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265)
听姥姥提起批发的事,悠悠就把几天来的体会说了出来。现在,布料、床单、毛衣、童装、收音机零配件,特别是收录机和彩电,简直是暴利。
第359章 深南速度
看到悠悠的空间里,这些东西低廉的价格,姥姥更是坚定了买地建房的信心。
她老人家踌躇满志的说道:“等咱的仓库建成了,咱和你罗爷爷在这里开个批发公司,专门给小鬼子争生意,不能让他们把咱中国人的钱都赚走了。
你新华爷爷啊,可是个有大本事的,咱娘俩这一趟可是没白来。碰到你新华爷爷,是咱们这趟最大的收获。
咱娘俩,以后就跟着你罗爷爷挣大钱。他祖辈就是经商的,道行深着那,以后你就知道了。”
娘俩美美的睡了一夜,天明起床一看,下雨了。吃过早饭,罗新华爷俩都来了。“嫂子,下雨客户少,俺爷俩都来了,咱商量一下工厂的事。”
昨天罗新华就有在新城选址的想法,回去爷俩也合计了:“嫂子,俺爷俩也商量了,觉得工厂还是建在新城那里好。您认为哪?”
姥姥就把昨天和悠悠商量好的意见说了出来,也把自己准备买地的打算说了:“新华弟弟,俺知道你的本事,嫂子就拜托你了。”
罗瑞和拿出深南的城市规划图,三个人商量着在图上选址。姥姥昨天已经看了智脑的选择,在她有意的引导下,几个合适的地址就定了下来。
罗新华把图纸圈上:“嫂子,我这就去规划局去问情况,回来在给您细说。”
他爷俩走了,悠悠和姥姥也去了银行。姥姥的手里拿了两个大帆布邮包,从外面看着满满的,其实里面装的是塑料泡沫。
进了储蓄大厅,姥姥把包放到角落里,悠悠打来拉链,双手在里面一划拉,200万的现金就放进去了。
姥姥找了储蓄所的负责同志,娘俩被让进了招待室,进来几个工作人员,专门给娘俩办业务。
现在,还没有点钞机,全靠人工一张张的清点。几个人忙活了一个小时,才给娘俩办好了手续。
再接再厉,娘俩冒雨跑了一天,800万元钱分别存进了中行、建行和农行的储蓄所。
下午4.00,雨停了下来,娘俩在宾馆租了个临时的库房,直接去了市场的食品区,挨个摊子的扫货,主要是要奶粉、食糖、名烟名酒和咖啡糖块精美糕点等。
不到两个小时,娘俩花出去近一百万元钱,租用的库房快装满了,奶粉和各种酒分别要了上千箱。当然,送货的一离开,东西就被悠悠收进空间,放到了专门的库房里。
傍晚7.00,罗新华爷俩都来了,他们坐下就把规划图拿出来,给姥姥汇报情况。
最后,大家一直认为,新城西郊的一块2300亩的土地比较合适,悠悠家还是1000亩,剩下的1300亩,振华公司都要了。
姥姥把450万的存款交给了罗新华,接着就把合同签了。罗新华激动的说:“嫂子,没想到,到了60岁,我又开始创业。您就放心吧,只要国家的政策不变,咱们的振华公司就能发展起来。”
接着,几个人去了餐厅,庆祝公司的成立。结果,罗新华自己把自己喝高了,走路都不稳当了,得让罗瑞和架着他走。
悠悠和姥姥送他们到宾馆门口,意外看到援朝舅舅他们进门。三舅看见姥姥就跑过来:“姑,您咋在这里啊?”
“援朝,你们也住这里。我和悠悠来好几天了,咱娘俩咋没遇上过。援朝,这是你罗叔和你瑞和弟弟。瑞和啊,这是我娘家侄子,你援朝哥。”姥姥给他们做介绍。
三舅赶紧上前,帮着罗瑞和架起他父亲。罗瑞和不好意思的说:“援朝哥,不好意思,我父亲喝多了,明天我们来给你接风。”
把他爷俩送走,援朝舅舅给姥姥介绍了随行的人员,一行九人都是临水地区经贸部门的负责人。
相互之间打过招呼,援朝舅舅跟着姥姥去了她们的房间。姥姥把自己在这里的事情,给援朝舅舅详细的说了一遍。
援朝舅舅听完就说:“姑,您的钱够吗,不行我让胜男给您些,我们的钱也用不着,还不敢存银行。”
说到这里他自己就笑起来:“姑,您说这叫个什么事,咱家现在都能为钱多发愁了。您老既然有门道,就放心的干,我们的钱都没地方用。”
“援朝,我的钱还够用,你们啊,那些钱先放着,国家既然在深南办了特区,以后就会在全国推行,到那时用钱的地方就多了。”
姥姥现在有空了,就在智脑上观看以后的发展趋势,对国家的形势了解的比较透彻。
援朝舅舅他们来到后,就一直住在这里。开始还想着依靠当地政府,可是全国各地都来这里考察,当地政府根本照顾不过来。
等了几天,他们就自己行动了。早出晚归的多方面考察市场,了解情况。
援朝舅舅自嘲的说:“我们这早到的,还不如您老这晚来的,这才几天啊,您就落地生根,都买地成公司了。”
接下来的时间,援朝舅舅他们就跟着姥姥了,这还真是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
现在的深南,干什么都是一路绿灯。悠悠算是见证了令人称道的“深南速度”,到底有多快。
两天的时间,公司和土地的各种手续,都办齐全了。姥姥用姥爷的名字作为自家公司的名字:震宇贸易公司。
现在,深南工商局注册公司的个人还不算多,手续简单,填个表就行。这让悠悠理解了改革初期,皮包公司满天飞的原因。
土地是1000元一亩,办好了购地手续,就可以去物资公司购买计划内建材。集全国之力,创建的深南特区,果然是上帝的宠儿。
姥姥把智脑制作的设计图,和250万元钱交给了罗新华,“新华弟弟,一切就拜托你了,我得回去了,有时间了就过来。”
“嫂子,您就放心吧。”罗新华郑重的回答。
回去的时候,人就多了,援朝舅舅他们也一块回去。看到他们买的东西不多,悠悠就撺掇着姥姥,买了几套冰柜、彩电和空调等家用电器,反正有人帮着带。
第360章 大采购
尽管悠悠的商城里这些东西都有,可是临水都没有卖的,这些又都是大件,也不好拿出来用。从深南带过去,就是过了明路的东西,用起来也方便。
姥姥还出钱,给每个人买了一台18英寸的彩电。不过,送给他们的理由就是自己公司的纪念品,几个人都高兴的不行。
18英寸的彩电,用票买也得1680元,临水根本就没有配额。
娘俩还购买了各式的高档机械手表,这些可都是有收藏价值的,以后增值的空间也较大。
三舅这一行人,对姥姥是特别的崇拜。现在,国家号召改革开放,姥姥的做法,无疑走到了改革大潮的前头。
再者,悠悠也是为三舅造声势,拉人缘,舅舅这个年轻的破格提拔的领导干部,可是有好多的人不服气。有了姥姥这么个实力雄厚的经济后台,舅舅以后的工作也好开展。
在回去的火车上,三舅他们和姥姥交流着深南之行的感想,探讨临水的发展路子。
姥姥把罗新才办收音机技术培训班的情况,罗新华父子经营收音机零配件的利润空间,都告诉了他们。
听了姥姥的话,计委主任遗憾的说:“可惜啊,咱们这里不让办家庭工厂,不然,咱们的这里人多,工资也低,在人力上比他们的优势大。”
三舅却说:“咱们可以办集体企业,和张集公社的村级服装厂走相同的路子,以来料加工为主。”
工业局局长提醒三舅:“韩书记,这和服装厂不一样,必须用电,咱们临水,村子里通电的不多。”
姥姥提议:“那就在公社办厂子,振华公司可以提供零配件,也可以帮着推销。”
供销社来的是负责业务的冯主任:“姑啊,销售不用麻烦您老,俺们供销系统啊,收音机可是紧俏货,供不应求。”
自从姥姥送给他们彩电后,他们都跟着援朝舅舅喊上了姑姑,姥姥是逢喊必应,高兴的不行。有了这层关系,他们和舅舅也亲密的好多。
“那好啊,省得我来回的运了,收音机零件体积小,运输还方便些。”
有的大体的方向,他们就在一起商议起办收音机厂的事情,姥姥则和悠悠研究起童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