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马文才(805)

作者:祈祷君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穿越时空 关键字:主角:马文才,梁山伯,祝英台,花夭 ┃ 配角:傅歧,褚向,贺革等 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摔断你的腿。望着眼前的会稽学馆,马文才终于想起了那魂魄无归的恐惧,以及曾被世人嘲笑诽谤的侮辱。点击展开

只要萧综还在寺中吃饭喝水,就逃不了被算计,到时候被迷晕了往伙房里出厨余的桶里一放,就能神不知鬼不觉的送出去。

“需要用你的时候,我会让人传信的。”

有陈庆之在,马文才不方便吩咐太多,应下后便和陈庆之好好吃了一顿饭,从旁门回了“大将军府”。

回了府中,马文才屏退旁人,和陈庆之开始商量什么时候动身回去。

“先生,我现在是魏国亲封、名正言顺的徐州刺史,既然殿下已经找到,不如这几日便向元冠受辞别,从魏国要来徐州的封赐文书后,我们便领着白袍军和殿下回徐州去吧。”

他来之前已经想好了退路。

“现在回途的诸城畅通无阻,黑山军也今非昔比,白袍军与黑山军一起有两万多人,再加上可以向荥阳的贺六浑借兵,便是尔朱荣真的来截断后路也有一战之力。”

“就怕元冠受不愿轻易放我们离开,更不会轻易交出徐州。。”

陈庆之却没他想的那么简单,“洛阳城虽然得手,可尔朱荣征讨葛荣时并未伤了根本,洛阳那点兵力除了守城便剩不下多少,元冠受虽然不至于像元颢那么糊涂,但让他打仗也是不行的,肯定得攥紧我们这根救命稻草。”

“如果我用百分百能‘手铸金人’的秘方交换呢?”

马文才丢出一个可能。

“洛阳这些官员借口元冠受不愿接受‘手铸金人’,到现在还拖着他的登基大典,明显是更满意元子攸当皇帝,妄想着元子攸能领兵回救洛阳。元冠受私底下铸金人几次不成,一直惶恐着自己会和尔朱荣一般屡铸不成失去名分……”

“我们要给了他‘手铸金人’的方子,则魏国大位可得,到时候他是名正言顺的魏帝,哪里还需要我们这些梁国人?!”

马文才从容而笑。

“此话当真?”

陈庆之愕然,“可是哪里会有这样的方子……啊,茅山那些道人!”

他倒是没想到祝英台身上去,可陶弘景冶炼的本能却是天下皆知。

如今梁国最有名的五把刀七把剑皆是陶弘景所铸,若说这天下有“百分百铸成金人”的方子,那方子必定在茅山。

马文才顺水推舟,承认了那方子是茅山所出,又催着陈庆之早下决定。

“那便先如此行事。”

陈庆之长于兵法而不是政治,斟酌再三后,不得不承认用马文才的办法最是稳妥。

“那先生便等我的好消息。”

马文才胸有成竹,此番入了洛阳,更是如鱼得水,当下拜别陈庆之,便要入宫求见北海王元冠受。

待马文才走后,陈庆之回了自己的屋里,这才小心翼翼地从袖中取出一张字条。

这张字条,是他搀扶突然“心悸”的萧综时,后者悄悄塞入他手中的。

虽不知他为何要如此,但陈庆之还是下意识地将它藏了起来,等到马文才走了方才拿出来。

他用手指拂开那张纸条,读完上面的字,眉头猛地一跳。

“小心马文才?”

**

永宁寺。

马文才和陈庆之走后,萧综面无表情地看着膝前的木匣,深吸口气,闭上了眼睛。

萧综想借由“禅定”的状态,对抗那匣子对他的诱惑。

“心不动,人不动,不动则不伤。”

如是默念几次后,他睁开了眼,却发现诱惑有增无减。

他犹豫着,几番伸出手去,却又蓦地收了回来,仿佛那匣中关着的是什么洪水猛兽,一旦开了就会将他吞噬。

如此几番,他的手离匣子越来越近,那匣子也离他越来越近,这样的拉扯足足有大半天,等他回过神时,匣子已经被他抱在了怀里。

一声叹息从门口幽幽传来。

萧综浑身一震,抬起头看着面前虬髯满面的僧人,满面羞愧。

这僧人一身单衣站在门口,呼吸之间毫无声响,连胡须也不会拂动一下,是以萧综竟没发现他什么时候来的,又站在那看着他如此“挣扎”多久了。

“师父,是我修行不到家,还是动摇了。”

萧综站起身,一咬牙抱起箱子,想要冲出门去,将它投入院中的井里。

然而他刚刚起身,门前那僧人便转瞬间到了他的面前,伸出一只手将他按坐了下去。

他明明只是轻点了萧综的肩膀,后者却再也无法起身,只能仰首看着面前的高大胡僧。

来的正是他在永宁寺中拜下的师父,达摩和尚。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有些东西无法用汉文说明白,达摩便用梵语提点萧综。

“既然避无可避,不如明心见性。”

“是。”

萧综将匣子从怀里放下来,放回了面前。

这一次,他不再躲避。

打开匣子的锁扣后,萧综又深吸了一口气,猛地将匣子打开。

匣子不过一尺见方,并放不了什么,打开匣子后,一双小小的婴儿鞋并几件已经发黄的单薄童衫,便赫然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萧综颤抖着从匣中取出那几件可以用“可爱”来形容的小衣服,便从匣底的纸条上看到了熟悉的字迹。

明明是来自梁国的匣子,却写着魏国的诗句。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488章 千秋伟业

这匣子不仅仅他有, 太子萧统和三皇子萧纲皆有一只。

萧衍一直没有立后, 他三十多岁时才得了第一个儿子萧统, 隔年和次年又得了萧综和萧纲, 三个孩子年纪相近,几乎是被萧衍带在身边亲自养大的。

那时候因为萧综的早产,宫里其实已经有些流言, 再加上后宫中太子之母丁嫔得势,吴贵人份位低下, 萧综便经常在明里暗里受到宫人的冷落和刁难。

萧衍发现这种现象后勃然大怒,便亲自给三兄弟赐下了这方“宝匣”, 匣子的钥匙在萧衍身上, 若他们有什么想要的东西、想说的话, 不敢直接向父皇开口的,便在匣子中放一张字条并锁上, 宫中就会有人将锁上的匣子送入萧衍手中。

说起来这匣子三位皇子都有,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方匣子是为萧综准备的, 太子身份尊贵,三皇子有母兄照顾,哪里有缺什么东西的时候?

唯有在后宫中服侍过两位皇帝、身份尴尬的吴贵人之子才需要这种东西。

也因为有这匣子的存在, 伺候萧综的宫人不敢再轻忽怠慢萧综, 尚且年幼的萧综那时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仗着有皇帝宠爱, 用这方匣子颇是要了不少东西, 告过不少刁状。

其他两个皇子为了和萧综争宠, 也有事没事就写几张条子送匣子,也算是父子之间的一点小情趣。

那时候无论萧衍多忙多累,就寝前都会去东宫见几个儿子,聊聊他们当天的功课,亦或是最近的感悟,等后来再生下的几个儿子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

那时候萧衍国事繁忙,老大也能帮着带孩子,所以除了他们兄弟三人,没人有这个匣子。

等他们渐渐大了,这匣子便用的少了,萧统萧纲是因为懂事了,萧综则是因为从吴贵人那里得知了不该得知的事情。

孩子们不需要他了,萧衍起初还觉得有些失落,后来又安慰自己是他们长大了,只是偶尔聊天时,还会拿他们小时候要过什么奇怪东西的玩笑来调侃他们。

时光荏苒,现在递匣子的成了他的父亲,所求的却是他无法完成的愿望。

“你向我学的是大乘佛法,大可不必出家修行。只要心中有佛,其实在哪儿都可以的。”

达摩见他泪痕纵横,心中也有不忍。

他俗家身份和萧综一样,是一位王子,为了佛法才出家为僧,自然明白萧综现在的心情。

“你法号‘了凡’,不如等了却凡尘之事的那一天再来寻我。”

达摩轻声用梵语劝说他。

他见过萧衍,虽然无法接受他对佛法的观点留在梁国,却尊重萧衍这么多年来为佛法传播而做出的贡献。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