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他林清婉已经离京,他隐隐觉得不对,他虽然只见过她几次,却知道她不是忍气吞声的人,她侄女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她怎么可能就这么算了?
那时他还想,他们使团回楚会不会遇到刺客。
却没想到林清婉在这里等着他呢。
这则流言除了他这个当事人外,楚帝和宋精才是主角,而且楚帝只有一连串的猜测和一个实据,宋精那边,可是连路上休息时他用水来泡脚,而姬先生未饮一口茶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出来了。
甭管真假,因为连姬先生自己都不记得这茬了。
但他的例子最多啊,如果最后楚帝还不能请他出山,姬先生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最后是谁倒霉了。
这才是真的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女子啊。
姬先生摇头一笑,见孙儿巴巴的看着他,他便将人扶起来道:“地上凉,坐到祖父身边来。”
“祖父,您跟孙儿详细说说吧。”
姬元犹豫,“这些事未定,说出面难免落人口舌。”
“可这儿只有您和孙儿啊,”姬晟道:“您常说我和姐姐不懂,可您从不跟我和姐姐说这些,我们怎么会懂呢?”
姬晟就摸着他的脑袋感叹,到底是资质差些,他不跟他们说他的事,那是因为涉及到他,不好落人耳目,不然谁知事情会起什么变故?
但他与弟子们谈论天下局势,各国政事时从未避讳过他们姐弟,他们从小听到大,但凡入到了心底,怎么就不能举一反三?
孙子以前是只爱玩,对这些不上心,不懂倒也情有可原,孙女倒是喜欢听这些,却太过自负,不然也不会闹出这样的事来。
想到自己年纪渐长,如今又是这样的局面,他倒少了许多的顾虑,他看向门外道:“想听便进来一起听一听吧。”
姬晟连忙看向门口。
半响,门才推开了一扇,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咬着唇忐忑的进来。
“姐姐!”
姬元让两个孩子坐在他的身边,轻声道:“现在我姬家还算安全,以后就不一定了,所以祖父能教你们的时日也很少了。”
姬念紧握成拳,抿嘴问,“祖父,您为何不能辅佐楚帝呢,您要是辅佐他,那这些事都不会发生了。”
姬元还未说话,姬晟便反驳道:“姐姐,楚帝当时用你威胁祖父出仕,出仕后却又不礼遇,反而打压,如此做派祖父要是还辅佐他,那将三顾茅庐却不得的孟帝置于何处?”
“那怎么一样,孟帝不也想着逼我嫁入皇宫,且江陵地小国弱,但楚国却有问鼎中原之力。”姬念刚才也听到了一些,她也知道楚帝高傲,对祖父不甚尊敬,可在她看来,大丈夫能屈能伸,相比江陵,楚国已经是很好的选择了不是吗?
“祖父不是一直想天下一统吗?”姬念道:“楚帝有雄伟之才,楚国也有问鼎之力,您何不助他一臂之力,待天下大安,我相信楚帝和祖父间的隔阂会消去的。”
楚帝为什么不敢重用祖父?
在她看来这其中也有祖父的原因,若是祖父表明了忠心,楚帝自然不会这样试探打压。
她与楚太子已经定亲,未来两家人是亲家,两家做一家,这样斗来斗去的有什么意思?
她不太能理解祖父为何固执己见就是不肯出仕,楚国一统天下,这江山最后还不是交到楚太子手上,还有她未来的孩子,到时祖父有多少雄心壮志不能实现?
姬晟张大了嘴巴,看了看祖父,又看了看姐姐,当初离开江陵时姐姐就是这么劝他的。
当时孟帝步步紧逼,他也感觉到了灭顶的危险。
姐姐说她已经和楚太子说妥,到了那边他们便正式定亲,有楚帝做依靠,他们根本不怕在楚国被人欺负。
可到了楚国后完全不一样,祖父生恼,楚帝也不如他们想象中的礼遇祖父,姬家最大的压力反倒是来自楚皇室。
依靠不成依靠,这才弄成现在的局面。
此时姐姐再说,他便隐隐觉得不对。
本来还想教两个孙儿的姬元却沉默不语起来,道不同不相为谋,但道不同还有辩驳的欲望,他现在却连说话的欲望都没有了。
可这是自己的孩子,也是他教出来的,再大的苦果他也得咽下去。
他看向姬晟,沉声问他,“你觉得你姐姐说的对吗?”
孙女已经很难再板正,他只能寄希望于孙子了。
姬晟抿了抿嘴,小心翼翼的看了姐姐一眼,最后还是摇头道:“我觉着不对。”
“哦?”姬元坐直了身体,含笑问道:“为什么不对?”
姬晟想了想后道:“祖父看不上楚帝,为什么要勉强自己去辅佐他?”
姬元愣了愣,然后哈哈大笑道:“不错,不错,我的孙儿果然有我姬氏的傲骨。”
姬念却脸色微白,抿嘴叫道:“祖父!”
姬元渐渐收了笑容,看着两个孩子道:“这天下乱了百多年,不是哪一个说平就能平的,便是我姬元也一样。”
第303章 机会
这是姬元第一次和他们说这样的话。
“从安史之乱后,天下出过多少英才?然而皆不能让国家真正的安定下来,而自唐亡后,更是各路英雄辈出,梁太祖,楚太祖,哪一个不是当世豪杰?这是远的,近的林颖,项义,他们的才华能力皆在祖父之上,难道他们没有平定天下之能吗?”
“有的,只是到现在他们都逝去了也没能将天下平定,为何?”姬元淡淡的道:“因为时机未到,强求便会得不偿失,比如南汉的吕靖。”
“南汉国力虽稍弱于楚国和梁国,但也是一大国,他们三大国一直相互牵制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若不是他想要代刘皇室而取之,又想问鼎中原,先出手惹了大梁,如今南汉也灭不了国,这局势只怕也打不破。”
姬晟:“所以祖父,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于南汉百姓来说当然是坏事,但于天下百姓来说却是好事。”他看向姬念,道:“祖父与你们说这些是要你们明白,时机不到,纵你有万般才华也平不了这天下。”
姬念蹙眉,“可祖父,如今南汉灭国,平衡已失,时机还没到吗?”
“到了,”姬元淡淡的道:“然而良臣择明君辅之,楚帝非明君,我不愿辅佐他。”
姬念脸色微白,心里大受打击,“可是在家里时您曾说过,当今几位帝王之中楚帝心机谋略最高,楚国十年内必强。”
姬元没否认,颔首道:“不错,楚帝有雄伟之才,然而无容人之量,孩子,当年这话我是与你二师兄说的,当年他有意投靠楚国,向我问计,我是这样答的,然而当时我也说了楚帝年轻气盛,只怕不能容人置疑。”
姬元伤心,“你二师兄四年前便因牵扯进一个贪渎案中被斩,然而你二师兄那样的人我最是了解不过,说你大师兄贪我还信,他我是决计不信的。”
“我们来楚已近一年,你还没看到楚帝的刚愎自用吗?”
“可是……”
姬念还要辩解,姬元却伸手打断她的话道:“要是楚太子优秀也就罢了,偏他才华平庸,性格又优柔寡断,也不值辅佐。父子皆非明君,我为何要去辅佐他们?没得将你师兄们拖下水,让这天下更加混乱。”
姬念没想到祖父对黄家父子的评价这么低,她忍不住抿嘴问,“那梁帝不是很平庸吗,难道祖父看好梁国?”
姬元没点头,只是道:“梁帝是平庸,然而他有容人之量,又有用人之能,最妙的是梁国人才辈出,有人给他用,只这一点梁国便胜楚国三分?”
他顿了顿,还是决定据实以告,免得孙女又根据这些只言片语做出错误的决定,“但我先前并不看好梁国,一是因为梁帝年纪大了,二是他的四位皇子,两个尚且年幼,还有两个则平庸得很,我未曾与他们接触过,不知他们性情,但从流露出来的情报看,我皆不看好。”
所以在他看来,还是楚国的赢面大些。
可这不代表他就愿意辅佐楚国。
他看不上楚帝这人,宁愿在江陵跟孟帝周旋,最不济也能选择去梁国隐居,也绝不到楚国来。
可偏偏他的孙女选了那条他最不愿走的路。
而这次去梁国,他见到了四皇子,也见到了梁国君臣,当时他便知,他先前认定的楚国优势没有了。