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224)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剩下一些好的,也被后来居住的人家,搬回自己家去了。欧式的家具可不同早先的老家具,精致优美,到现在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爸爸先给她检查了一下身体,主要是亏空的厉害,身体的各个器官严重衰退,只能慢慢的养着恢复。

当天,姥姥就把二万元钱给了她,她就把房子的钥匙交给了姥姥。她家的房子自还回来后,就没在里面住过。她来京就在温教授家暂住,家里也没什么要收拾的。

第302章 聚全德烤鸭

赵教授家的楼房上下两层,上面还带着阁楼。楼房左右12米,前后10米,一楼是客厅、厨房、储藏间、卫生间,一个卧室,一个书房。楼上四个卧室,一个卫生间。

阁楼上原来是个大通间,被后来的住户隔成了三个房间,他们搬走的时候,又被破坏了,到处乱七八糟的。

楼房还带有地下室,分别是储藏室,车库和杂物间。地下室那层其实是半地下,地上快二米了,安装了窗户,透光性较好。

这座楼房外表还行,内里造腾的不像样。墙面被孩子画得乱七八糟,墙壁上、地板上到处是污渍,也不知原来住了几户人家。

温教授他们看着闹心,提出来要帮着收拾房子,姥姥赶忙阻止:“咱都老胳膊老腿的了,还是请人收拾吧。星期天请学校里的校工帮着打扫,再把墙面粉刷一遍。”姥姥给了温教授二百元钱,让他帮着找人。

星期天,桂金、孙万杰和王卫红,都到京大来找妈妈。妈妈把他们带到了小楼前,姥姥他们都在这里。

孙万杰看到姥姥,老远就打招呼:“韩奶奶,原来您在这里买了房子,您还回临水吗?”

“回去,我把房子收拾好了,就回去。今后,你们要经常来,把这里当家。”姥姥给妈妈她们相互介绍了一下,都是来自临水的老乡,大家还是相当亲热的。

俗话说的好: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熟悉的乡音,总是今人打心眼里感到亲近。

几个人参观了一遍房子,她们就要帮着收拾,被姥姥阻止了:“温教授找的都是专业人士,咱们还是别跟着添乱了。走,今天我请客,咱们去吃京都有名的烤鸭。”

姥姥带着大家,坐公交车去了京都著名的聚全德烤鸭店。过去了这么多年,京都的公交车路线基本上没大变化。

桂金跟在姥姥后面,感慨的说:“要不是你领着,我们还真找不到。”

这时的烤鸭店,还没有后世的拥挤现象,加上悠悠他们来的早,服务员把他们带到了一张大园桌前。

姥姥要了六只烤鸭,交上钱就坐下等着上菜。等待期间,姥爷给大家详尽的解说这家老店的历史。

悠悠随着姥爷的讲解,仔细打量这个华夏著名的老店。首先看德字少了一横的牌匾。据说这是有原因的,当时创办人创业时,一共雇了13个伙计,加上自己一共14个人。为了让大家安心干活,同心协力,所以请人写牌匾时故意少写一横,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横一把刀。

聚全德为了保持其牌匾的历史原貌,所以牌匾上的“德”字一直少一横。“聚全德”闪光的金匾,历经百年沧桑,讲述着古老的故事,记录着几代人的艰辛与成果。

聚全德菜品经过百年的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

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聚全德“全鸭席“,曾多次被选为国宴。

一炉百年的火,铸成了“聚全德”。天下第一楼,美名遍中国。

在聚全德,一般是人等鸭子,客人入座后,如果需要烤鸭,服务员马上通知鸭班,鸭班开始烤鸭,等五十分钟后,客人就可吃到热喷喷的烤鸭了。

等待期间,孙万杰和桂金他们又问起姥姥买房子的事情。姥姥告诉他们,现在京都人还没有买房子的意识,大家都等着单位分房。

想到悠悠的话,姥姥提醒他们,要是有钱的话,最好现在就买套房子。买不起大的,花上几千买个小院子或楼房也行。等大家毕业后,尽量的留在京都,就能把家安在京都了,给孩子们创造个良好的成长坏境。

他们几个听了都若有所思,和姥姥商讨起买房子的事情。不论老家底,就是现金,孙万杰也比桂金的钱多,王奶奶这两年可没少挣。

一个小时后,两位师傅推着烤鸭上来了。刚烤出的鸭子皮质酥脆,肉质鲜嫩,飘逸着果木的清香。烤鸭形态丰盈饱满,全身呈均匀的枣红色,油光润泽,赏心悦目。

配着烤鸭上来的还有荷叶饼、葱段、黄瓜条、蒜泥、甜面酱和白糖。荷叶饼饼面没有糊点和生白点,用手拿起来,对着光线照一下,饼薄厚均匀,放在盘中,可以清楚看见盘子上的“全聚德”标识。饼整齐没破损,劲道有咬劲儿。

师傅手拿薄刀,现场片鸭。片好的鸭肉如杏仁,每一片都有皮有肉。鸭皮又酥又脆又香,鸭肉薄而不碎,裹在荷叶饼中食之,酥香鲜嫩。烤鸭现片现吃,吃到嘴里,皮是酥的,肉是嫩的,特别的鲜美。

最后,师傅将片鸭后剩下的鸭架,带了回去。二十多分钟后,加了冬瓜熬成的糟骨鸭汤,就上来了。悠悠喝了一口,汤鲜不腻,味道香美,营养丰富。

开始大家还有些拘束,不过看到姥姥她们吃的自在,大家也放开了,一顿饭吃的大家直呼过瘾。

桂金对姥姥说:“原来,你们在京都过的是这种生活,在咱们村里这些年,真是难为你们了。”

听她这么说,姥姥笑了:“不是京都人都这么生活的,你们看就这么个店,能坐多少人吃饭,就这还没坐满,人们也就是有了特别值得庆贺的事情,才聚在这里吃一次。”

“全聚时刻当然在聚全德”,这是聚全德的宣传口号,这表达了顾客对“全聚德”的企盼。朋友在这里相聚,亲人在这里欢乐,全聚德人捧出了清香,捧出了爱,情比炉火热。

京大的房子买下来,姥姥把心思都放在帮妈妈安家上,每天都带着悠悠出去买东西。娘俩大包小包的购物,其实,好多东西是悠悠从自己的商城里拿出来的。

悠悠在网上意外的看到七八十年代的特殊商店:友谊商店,也就是人们口中的华侨商店。就让姥姥带自己去,姥姥说:“去哪里干嘛,咱没有外汇劵,去了也白搭。”

第303章 外汇券

“姥姥,咱是没外汇劵,可是咱有钱啊,咱可以用钱买侨汇劵。”

“谁知道有没有买的,不过去看看也可以。”姥姥还真的带着悠悠去了华侨商店。不过,临行问过秦奶奶她们。她们告诉姥姥,侨汇劵的价格大概是1.80元人民币换1.00元外汇劵。

京都的友谊商店是个四层的大楼,里面的东西真多,价格也便宜。可惜的是,商店里收的是外汇劵,人民币在这里还真没用。

外汇劵在这个年代也算得上是一种特殊的货币,是国家为了吸引外汇而发放的。按照国家的规定,外汇劵和人民币是等值的。

可由于外汇劵能在友谊商店,买到各种物美价廉的紧俏物品,导致外汇劵的购买力比人民币偏高三成以上,个别商品甚至高达二倍。这也是黑市上,一元外汇劵卖1.80元人民币的主要原因。

友谊商店不止有国产精品,还有好多国外的进口商品。有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也有欧式家具、沙发、壁画。

彩电的价格还能接受,18英寸的彩电每台1380元。冰箱和空调的价格高达五六千元,可真不是一般人家能消费起的。

不过有欧式家具真好,悠悠的商城里没有老式的电器,可是有复古的欧式家具。

这里的茅台酒才8元一瓶,也不限量。不过没有外汇劵,是买不到的。奶粉是罐装的进口奶粉,进口的咖啡、巧克力,这些都是悠悠的最爱。

商店里的人不少,可是买东西的确实不多。大家穿得比较开放,各种服装都有,最起码鲜艳靓丽,打破的黑蓝的格局,款式也前卫。还有烫发的妇女,脚蹬高跟鞋,比较吸引人的眼球,回头率也相当高。

这里的营业员态度傲慢,看不见外汇劵,连问话都懒得回答。想想也是,要是态度好的话,估计一天到晚光是回答问题,也支应不过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