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马文才(806)

作者:祈祷君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穿越时空 关键字:主角:马文才,梁山伯,祝英台,花夭 ┃ 配角:傅歧,褚向,贺革等 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摔断你的腿。望着眼前的会稽学馆,马文才终于想起了那魂魄无归的恐惧,以及曾被世人嘲笑诽谤的侮辱。点击展开

一南一北的两位帝王都尊崇佛法,是佛门之幸,也是僧人之幸。

没有戳破萧综的身份,反倒帮他遮掩,希望用佛法感化他心中的戾气,都是因为如此。

如果萧综想要回国,这师徒名分其实并不会因为地域国家有什么变化,他本就不是魏国人,也不是梁国人。

萧综却摇了摇头,用梵语回答师父达摩。

“我要了却凡尘,却不在此时,不在此地,不是此身。”

“佛门的存在不是为了收容逃避世俗的人,行善施德也不是为了得到果报的手段,我曾对你父亲说过这个道理,但他没有听懂。”

达摩似是听懂了,又似是没听懂。

“你的父亲在一个‘有’字上下工夫,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却如同在沙上筑塔,根本看不清事物的虚幻本质。”

“而你却在纠缠实相,破不了一个‘我执’,既然拿不起,又何谈放下?”

萧综心中的所思所想却不能告诉达摩,只能摇头不语。

“既然你不愿回国,那又在这里等什么?”

达摩疑惑不解。

“为何不愿和我同归少室山中?”

这次,萧综终于愿意回答了。

他念了句佛号,恭敬地回答达摩。

“弟子,在等一个结果。”

**

马文才以“手铸金人”的秘方向元冠受讨要徐州,就如同向失眠的给予能安眠的神药,向饿久了的人给予美味佳肴一般,根本就是手到擒来。

他也亲眼见过白袍军中那些茅山道士的厉害,虽不能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各种奇术层出不穷。

马文才说茅山上有能让杂金变成纯金的办法,元冠受就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几乎没有犹豫,立刻令宫中的大臣写了一封诏书,任命马文才以刺史之职镇守徐州。

马文才拿到诏书,却气笑了。

“陛下只调任在下去徐州,却只字不提陈将军和白袍军,这是何意?”

他假装疑惑不解道:“陛下向我国皇帝的请求我们已经做到,难道陛下还想让白袍军留在洛阳充当羽林军不成?”

元冠受被马文才说得一噎,干笑道:

“当初梁主将洛阳的防卫重任全权委托给你们,如今洛阳之危还未解,你们却突然说要离开前往徐州,你就不担心贵国会认为你们是急于拥兵自重,而不为国家考虑吗?若梁主知道我明明要求你们留下,你们却急着离开,以至于最后满盘皆输,怕是会要责罚你们吧?!”

马文才差点给他翻了个白眼。

这北海王家的傻儿子还真以为他们是来洛阳结盟隔江而治划地盘的?

皇帝要知道他们接到儿子却不走才该问罪呢!

“行吧。”

马文才知道跟他在这里扯皮也扯不出结果,看了眼手中印着皇帝之宝的诏书,叹了口气。

“既然陛下留陈将军另有重任,那在下也不好强求。”

他收起诏书,对元冠受又说:“白袍军我可以不带走,但黑山军要护送我去徐州,请陛下再写一封诏书,准许沿途城池为黑山军打开城门,路过的城池也要给予黑山军方便。”

元冠受又在犹豫。

“花将军和任城王乃是旧交,贺六浑的军队现在就驻扎在荥阳,陛下不让黑山军跟着我去徐州,难道是要留在京中给任城王开城门吗?”

马文才终于失去了耐心,讥讽道:“还是陛下准备在洛阳养着这一万多人,等着他们感恩戴德重新做回羽林军的那天?”

元冠受听到“任城王”三个字眉头就是一蹙,下意识想要回避这个人。

再一想他确实无法调度这批人马,留在洛阳城中反倒是隐患,还要消耗无数粮草供养一支无法利用的雇军,他没有考虑太久,就依照马文才的请求又写了一封诏书,证明黑山军是朝中雇军的身份。

马文才得了这两封诏书,从怀中取出一张方子。

“陛下,这便是手铸金人能够百分百成功的秘方,除此之外,殿外还有一名道士在等候,若陛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大可问他。他也能手把手教导陛下如何手铸金人。”

自从知道祝英台会提纯真金的方法,他便刻意记下了这张方子,还亲自向祝英台学习过如何手铸金人,为的就是他日也许会用上这门“手艺”的一天。

只是想不到当初的留意,竟然是用在了这种地方,也算是上天注定了。

一得到两道诏书,马文才立刻就出了宫返回陈庆之的“大将军府”,回报这个“喜讯”。

当知道诏书上没有提及自己,也没有提及白袍军,陈庆之大为惊讶。

“这,为何不提白袍军和我?”

和马文才一样,他也被元冠受封了一堆官,不过元冠受为了利用他打仗,没有具体封哪里的官职,而是“都督诸州军事”,类似于“天下兵马大元帅”,可惜洛阳的兵马被元天穆和尔朱荣抽调一空,说到底能“都督”的也只有白袍军、黑山军和一部分守城之外的魏兵罢了。

“那元冠受一肚子好打算呢!”

马文才冷笑,“我们之前数次向他要求,让他写信向陛下增兵,都遭到了他的拒绝。他现在入主了洛阳,不免得意忘形,便准备背叛曾经的诺言了。他想逼着我带走黑山军,再不断消耗白袍军的兵力,这就要铲除异己了!”

当初他们离京时,梁国的大臣们虽然根本没期望这么点白袍军能干成什么大事,但本着“能占点便宜就占点”的想法,曾和元颢订立了盟书,写明凡是白袍军打下的城池,尽归梁国所有。

这之前诸如考县这样的小城,一旦被白袍军占下便立刻换了王旗,北海王也是从不吱声,任由钟离派人来接管。

可到了睢阳后,他便再也绝口不提这道盟誓,等攻克了荥阳,北海王甚至都不入荥阳城,跟着陈庆之急着去打洛阳。

其实要按照盟约,这洛阳城都该是梁国的,只是所有人都知道这绝不可能,干脆就不提罢了。

陈庆之也明白过来,面露忧色。

“可是现在若得不到补给,我们想要返回梁国也不容易。难道要一路抢掠回去吗?”

马文才也觉得怄气,思忖了一会儿,突然道:

“将军立下了高过魏主和梁帝的大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可见将军已经遭到了猜忌怀疑,其实这是极其危险的局面……”

从元冠受愿意放自己走而不愿放陈庆之,便可以看出元冠受对陈庆之的忌惮,说不得就有什么后手。

这一路陈庆之攻无不克,魏国将士听到陈庆之的名字便闻风散胆,这样大好的局势,他们抽身便走其实很是可惜。

如果陈庆之和他能在洛阳扶持自己的势力,未必需要这样艰难取舍。

“如今将军威震中原,声动河塞,可拥立了这样见利忘义的小人,既不能得到该有的功劳,也无法在洛阳站稳脚步,就怕我们走了,或是尔朱荣一来,此人丢盔弃甲弃城而逃,我们反倒要腹背受敌。”

马文才是真心在为陈庆之考虑。

“元冠受没有自己的人马,在城中全靠白袍军保护,将军不如暗地里联络在荥阳的任城王,只要他们愿意将黄河以南的齐、兖、徐、青四州赠给梁国,我们便杀了元冠受,另立在荥阳的任城王为帝。”

饶是陈庆之在指挥作战时再怎么天马行空,此刻听了马文才的“建议”,也被吓得瞠目结舌。

“或者,将军若不回去,留在洛阳当您的大司马、大将军,想必另立的新主也会仰仗将军。魏国最重英雄,等将军击败了尔朱荣的军队,就算真正封侯拜相又有何难?”

陈庆之被马文才的“假设”吓得连连摆手,生怕这是他替梁帝的试探,连忙否决道:

“不不不,我是梁人,怎么会留在魏国?”

那倒是可惜你打下的这一片地盘了。

“那便回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