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70)

作者:言春一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伊尔根觉罗家的小闺女和卓,被赐婚给康熙爷家的“大千岁”。努力生养子女,做好大福晋的故事。和卓前世是个佛修,元婴雷劫过程中因为没有子嗣产生心魔而陨落。一睁眼转世成了伊尔根觉罗家的嫡女。小时候看电视觉得大阿哥很有男子气概,就粉上了,又为他幽禁的结局而惋惜。故而提笔写了这本书,希望给我心中的大阿哥一个美好的人生。点击展开

胤禔作为受宠的大儿子,在康熙面前也不会战战兢兢,故而,父慈子孝,好一派和乐场景。

突然,话锋一转,

康熙爷状似无意的说:“大福晋,听说你最近和朕的小九一起在办什么来着?”

和卓心说,怪道,康熙怎么会没事问儿媳妇前朝的事情,还是比较刁钻的问题。

原来是因为九阿哥胤禟的事情,认为自己带坏了他的儿子。

“回皇阿玛的话,是儿媳的嫁妆铺子,之前租给刘大人的娘子,刘大人赴安徽上任,就闲置了,儿媳,儿媳…”和卓一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第169章 偶遇康熙2

“回皇阿玛的话,是儿媳的嫁妆铺子,之前租给刘大人的娘子,刘大人赴安徽上任,就闲置了,儿媳,儿媳…”和卓一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胤禔看皇阿玛有些不悦,有些皱眉,就开口道:“皇阿玛,这是儿臣的过失,九弟年纪尚小,不过儿臣福晋和九弟在外绝对没有仗着皇家欺行霸市。”

“当时那个铺子经营的是酒楼,九弟不过是将酒楼继续经营下去罢了,这……”

康熙想了想,九儿子死里逃生,要是真的没收了,搞不好要面对宜妃哭闹和眼泪。

康熙三十一年,九阿哥胤禟由于耳部患痈感染,高烧昏迷,一度危笃,恰逢意大利籍传教士卢依道由澳门抵京,因精通外科,奉诏入宫担任御医。经他救治胤禟很快痊愈。

因着这个事情,康熙爷和宜妃对这个儿子总是要宽容两分,毕竟是“失而复得”的儿子嘛。

不过这个事情折腾的是儿媳妇的嫁妆铺子,只要他们在外面不仗着自个儿皇子,皇子福晋的身份乱来就行了。

算了,算了。

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不聋不哑不做家翁。

就交待了句:“在外不要用皇子的名义自称。”

胤禔和卓对视了一眼,都从双方眼中看到惊喜,皇阿玛这样说,也就是默许了,

这个就算翻篇了。俱起来谢恩:“谢皇阿玛。”

“哟,没想到皇上在这儿,臣妾见过皇上”

宜妃娘娘身着枚红色的旗装,很是明艳活泼,梳的架子头,满头珠翠,最显眼的就是那五尾鸾鸟,那是妃位才能戴的首饰。

“你怎么来了,”康熙开口,脸上俱是笑意。

宜妃进宫后就一直得宠,长相明艳动人,性格爽利,标准的满族贵女,据野史说,康熙六次下江南带了她五次。

有后宫嫔妃来了,胤禔和卓也不好做那灯泡,就找了个借口退下了。

这厢,大阿哥夫妻走后,宜妃开口:“万岁爷,看大福晋的肚子,有四个月了吧,可见咱们大阿哥是个疼人的,出来陪着散步呢。”

康熙没有回答她,斜眼看着她:“胤禟呢,叫他过来,皇阿玛要问他功课。”

宜妃立马上前,给康熙按按肩膀,手臂,做足了一副狗腿样:“哎呦!万岁爷您是知道的,胤禟这孩子今天出去玩去了。”

说完还讪讪的笑了,

心里在念叨:这死孩子,出去也不知道早点回来,大福晋也真是的,说什么给个铺子玩玩,明知道小九念叨这个,算了,就是没有大福晋,小九那孩子,自己也能想到办法。

“是吗?”

康熙爷不戳穿她,就这么大爷似的享受着宜妃的按摩服务,闭眼询问“明日朕来考校他们的功课,要是答不出来,哼哼…”

那意思你们明白,你儿子要是答不上来就别想出宫了,留在宫里抄书吧。

“是是是,万岁爷您累了,到臣妾那里去歇歇吧。”

这是明晃晃的抢人啊,宜妃娘娘。

康熙却很受用,被按的很舒服,眼睛都眯起来了,轻嗯了一身,拉着宜妃的小手一起走了,

走了…

第170章 买田记

胤禔拿了一万两银子,买了800亩地,地方较远,虽然还是京城的地界,在京城名下的县里面,不过已经有200多亩田是在直隶{河北},所以两个是分开的地契。

这些地还是京城里面一个官员致仕,回乡下不来了,儿孙也都在地方任职,所以就卖了,侍弄的不错,不过上等田不多,就三分之一,大部分都是中等田,还有一百亩下等田。

佃农们没有到期,胤禔没赶他们走,让他们继续呆在那里了。

胤禔将地契拿回来,和卓开玩笑的问他,咱们女儿要不要开始攒嫁妆了。

胤禔很诧异:“这个内务府会准备的啊。”

和卓笑笑:“内务府的是内务府的,咱们爹娘也要准备一份的啊。”

胤禔其实只是一时没想到,自然知晓自己这个做阿玛的也是要给女儿准备嫁妆的,福晋这么问是不是有主意了?

“福晋,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和卓笑笑:“爷,妾身就直说了。妾声觉得给孩子先买点田地,置办点产业。既能有出息,增加府里的收入,到时候孩子们大婚了也能体面。”

胤禔:“那你的意思,多少合适?”

和卓:“现在账面上能拿出来一万多两,妾身给你一万两,爷看怎么样。”

胤禔心想,这是要掏空账上的节奏啊,不过他也知道买田地这种事情,不是好买的,这次就等了好几个月,人家要收割完才肯卖,因为他们买的多,买少的话还是好买的。

“先办给小珍宝把。”和卓想了一下。

胤禔:“那行,我交代底下人去办,不用都买田吧。”

和卓:“一半一半吧,有合适的铺子也可以买下来,收收租子,田地买远一点吧,去保定那边看瞧瞧,有没有合适的田地。”

和卓拉着胤禔的手撒娇:“爷当初夸妾身经营的好,账面上有这些数量,既然给小珍宝置办了,也不能亏待弘昱他们,爷说呢?”

“这3万多两的结余也是咱们好几年存的啊,这一下子哪里拿的出这么些钱呢,爷现在一年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兵部的职位虽然有俸禄,不过那点子就够和同僚下几次馆子。”

和卓:“妾身不是要现在就拿出这么多钱,咱们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之后呢。妾身就是要个话,痛快说吧,同意不同意,我要给每个孩子置办一万两银子的私房,等个几年,就都有了,爷看行不?”

胤禔想了想,出宫建府会拨一笔银子,合该是够的了,福晋虽然不会做生意,不过福晋送礼尽量不花银子,就省了府里开支的大头了,就点头同意了。

和卓兴高采烈,蹦蹦跳跳,吓的胤禔赶紧搂住她,还怀着身孕呢!

胤禔心道还是孩子心性,就这么高兴,爷自己的嫡子嫡女还会亏待了不成。

和卓的心思当然是想留给自己孩子的,虽然孩子还小,肚子里这个还没有出来。

和卓说:“击掌为盟”,胤禔也由着她闹,两人击掌为盟了。

其实这也算是一点点的经济遏制吧,毕竟没有银钱就难以发展势力,虽然和卓清楚,日后出宫建府之后有的是人送银子。

不过人家送银子都是有要求的,哪里有自己的银子花着舒坦呢。

第171章 蒙古福晋在京城1

说到这田地,就不得不说说在京城的蒙古福晋、夫人们。

现在宗室里的老福晋大半是蒙古福晋,每届选秀,康熙爷基本不会将蒙古贵女收入后宫,而是也会将这些蒙古贵女赐婚给宗室的爷们。

帝王不想后宫里面满是蒙古女人,就这这些叔伯哥哥弟弟侄子们代劳了吧。

和卓祖母也是蒙古女子,祖母嫁过来的时候还是皇太极的时代,在关外。那个时候帝王后宫都是蒙古贵女的天下,朝臣娶蒙古女人的也很多的。

大家都知道,嫁出去的女人都是要给娘家节礼和年礼的,那到京城来的蒙古媳妇怎么办呢?

这可难不倒她们。

康熙为了遏制蒙古的发展,不但限制了和蒙古的通商,并且给蒙古部落都划分了区域,不能随意走动,

这样既遏制了蒙古的发展,又遏制了人口的增长。

从而达到把控蒙古的目的。

现在每年冬天,蒙古各部落还是有不少人会饿死,病死。

蒙古草原冬日漫长,每年只有7个月可以放牧,剩下5个月粮食蔬菜短缺,故嫁到京城的蒙古女儿们一般年礼和节礼送回去的都是粮食,一般离的近的一年送一个节礼,一次年礼,也就是一年两次。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