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213)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而“文革”中倡导的“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的口号,则是“螺丝钉”口号的发展。

这类宣传所塑造的心理状态是:只要于社会有利,哪怕是些微的利益,个人付出再大的牺牲也在所不辞。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一切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言行,都被等同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一般还要在前面冠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定语)的表现。而这种偏见,却是当年老三届学生的共识。

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学习,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功底,七七年高考录取的大部分就是这些人,看来,“老三届”不是白叫的。

临近高考,妈妈和桂金每天都熬到夜里十二点。早晨五点多就起来背政治和文言文,俩人有空就在一起学习。

妈妈还好些,文言文功底深。桂金就惨了,她就学于文革期间,教材中根本就没有文言文,靠临时抱佛脚的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文言文可不是一天的功夫。

悠悠跟着她们,倒是背了不少的文言文。后世的教材里,文言文占的比重很少,只是达到个了解的程度。

桂金羡慕的说:“看来教育还得从孩子抓起,悠悠这么小,背起东西来,又快又好。”

悠悠一激动,就没把握住,把“三字经”和“弟子规”背了出来,这是她在后世背得最熟的两大传统读物,是自己整个儿童时期的骄傲。

桂金不明白,可是爸妈知道。爸爸拉着她往外走:“悠悠,你上外面玩去,别耽误你老师学习。”

到了旁边的屋子,就急切的问道:“悠悠,你跟谁学的《三字经》?”

“爸爸,我跟姥娘在废品站里找的书,自己没事背着玩的。”悠悠才不负责,把皮球踢给了姥姥。

姥姥扶着额头,给悠悠圆谎:“她跟着俺去废品站,看到顺眼的就拿起来玩,一个孩子谁也不注意。再说了,那里面能有啥好东西,一分钱收一斤。

俺看她背的挺好听,再说孩子没事多学些东西,不是好事吗?说起来,咱悠悠是真聪明,俺听不懂,她还能给俺讲明白了。”

爸爸无奈的看着姥姥:“妈,废品收购站里,可有的是好东西,不过现在好些被划归为毒草。悠悠还小,她不懂的这里面的利害,以后真不能由着她的性子来。”

“对这些俺至今弄不明白,卫华你和婉莹多注意点,真不能让孩子惹了祸。悠悠啊,以后听你爸妈的话,不让碰的书可不能看,特别是在外人跟前。”姥姥还真是怕了。

“嗯,俺知道了。”悠悠小声的应着,耷拉着脑袋。即便是后世里性格孤僻的自己,穿到这个言论失去自由的年代,也很难适应。

第287章 高考

高考前两天,12月10日,姥姥带着悠悠就去了县城,把自己的院子拾掇了一遍。找到罗新才,把他收的废品过了数,被悠悠全部收进了空间。

房间里升上炉子,可由于房间太大,光靠煤炉升温度太慢,悠悠只好把后世的各种取暖设备都用上。

这个院子虽然通了电,可现在的线路绝对负荷不了。悠悠就用后世超大容量的蓄电池。房间里的温度上升的很快,到了下午,室温就生到了最舒适的二十六度,悠悠就把这个温度设成了恒温。

想到妈妈她们没来过这个院子,姥姥和悠悠在下午又返回到村里。

12月11日上午,娘俩和妈妈、桂金是坐客车去的县城。进了院子,妈妈稍微一愣,桂金眼都不够使的,看什么都稀奇。

“怪不得‘高高三’回去说,你在城里找的房子好,夸得没边,大伙还不信,原来是真的啊。”

再好奇她们也没忙正事,进屋放下东西就去看考场,悠悠跟在后面当小尾巴。

考场设在县一中,在老城区的西北角,北面和西面都临着老城墙,南面是东西大街。

一中的大门在校园的西南角,出校门往西就是城墙。和悠悠家的南大门相距不到500米,非常方便。

来看考场的考生还真不少,校园内人来人往。悠悠这次是真开了眼。她打开了携带的微型录像机,把这一真实的历史时刻记录了下来。

七七年的考生年龄大的偏多,加上这个年代人们都穿灰蓝的衣服,好些看起来接近四十岁,不过年纪大的大多数是男同志,妇女很少见。

已婚的妇女也有来参加考试的,还有抱着孩子来的,像妈妈这样领着孩子看考场的也有。这么多人拖家带口的参加高考,真是一大奇观。

不时的有人发出惊喜的声音,高声喊着对方的名字,一听就知道是碰到熟人了。

还真有父子同考的,爷俩长相特别的相同,他们走到哪里,都有人指指点点,很快爷俩就出名了。

文革以后学制缩短,应届生中十六七岁的不少。文革以前的老高中毕业生中,好些人因为成分不好,被拒绝在大学门外,根本没参加过高考,这次有了机会,都想拼一把,所以才有了父子同考的现象。

对着校门是一个三层的教学楼,楼前的墙面上贴着两张大红纸,上面用毛笔画着考场示意图,非常醒目。

教学楼的后面是教室,都是一排排的平房,每个教室门上都贴着考场号。教室门是锁着的,不过通过玻璃窗户,可以看清里面的情况。

考场内桌椅都排好了,考生左右都是独立的,课桌的左上角贴着考号。考生根据靠窗的考号,大体上可以推出自己的位置。

妈妈和桂金不在一个考场,俩人相互看了各自的考场,就回去了。妈妈始终拉着悠悠的手,通过她握悠悠手的力度,悠悠可以感觉到妈妈的紧张情绪。

回到家里,姥姥赶紧过来问:“找到地方了?远吗?”

“找到了,离这里不远。走着就行,用不了十分钟。”

为了缓解她俩的紧张情绪,悠悠看桂金对院子有兴趣,就带着她们前后的溜达,分散她们的注意力。

桂金看到什么都稀奇,不住的问这问那,妈妈倒是清楚,给她解释起来,有好多说法,悠悠也是第一次听到。

转过来一遍,桂金感叹的问悠悠:“这是谁家的院子啊,这么好。悠悠,你姥姥真有能耐,能借到这么好的院子。城里的房子就是好,冬暖夏凉,这屋里生个炉子,和春秋天的温度差不多,咱们家的房子就不行,最多二十度。”

悠悠心里说,那是俺的功劳,和城里的房子没关系。

看到姥姥做饭,桂金进厨房准备帮忙。姥姥往外撵她:“你们去看书吧,我自己就行。”

昨天,悠悠和姥姥就把这几天的食谱安排好了,以营养和清淡的食物为主。

中午四菜一汤:清蒸鲤鱼、青椒牛柳、芹菜肉丝、凉拌藕、西红柿菠菜鸡蛋汤。吃过饭后,姥姥让她们去睡午觉,休息好了精神才好。

俩人也不知睡没睡着,反正悠悠睡到下午三点才醒,看见她俩已经学上了,拿着政治课本在那里背,俩人换着提问,明天上午第一场考政治。

悠悠突发奇想,把妈妈手里的书要过来:“妈,我来给你们提问。”

妈妈往外撵她:“悠悠,你出去找姥娘玩,妈妈和桂金姨姥姥有事。”

悠悠拿着书不走,顺口把七七年的政治试题提了出来。妈妈没办法,只好回答了。桂金翻着书,给妈妈对答案。

妈妈背完,悠悠又让桂金背了一遍,再让妈妈看着书,给桂金对答案。这样,等于每人看了两边,印象应该很深了。特别是悠悠提问,俩人应该有新鲜感,便于加深记忆。

悠悠对着智脑上的试题,一道道的提,把主要的得分题提问了一遍。

时间很快就到了下午五点半,姥姥喊吃晚饭。晚饭姥姥做的是手擀面,西红柿鸡蛋卤。

吃过晚饭,俩人接着背题,一直到了晚上九点半,姥姥催她们才睡觉。

12日的早饭,姥姥早起蒸的花卷,熬了小米汤,炒了两个青菜:绿豆芽炒蒜苗、香菇油菜,每人煮了两个鸡蛋。

吃过早饭还不到七点半,姥姥和悠悠就陪着她们去了考场,在一中的大门外停了下来。现在不像后世,送考生的家长很少。想想也是,都是结过婚的大人了,似乎不用家长来送。

妈妈她们回来时,姥姥正在做午饭。桂金进门抱起悠悠就亲了一口:“悠悠,你真是个小福星,赶快给俺提几个文言文。”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