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286)
腊月二十八,大伙拿到钱后,再次的集体宣誓,谁也不能说出去,否则全家撵出村。
其实,大伙的心里都怕,不用发誓也没人敢往外说。虽然国家号召发家致富,可是韩屯与这个社会脱节太大了。
动乱结束三年了,可经济体制没变,工值8分的村庄仍然存在,农民的收入没啥变化。
人们的口粮都不够,指望家庭养殖,也没那个能力,只是比原来强些,也多不了那里去。
家里有一百多元存款的,就是中等户了。300以上家底的,就算是过的好的人家。千元以上的人家,比八十年代中期的万元户还稀奇。
腊月二十九日,爱军舅舅一家和周胜英一块回来了,去年过年俩人都没回来,今年总算是回来了。看来东北边境的局势,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紧张。
舅姥娘抱着爱军舅舅,放声大哭。她提心吊胆了一年,情绪总算是得到了释放。
两个儿子,一南一北,都在边境,随时都有送命的危险,作为母亲,每天都担惊受怕的,多少次梦中惊醒,发现是虚惊一场。
今年一年,舅姥娘为儿子哭的次数,光是悠悠看见的,就好多次了。悠悠没见到的,还不知多少次那,特别是深夜噩梦惊醒,那是一种怎样的剜心之痛。
朝霞舅妈抱着婆婆,也是满面的泪痕,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志刚已经懂事了,沉默的站在父母的身后,面带凄然。
舅姥爷接过智萍,也两眼含泪。智萍谁都不认识,挣着身子扑向妈妈。
志勇和志强依偎在爷爷的两边,志勇哄着她:“妹妹,这是爷爷,爷爷最喜欢女孩子了。”
智萍应该是家里最漂亮的女孩了,皮肤雪白粉嫩,婴儿肥的脸上带着俩酒窝,长长的睫毛往上卷着,乌黑发亮的大眼睛。
听了哥哥的话,粉雕玉琢的小萌娃,挣着大大的眼睛,瞧着爷爷,迟疑的喊着:“爷爷。”
舅姥爷高兴的声音发颤:“哎,都是爷爷的好孩子。”说完,腾出一只手来,分别摸摸了志勇和志强的头。
感慨的说:“都长高了,再过两年,就长成大小伙子了。”
村里的人看了,悄悄的议论:“人家的风光,可是拿命换来的,一家两个当兵的,摊上这打仗的年景,当娘的可不得日夜的挂心。”
“玉林家还是好的,你们看德才爷,瘫痪了一辈子,到老了才碰上了老首长,差点没把闺女耽误了。”
昊昊从志刚他们到家,就和哥仨黏糊在一块,向他们打听部队里的事情,对他们说的一切都赶到好奇,不住的追问详情。
到了下午,援朝舅舅一家也回来了。今年,全家人总算是到齐了。
胜男舅妈挺着个大肚子,一回来就抱着智萍不撒手,嘴里不住的说:“智萍,你给三婶当闺女吧,我拿志新给你爸妈换。”
志勇和志强一齐摇头:“不换,不换,志新没妹妹乖。妈,咱们不换。
朝霞舅妈笑着对她说:“胜男,你这就快生了,这回争取生个闺女,不然可不好办了。”
胜男舅妈担忧的说:“二嫂,你们部队也开始计划生育了,我这是怀上了,不然三胎是别想了,就盼着这回是个闺女那。”
舅姥娘疑惑的问她们:“你们说的什么啊,难道还管起妇女生孩子来了。”
援朝舅舅给大家解释,自七九年底,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原则上一对夫妻两个孩,不过在政策实施前已经怀孕的,不论几胎都让生下来。
也就是说,胜男舅妈这胎无论生男生女,以后就不能再生了。
舅姥娘不理解,嘟囔着:“头一次听说不让妇女生孩子的政策,这管的也忒宽了。”
第389章 算笔账
援朝舅舅也挠头,对舅姥爷说:“看来,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起来难啊,连俺娘都不理解。
你们想啊,解放后人口成倍的增长,可是土地就这些,在这样下去,以后人们吃饭就成了问题。”
舅姥爷想了一会:“还真是这样,就说咱们村吧,解放的时候,还不到二百人,人均五亩多地,现在320多口人,每人才3亩地。”
舅姥娘却说:“早先,一亩地还不到一百斤粮食,现在麦子每亩五百多斤,这能比吗?”
爱国舅舅说道:“五百多斤的就咱村,石庙和咱挨着,麦子才三百多斤,再说了,他们村现在每人还不到二亩地,在这样生下去,粮食还真不够吃的。”
舅姥娘反驳道:“账大家都会算,可是具体到人,就不好办了。就拿咱村来说吧,‘小老妈妈’你们就缠不了,兰芝现在已经俩闺女了,你们不让她生三胎试试。”
还真是这样,“高高三”就他自己,兰芝已经生了两个女孩,要是不让生三胎,“小老妈妈”那要强的脾气,工作够难做的。
下午,悠悠按照姥姥的吩咐,把一年来服装厂的账结清了,钱也分成了四份。
自上次分红后,服装厂一共赚了近5千万元。每份先拿一千万的分红,剩下的做流动资金。
晚上九点以后,孩子们都休息了。姥姥给大家公布了今年的收入,听到五千多万元的利润,援朝舅舅惊讶的说:“姑啊,您们这服装厂比收音机厂还赚钱。”
大舅妈给他算账:“俺们一件衣服赚2元钱,一个工人一天最少做10件,就是20元。你们收音机厂,每人一天装3台机子,才赚30多元。
你们才2千工人,现在,给咱加工服装的工人,都过万了,肯定比你们挣钱多。
援朝,你知道咱村的妇女挣多少钱吗,和男工一样,也是150元的工资,别看你当书记了,俺们的工资比你的都高。”
胜男舅妈开口说道:“嫂子,别说援朝了,我更惨。今年,我比李叔批出去的东西都多,他爷俩挣了几千万,我还没援朝的工资高,每月二十多元的奖金,外加一张奖状。
亏得我原来跟着咱姑干,铺了些路子,今年也挣了几百万,不然我得郁闷死。”
爱军舅舅两口子和爱民舅舅,听着大家的议论,目瞪口呆。爱军舅舅不敢置信的问:“姑,你们在家都干什么了,挣了这么多的钱。”
舅姥爷把家里的情况给他们解说的一遍,“这都是你们姑姑的功劳,我可是没这个能耐。”
姥姥不乐意了:“哥,要不是你和援朝帮着我开代销点,我哪能趟出这条路,这是咱家的财运到了。”
舅姥娘笑着说:“你们姑说的对,她啊,就是咱们家的财神。”
舅姥娘把自己的那份钱,给了朝霞舅妈500万元,还有京都的一处房产证。
“我和你爹这份,就是你们和爱民的。这京都的房子,是你们姑姑帮着置办的,你们兄弟四个,每家一个院子。
以后有机会了,再给孩子们置办。你大哥的院子好些,我和你们爹老了,就跟着你大哥住。
朝霞,你家的你拿着,爱民的那份我先给他放着,等他娶了媳妇,我就交给他媳妇了。
爱民,你过年就23岁了,也该找媳妇啦。要不咱在家找个吧,咱村现在可是比有工作的还好,娘给你找个俊媳妇,娶进门光是分红就比你们的工资高。”
朝霞舅妈没有接钱:“娘,俺都四个孩子了,没能孝顺您二老,不能再要你们的钱。再说了,俺们俩都有工资,足够俺们用的。”
舅姥爷说他们:“拿着吧,我和您娘在家,有钱也花不出去,你们在外面,看到合适的生意就干,别放死钱。
都跟你姑学着点,她从一个小代销点开始,到如今,可不就是一点点干起来的。
还有爱民,要不今年就在家找个对象吧。再晚两年,就没有合适的啦,现在找也有点晚了。”
爱民舅舅吭哧了一会,憋得脸通红:“我不在家找,您们就别操心了。”
舅姥娘急了:“俺们不操心也行,你在部队里给我领个回来。”
“娘哎,这是买东西啊,花钱就能买到,这媳妇是说领就能领来的。”爱民舅舅争辩着。
悠悠妈看着爱民舅舅,笑的不行:“爱民,用姐帮忙不?”
悠悠爸爸也笑着说:“你还是英雄那,咋追姑娘就没勇气了。”
舅姥娘问妈妈:“婉莹,啥情况啊,你爱民弟弟在京都有相中的人了?”
爱民舅舅急红了脸:“哪有啊,别听我姐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