房子盖好了再结婚,她家的住房紧张,没有多余的房间让她结婚。

接着,就是二爷家的桂香出嫁,二爷这次嫁女儿,可是卯足了劲的陪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